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终究是史书,无法将所有事件一一记录。撰写史书的人也无法掌握世间的所有大事,只有那些较为显赫的人物,才会频繁出现在史书中。
在三国历史中,有四位本应熠熠生辉的英雄,却意外地消失了。他们究竟经历了什么?这四位勇士的身上有哪些传奇?
马超的一生之敌
建安元年,马腾与韩遂本来关系良好,却因一件小事产生了分歧。由于双方未能成功沟通,最终矛盾升级为一场战争。
当年,马腾与韩遂共同向朝廷投靠,随后都得到了赦免,二人的友谊非常深厚。一高兴之下,他们甚至结为异姓兄弟。
由于部下间的一些小冲突,两人遂对峙相斗。马腾派出了他的儿子马超,而韩遂则是派出了手下的小将阎行。
当时的马超声名显赫,但阎行却鲜少为人所知。不过,韩遂心里清楚,这个从小伴随在自己身边的阎行,其实力绝对不逊色于马超。
阎行与马超激战正酣,难分胜负。然而,马超抓住了阎行的一个破绽,径直砍断了他的长矛。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肯定会感到恐慌,但阎行却毫不畏惧,他立刻抓住断裂的矛头向马超刺去。
马超没料到阎行竟然如此年轻却拥有如此丰富的战斗经验,突如其来的刺击让他感到惊讶。
马超未能及时避开,结果被阎行的短矛割伤了脖子。如果阎行再偏离几个毫米,马超就会当场丧命。
马超脖子受伤后迅速逃离,韩遂则挡住阎行,劝他不要追。
虽然阎行这次战胜了马超,但韩遂却输给了马腾。
之后,韩遂又派阎行去拜见曹操,曹操对此十分重视,还承诺将阎行的父母接到京城居住。
此刻,阎行已经是“身在韩营心系魏”了。回到韩遂身边后,他再次劝说韩遂向曹操投降,但韩遂依然在观望中。
后来,马超与西凉的众人一起反击曹操,阎行当然不希望韩遂参与其中,但韩遂并没有听从他的劝告。
曹操战胜了马超的联合军,韩遂别无选择,只能逃跑。为了向曹操表示忠诚,阎行则直接带着他的部下投降。
韩遂正准备反击阎行,却不幸病逝。因此,阎行便带着韩遂的首级和军队投向了曹操。
从常理来看,阎行既能指挥军队又能参与战斗,算得上是一位颇具才干的将领。自从他投靠曹操后,曹操不可能对他不予重视,即便只是安排他担任个小职务,也应该会传出些消息吧?
自从阎行投奔曹操后,史书中再也没有提及他的身影,无论是战斗还是其他任何活动,都找不到阎行的名字,甚至连关于他去世的消息也没有。
吕布的一生之敌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的战斗力可谓无与伦比,即使是像关羽这样强大的存在,也需要三位兄弟联手才能将吕布压制,甚至还不一定能将其杀死。
自从吕布去世后,这些“不足挂齿”的武将连战胜关羽一个都举步维艰,更不用说三人联手出战了。
如果有人声称有一位勇者敢于与吕布一较高下,并且战胜了他,肯定会让人觉得这不是真实的。
实际上,确实存在这样一位勇猛的将领,但由于史书对他的记载极为有限,因此鲜有人知晓他的事迹。
事件发生在曹操与吕布的濮阳之战之时,双方对峙已逾一百天,粮草早已耗尽。
为避免两败俱伤,曹操与吕布商定暂时停战,以寻找粮草。
那时不仅吕布的军队缺乏粮食,连百姓们也同样匮乏。因为那一年发生了蝗灾,田里的粮食都被蝗虫吃光了。
吕布只能四处游荡,希望能够找到一座储备粮食的城市。
吕布果然找到了这座名为乘氏的小城,守卫在此的是李叔节。看到吕布的军队满目苍夷、饥饿而至,他心生怜悯,为他们备了些粮食和酒水。
然而,吕布不仅没有感激之情,反而企图攻打李叔节的乘氏,夺取他们所有的粮食。
李叔节自然不高兴,他让人去找他的弟弟李进,正是为吕布他们做饭的厨师。实际上,除了屠宰牛以外,李进也会杀人。
李进了解到城外的吕布如此卑劣,心中悲愤不已,立刻提枪骑马,誓言要为那些被吕布掠夺的粮食“复仇”。
李进与吕布激战了几十个回合,势均力敌。此时,李进的怒火愈发高涨,吕布感到了一丝危机。在两人经过长时间的交战后,最终还是吕布先感到疲惫,骑上赤兔马匆忙返回了军营。
按照常理,李进在正面战胜吕布,这样的成绩本应吸引各方势力的接触与合作,然而自那场战斗后,李进却消失了。
魏延一生之敌
在诸葛丞相去世前,魏延这个家伙心中早已存有异心,一心想带兵干一番事业。然而以他的智力水平,就算司马懿将他出卖,他也只能忙着为人家数钱。
想要依靠他这个莽撞的小子来复兴汉朝,那可得等到来世了。
魏延这个家伙不仅缺乏智慧,还是个过于自信的人。诸葛亮在临终前,早已洞察了他的念头,并提前给予了杨仪等人的警示。
如果魏延真的叛变,杨仪他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诸葛亮早已做好安排,现在只需静待魏延的后续行动。
果然如诸葛丞相所预料,他刚刚去世,魏延便指示手下焚烧了栈道,阻挡了杨仪等人的去路。幸运的是,他们还有其他的路径可以回去。
魏延这边,试图攻占汉中,正当他得意洋洋之时,却被身后追来的马岱一刀砍了下来。
马岱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理应被重用。然而,在他斩杀魏延后便音信全无。直到后来姜维他们北伐时,他才短暂露面了一次。
马岱,马超的弟弟,作为杀敌有功的英雄,本应享有辉煌的未来,但却不知为何在历史的记载中黯然失色。
河北四庭柱之一
在官渡之战之前,袁本初是当时最强大的军阀,曹操和刘备等人完全无法与之抗衡。袁绍麾下汇聚了众多猛将和谋士,怎会畏惧一个曹操呢?
然而,官渡之战的结局是曹操击败了袁绍,那么袁绍的猛将们究竟去了哪里?他的谋士们又在何方呢?
袁绍麾下有许多谋士,不过谋士的角色仅限于提供建议和意见,最终的决策还是需要袁绍亲自来做。尽管谋士们提出了众多合理的建议,袁绍却全部置之不理,这又能归咎于谁呢?
袁绍麾下有众多勇猛的将领,但当时曹操的下属也不在少数,尤其是曹操那时还得到了关羽的支持。袁绍引以为豪的颜良和文丑都被关羽斩杀了。
当时与颜良文丑一起被称为“河北四庭柱”的还有张郃和高览。得知颜良文丑的事情后,他们心中感到一丝忧虑,因此打算劝说袁绍暂时撤回军队,以避开曹军的锋芒。
两人都认为此时与曹军交战必然会遭受重大损失。然而,袁绍并不在意这一点,他强迫他们出战,最终导致他们两个都投降给了曹操。
张郃后来成为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但与他同时投降的高览却没有了任何消息。不仅没有关于他作战的消息,连他的死讯也没有,这实在很奇怪。
阎行、李进、马岱和高览这四位杰出将领曾经立下赫赫战功,他们理应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却莫名其妙地消失了,连他们的去世时间也没有被记载,实在是令人费解的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