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派吕蒙渡江杀关羽,看似很英勇,其实犯了很大的错误。在民间有一句谚语,大体的意思是说,才刚分离不久,再次遇见时需要重新看待和认识。吕蒙就是谚语所讲的主人公,让人不得不刮目相待的人。在早期,他的才能,并不是十分的突出,但是后来他十分用功的读书,对于政治有了很深的造诣,但是他所达到的境界到底是不能和周瑜等人相提并论呢。
荆州,这个地方是战略的要地,被当时许多军事家所看重,甚至可以这么说,占有他就有拥有天下的资本。当时所处的情境是这样的,关羽正在和曹魏在樊城对峙着,无法脱身,也无法派出多余的兵力放在荆州城,因此荆州城的防御是十分的空虚,这个时候最怕有人趁机攻打,如果有人这么做了,那肯定是交捡个个大便宜,结果肯定会夺得此城,机会摆在这里,是否得到机会就全凭个人运气。而吕蒙当时并不是真正了解刘备他们三人的情义,不知晓他们之间不只是简单的君臣关系。
事实上,刘备他深深的知道,用好了朋友这层关系,他将很轻松的称霸,他对待其他两个人,以及自己的得力军师非常好,和他们在一个桌子上吃饭,在一个卧榻上睡觉,没有君王的架子,真的就像拥有不同姓的亲兄弟。这些东西并不是曹操以及孙权所能够真正去了解到的,在他们的角度看来,刘备只是和手下的这几员大将关系比较好而已,并不知晓他们本质上并不是一般的君臣关系。所以曹操曾经用三天一个小的宴席,五天举办一场大宴席来试图使这几人为自己所用,但是终究没能够实现。
当时作为谋士的张昭不在他的身边,孙权慌了,对于关公采取了赶尽杀绝的政策,而这个时候,关公正好也是处于命运的低谷,不小心遭到了擒获,孙权的这一招真的是十分恶毒。在这个时候,他选择了背弃盟约,不只给刘备带来了非常大的损失和伤痛,也让汉室再次复兴,成为一个空想。就这件事而言,曹操肯定是汉贼,但是孙权又何尝不是汉贼呢。孙权从始至终都没有放下他对荆州的觊觎之心,在早期的时候他不敢过分紧逼,一个方面是惧怕孔明的足智多谋,以及关于等将士的英勇,另一方面是怕过分逼迫,导致刘备转向投靠曹操,是自己的处境更加艰难。
从某种层面上来讲,孙权没有完全地了解刘备,刘备的志向在于兴复汉室,所谓汉贼不两立,即使局面再怎么样对自己不利,就算自己面向死亡,他也不会再一次去投靠曹操,但是,在孙权的想法中并不是如此,他觉得刘备投靠曹操还是有着非常大的可能的,可能这就是忠义匡国和私欲霸业的最本质的区别吧。
而观他后来惊惧不已,情愿归还荆州和好,甚至向曹丕称臣,可见当初夺荆州时,一时利欲熏心,实是未必能想到这许多。因而经此之后,后来与西蜀和好,终其一生再不背盟。
本文为 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