前言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身手了得的蜀汉猛将,他就是刘备的义子——刘封。他曾立下赫赫战功,是刘备麾下的急先锋。然而最终他却被刘备下令赐死。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蜀汉丞相诸葛亮说了一句话,一句仅仅十一个字的话语,就断送了他的性命。
那么,诸葛亮到底说了什么,竟令刘备对自己的亲生义子下了死手?刘封又为何至此落得如此悲惨的结局?
一位英俊少年引起刘备关注
寇封,本是娘舅刘泌的外甥,打小习得一身棍棒刀剑之术,长大后投奔刘泌处。建安十六年,刘备攻占益州,寇封跟随刘备出战立功,被刘备赏识,收为义子改名刘封。
当时的场景是这样的:刘备率军攻下益州主刘璋,占领成都。为庆祝胜利,刘备与刘泌举行宴会。席间有位小厨师不慎将菜盘摔在地上,寇封不但没有责备厨师,反而将地上的肉捡起来吃掉。
刘备问他为何如此,寇封说粮食来之不易不能浪费。并且没有责备厨师也是因为体谅他的辛劳。刘备大为赞叹寇封的胸怀和气度,当场就收他为义子。
当时寇封只有二十出头,正值壮年。他身材魁梧,相貌英俊,一表人才。在宴席上英姿勃发,举止大方。这无疑让刘备对他印象深刻。寇封见厨师失手摔盘,不但没有怪罪,反而体恤厨师辛劳,将食物捡起来吃掉,不使食材浪费,这说明他内心宽厚仁慈。刘备也正是看中了寇封这份涵养与品格,所以当即决定收他为义子。
对寇封来说,这无疑是人生轨迹的巨大转折点。从一个小角色跃上历史舞台,成为蜀汉重要人物的助手和战将。世事的变迁让寇封措手不及,他内心波澜起伏,既激动又有些不知所措。他看到刘备眼中审视和期待的目光,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跟随刘备,助他完成伟业。
刘封立下汉中赫赫战功
在益州之战中,刘封就是冲锋陷阵的主力,给刘备立下了赫赫战功。战后被封为副军中郎将。218年,刘备进攻汉中张鲁,再次启用刘封为军中先锋。
这一次,刘封率领蜀军猛将如吴兰、张苞等,屡建奇功。在白水关大战中,刘封身先士卒冲入敌阵,一马当先夺下北山营寨,为夺取汉中立下汗马功劳。最终刘备完成战略目标,占领汉中。219年又派刘封与孟达率军,顺利占领房陵、上庸等地。为此刘备又封刘封为副军将军,可见刘备对其的器重和信任。
刘封此次亲自打头阵冲锋,敢于搏命,一方面是为了建战功彰显身价,得到刘备的重用;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刘备的忠心,视死如归地前仆后继。终于他如愿以偿,立下头功,受到刘备称赞。
这一次大捷,无疑是刘封军旅生涯的巅峰时刻。他由衷地为荣光与成就感而欣喜。和蜀军将士一起痛饮置酒,彻夜畅谈兄弟们日后一统天下的伟业。
然而就在胜利的喜悦中,刘封心底隐隐作痛。他知道刘备年事已高,恐怕难以完成统一大业。而自己日后又该何去何从?刘封沉吟片刻,暗暗下决心日后一定要辅佐好刘禅,延续刘备的遗志。
关键时刻不救援导致关羽被杀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219年,关羽进攻樊城、襄阳,遭遇惨败。他派人向刘封、孟达求援,但二人均以刚占领房陵上庸为由拒绝救援。最终导致关羽兵败被擒后被处决。
事后二人不睦,孟达更是投降了曹魏。刘封也只能率残部败退回成都。刘备勃然大怒,严词训斥刘封见死不救。对于刘备的怒斥,刘封只能默默承受,无言以对。
此时此刻,刘封内心无疑充满了悔恨。关羽生前对他提携有加,他本应救援。只因新占领地方刚刚稳定,便有所顾虑。谁知这一决定竟造成如此严重后果。刘封此时此刻,想必后悔莫及。
刘封此时此刻,想必后悔莫及。他清楚记得,在攻占上庸时,是关羽从中斡旋,才促成的自己和孟达的联合行动。本是一场胜利,却没想到关羽却遭遇兵败,且因自己没有救援而被杀。
此时的刘封,内心无疑在自责和挣扎。他明知关羽有难,自己理应救援。但刚占领的上庸刚刚归顺,一旦自己转身救援,这里必然陷入混乱。为国为家,他该何去何从?
面对刘备的逼问和责难,刘封哑口无言。的确,他理应救援。但当前形势下这似乎也是抉择两难的局面。刘封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内疚,也有无奈。他知道,自己的决定终究还是害死了恩人关羽。这人情债,实在难以偿还。
一句话点破刘封性格隐患
就在刘备斥责刘封之时,诸葛亮缓步上前,说出了那十一个字:“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
简简单单十一个字,却点破了刘封性格中的隐患——他刚烈难驯,日后难以控制。这句话一出,刘备果断下令赐死了刘封。
刘备作为一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立国之初就在考虑如何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蜀汉立国时间尚短,内部的力量维系尚待加固。刘封如此刚猛难制的性格,对还在整合力量的蜀汉无疑就是一个变数。
刘备作为君主,他需要忠心耿耿,能稳住政权的臣子。而刘封的个性和野心,终究与日益老去的刘备难以契合。刘备需要的是稳定和安全,而刘封代表着不确定性。所以,刘封必须死。
这无疑是舍小家保大家的冷酷决定。刘备明知刘封对自己忠心,却还是忍痛杀了他。因为政权稳定高于一切。刘备的无奈之举,也是身为君主的孤独选择。
刘封虽为猛将,却难任重责大之任。他性格直率,骁勇善战,然而难以驾驭大局。刘备这一手,无疑是舍小家为大家,抉择之痛,也道出了身为君主的无奈。
三国志中,不乏这类悲剧性人物,他们有过辉煌,却也有遗憾。人生于世,最终难逃命运轨迹。刘封也不例外,他就这样英年早逝,生命戛然而止。
人生需求与大局为重,刘封成为了牺牲品。但他那不羁的生命精神,与无畏的胸怀,却值得人们铭记。他为刘备父子二代建功立业,最终却因大局需要而被祭天。刘封勇猛的一生,历经起伏,却难逃主君决断的命运安排。我们缅怀逝去的刘封,也看到身为君主的刘备那犹如屠刀的痛苦决断。
结语
刘封,是一个典型的人生悲剧。他出生平凡,却因一场宴会而改变命运,被同样出生寒门的刘备收为义子。这本是人生巨大的机遇,让他一跃成为了蜀汉重要将领。然而好景不长,刘封在关羽兵败一事上,做出了错误判断。他本应救援,最终却间接造成了恩人被杀。这成为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最终,一句话点破了他难以被驯化的性格,刘备为了国家大局,忍痛赐死了自己最得力的猛将。刘封生前战功彪炳,却因大局需要而横祸倒霉。他的人生轨迹即令人悲恸,也令人唏嘘。命运的齿轮滚滚向前,英雄也难逃风云变幻。
刘封就像是古希腊悲剧中的人物,有着不能自拔的宿命。他那无畏的精神,却铸就了千古传颂的英名。命运是残酷的,但人生也因悲剧折射出耀眼的光芒。这就是刘封,一个让人敬畏而痛惜的名字。他凄美的人生,也将随风飘荡,久久地响彻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