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大名著中,《三国演义》一直以来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后人因其而重新审视东汉末年的动荡时期,其中不可忽视的便是蜀汉。
蜀汉的浪漫与忠诚一直令我们钦佩,刘备在三国势力中实力最为薄弱,然而他依然凭借个人的才智实现了三分天下。众所周知,刘备之所以能够崭露头角,是因为他拥有中山靖王之后的名号。但是,自幼在乡间长大的刘备,又是为何在族谱中能够找到自己的名字呢?
查无可查
在三国时期,最终获得胜利的三方中,刘备可以被视为真正的白手起家。虽然后来的曹操是宦官的后代,但他也拥有自己的威望。而孙权更是不必多说。唯有刘备,虽然他自称汉朝皇室后裔,但他的祖先距今已经有百年之久,因此刘备的背景一向是后世学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
刘备在投身官场时,主要依靠的是他作为汉室宗亲的身份。他声称自己有汉族王室的血脉。在动乱的时代,若想有所作为,必须有一个正当的名义,这也是历朝历代地方势力普遍认可的道理。何况即使是农民起义,也同样需要一个合适的名头。
师出无名怎能赢得众人的信任,因此最初刘备也仅凭自身的身份来招募兵员。在演义的开篇中,多次提到刘备这一身份,书中对他作为中山靖王之后的身份也有多处描述。
中山靖王是西汉汉景帝刘启的儿子,虽然不是长子,但由于刘启的子嗣不多,因此中山靖王在他的兄弟汉武帝的照顾下享受到了优厚的待遇。
中山靖王之所以在历史上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记,除了因其后裔刘备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中山靖王刘胜一生拥有超过一百个子女。刘胜的好色与放纵使得他的子女数量无人能及,这一百多个子女只是史书中所记录的,实际上可能还存在未被记载的孩子。
因此,这使得关于中山靖王的历史难以考证。如此众多的子女,几乎无法追溯,并且在封建王朝中,男子往往有三妻四妾,后代少说也有上千人。更何况刘胜生活在西汉的前中期,而刘备已经是在东汉末年了。
经历了多少代人,恐怕无人能明确计算。而正因中山靖王的子孙众多,刘备的这番话也让人无从反驳。刘备的家族在他祖父那一代已经显得衰落,因为汉武大帝的推恩令,到了刘备的祖父那一代,连一个小小的官职都无法获得。
尽管他们是刘家的后裔,但与朝廷和官僚系统已经脱离关系。自从祖父去世后,刘备这一代彻底过上了平凡的生活。刘备仅仅是一个乡村的普通农民,甚至不如他的祖先刘邦。毕竟当年刘邦在起义前也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官。
刘备长大后与母亲一起制作草鞋,以此为生。这样看来,他与大汉皇室似乎毫无关联。然而,让人意外的是,确实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了他的身份。在查阅族谱时,真的找到了刘备的踪迹。
皇帝承认
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后,许多皇室子孙逐渐沦为平民。在当时的大汉,像刘备这样出身的人不胜枚举,甚至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也曾是一名失势的贵族。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刘备在这些人中脱颖而出呢?
首先,必须谈谈东汉的局势。随着王朝逐渐走向衰落,政治腐败和阶级矛盾加剧已成必然。汉献帝的登位过程无需赘述,可以说他所获得的只是一个名义上的身份,至于权力,他实际上是毫无掌控的。
汉献帝始终处于被动的境地,难以保全自身。面对在混乱中出现的大汉宗亲,他根本没有能力和精力去管理他们。这些人的意图很明确,无非是想在动荡中谋取利益,有的追求财富,有的追逐权位。
起初,汉献帝的生死都掌握在董卓手中。董卓在获得权力后,不仅没有使大汉变得更好,反而让本已危机重重的大汉更加雪上加霜,导致国家治理陷入极度混乱,实在是众人所痛恨的对象。虽然身为君主,汉献帝心中自然希望能够将董卓除掉。
最终,董卓被吕布背叛后杀掉,此时大汉的权力再次落入王允之手。虽然王允是汉朝的忠臣,但汉献帝作为皇帝却依然没有任何权力。不久,王允在政治斗争中被杀,随后汉献帝转而被曹操掌控。
最初,汉献帝对曹操抱有期望。不可否认的是,早期在没有掌握太多权力时,曹操心中仍有大汉的情怀。因此,汉献帝认为曹操可以帮助振兴汉室,是能够辅佐自己的忠诚臣子,将其视为自己得力的助手。
然而,人的本性总会变化,汉献帝很快就明白了自己的天真。曹操并非忠臣,他同样心怀野心,渴望掌控汉朝的江山。逃离董卓控制的汉献帝再次被曹操掌握。这时,汉献帝也认识到了振兴汉室的困难程度。
他一个人显然是不可能做到的,能够信任的也只有汉朝的宗室们。然而,朝中的这些大臣根本无法得到汉献帝的重用,要么是投靠了曹操,要么就是没有实权的。就在这个时候,自称是中山靖王后裔的刘备出现在了眼前。
对汉献帝而言,刘备是否为中山靖王的后裔并不关键,关键在于刘备的身份。因此,汉献帝立即派人查证刘备的背景,最终在族谱上确认了他的身份。根据辈分,汉献帝理应称刘备为叔父,因此便有了“刘皇叔”这一称呼。
汉献帝不仅承认了刘备的身份,还认可了刘表,当然这两个人也给汉献帝提供了相当大的支持,刘表更是付出了不少努力。不过,刘备是否是大汉皇室的后裔并不是关键,重要的是皇帝承认了他的地位,只要皇帝认可他,他就算是宗亲。
家谱
接下来谈谈刘家的家谱。大家都知道,刘邦起初只是一位小官员,他的一生也是草根翻身的典范。早在秦朝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撰写家谱的传统。作为皇帝的刘邦,更应该承担这项责任。值得注意的是,当时普通人并没有撰写家谱的资格。
拥有家谱的多是王公贵族、权臣或有地位的人士。朝廷中甚至有人专门负责这一领域。如果被官府发现普通百姓也在撰写家谱,那将被视为冒犯,是严重的罪行。在这个封建王朝中,阶级观念十分重要,因此只要家谱存在,就可以证明其真实有效性。
刘邦登基后,立刻便开始着手这一项工作。为了凸显自己的身份,他甚至将自己的祖先与炎帝相联系。为了迎合刘邦,这些官员纷纷宣称他是炎帝的后裔。这一手段正是刘邦为后世的“胡说”开启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当后来的世代允许普通百姓编撰家谱时,许多人对自己的祖先一无所知,因此他们便依据家族所在地域,联系同姓氏中最有声望的人物,最终构建出一部完整的族谱。
正如前文提到的,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与西汉最后一位皇帝的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然而,作为皇族的后代,他的名字仍然可以在家谱中找到。
结语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刘备的身份真伪并不算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心,因此没人会在意身份的真实与否。
连汉献帝作为皇帝都承认,其他人对此也无可置疑。而且,刘备的家乡是被曹操占据的,然而曹操从未对刘备的身份表示过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