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诸葛亮否定子午谷奇谋,除了实力不足外,还有哪些隐情
创始人
2025-08-18 17:34:26
0

无论在三国正史还是在三国野史中,卧龙诸葛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他多年的战役指挥生涯中,北伐之战中被诸葛丞相否定的子午谷奇谋更是充满着谜团,而面对子午谷奇谋被否定的原因也大多是众说纷纭。

子午谷当前位处于陕西省长安县与石泉县附近,南北通长三百三十公里有余。北方出口被称为“子口”,南方出口被称为“午口”,因此被后人叫做子午谷。面对备受争议的诸葛亮否定子午谷奇谋,我认为有很多种原因。

一、稳健型战略部署

当时魏延大将本想效仿汉高祖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趁机过子午谷。期间他向诸葛丞相讨要精兵强将,打算走古道奔长安,攻打下长安城,如此之后便可以利用地利的优势打下潼关,进而蜀汉便可以借此机会与曹魏做进一步的争斗,以此将整体局面打开,这样就可以借此来重现韩信与汉高祖的壮举。

除此之外根据《三国志》书中记载当时在长安驻守的将领本来是一个庸碌无为之人,不善兵法谋略,不喜攻伐之事,这样看来魏延大将本应该有非常大的成功机会,但这也就像是在黑夜中找钢针一样,容不得出半分差错,但凡其中有一点失误,便有可能造成非常大,甚至是不可挽回的损失。

而且子午谷位处偏僻,地势险峻,极难行军,面对恶劣的地势环境,即使是魏延大将侥幸可以通过也难保曹魏的幕僚人才们不会对此有所察觉。而曹魏当中的文臣武将大多行事都雷厉风行,令行禁止,所以即使魏延将军成功拿下了长安也难保不会被斩断粮草供应,这样的话便是只身在外孤立无援,只能投降或战死于沙场。

二、全局性战略均衡

纵观全局我们便能看得出来诸葛丞相的目标方向一直非常明确,对于北伐的第一战略方向,陇西地区一直便是他所着手的重要节点,在如今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当时的时局中陇西地区的地形非常复杂,是一处易守难攻的宝地。

而从我们非常熟悉的隆中对一文中就深刻地体现出了丞相的想法,这种国家层面上的人力,物力的差距已经不是个人能改变的了,面对人口的不足,粮草的紧缺,地利的不便,多重原因重重叠叠,使魏延大将的子午谷奇谋彻底成为了纸上谈兵。

而在此之前本应顺理成章的街亭中转也因为马谡的一时大意而使诸葛丞相的计划功亏一篑,陇西的守备力量直接被破坏,阵地直接被攻破,再加上粮草的供应链出现了断层,种种原因导致了北伐的进一步失败。所以在我看来并不是魏延大将所提出的子午谷奇谋被否决,而是因为迫于当时的形势无奈之下子午谷奇谋才被否决。

在当下有许多人都在以子午谷奇谋为中心说自己的看法,而在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邓艾为什么能成功讨伐蜀国,为什么同样是困难重重,他就能成功呢?

三、局势下的无奈之举

对于这个问题我只想说对于当时的国情来讲,两国间无论是物质方面的差距,还是人力资源上的差距都让这个观点充满了变数。面对当时蜀国的形势,许多蜀汉的官员下属都会帮助邓艾加快讨伐的脚步,而这也就证明了为什么邓艾会获得成功。

我想正是因为当时二者所面对的局势不同。但即使邓艾当时有着那么大的优势,他仍然承受着非常大的压力,如果当时守军能坚持到姜维发现并及时回援,如果当时蜀汉坚持抵抗,誓死防守,那么邓艾面对的将是一次巨大的失败。

无论如何,归根结底子午谷奇谋看起来更像是亡命徒的一场豪赌,面对当时的情况,诸葛丞相的否定也更像是一次稳健的选择而已,蜀汉当时并没有处在绝境,子午谷奇谋也只能为后人带来无数遐想。

即使魏延大将提出了兵出子午谷的建议,但也因为并未被采用,也就是说并没有经过实践进行检验。究竟可行与否,是不是比诸葛亮的“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的战略部署要更加具有优势,谁都不得而知。

虽然有不知真假的司马懿关于“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径取长安,早得多时矣。他非无谋,但怕有失,不肯弄险”的说法,但司马懿怎么说也只是个事后诸葛亮,如果蜀汉把兵出子午谷的计策真正实行起来,谁都无法预料得到未来的事态走向,所以我们也不应该将所有的过错都推给诸葛丞相的一次否定。

我想说的是,难道诸葛亮就想不到这条计策吗?诸葛亮年仅26岁,还在隆中高卧的时候,就有“隆中决策”,其中就有“两路进攻”曹魏的谋略:“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这一计策与子午谷、斜谷并行之计对比,不是要更加周密,也更安全得多么?除此之外,诸葛丞相固然性格严谨,但也并不是无能无谋,他的思虑之精密、部署之严谨,都让他不可能忽略这一问题。

因为那个地方,发生过著名的刘邦与韩信的故事,即“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个故事更会是正处于纷争双方的将领都会想到的。既然可以想到却并不加以采用,那也就证实了这个计策胜算低,危险性高,风险性大。

根据史书记载“魏略”曾提出:“亮以为此县危,……故不用延计。”而《三国志·蜀书·刘彭廖李刘魏杨传》则只说:“亮制而不许”,究竟是何原因,并没有给出解释。

而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从午谷到子谷相距300多公里之远,古时的行军速度据记载为40公里/天。以此来推算面对地形的恶劣,粮草补给的不足,魏延大将所带领的五千精兵侵袭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小结

当然,不过无论如何这些都是我的推论,对于当时的情况除了史书上的记载外谁都无法得知真正发生了什么,或许只有等待日后那些伟大的史学家,真正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我们才可以真实的看到历史浪涌中的绚烂。

相关内容

原创 ...
一.忠以为国,复兴越国 春秋末年,范蠡任越国宰相,与越王勾践二十年...
2025-08-18 04:33:38
原创 ...
世人皆知谋士诸葛亮有言:“志存当高远。”在动乱的年代里,不少热血男...
2025-08-18 04:33:23
原创 ...
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它彻底改变了日本的命运,将这...
2025-08-18 04:33:14
原创 ...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政治格局与人物命运,而清朝雍...
2025-08-18 04:32:59
原创 ...
它是 整个秦始皇兵马俑中等级最高的一位高级军吏俑, 又被称为将军俑...
2025-08-18 04:32:39
原创 ...
【历史刘老师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们讲述...
2025-08-18 04:32:38
原创 ...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战役和故事,而其中的一段经典战例就是...
2025-08-18 04:32:37
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
2025-08-18 04:32:37
原创 ...
元朝末年,天怒人怨,元朝贵胄只知道享乐,底层官吏不遗余力地搜刮民脂...
2025-08-18 04:32:31

热门资讯

原创 3... 满清统治3亿汉人276年,为何无人反抗?一个曾横跨亚欧大陆的庞大帝国,一支来自东北的少数民族,是如何...
山西昔阳钟村墓地在列 山西晚报讯(记者 孙轶琼)12月26日,国家文物局举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聚焦夏商周...
原创 《... 在《清明上河图密码》所描绘的北宋风云画卷里,诸多人物的身份与命运如隐匿于迷雾之中的丝线,相互交织且暗...
原创 曹... #深度好文计划#在古代中国,流传着曹丕观两头牛争斗的趣闻。曹植巧妙地在诗中避而不谈“牛”字,却铸就了...
上个世纪日本房价暴跌,日本人悟... 说起日本的房价,那真是世界房产史上的一段传奇,没有哪个国家或者地区会有跨度如此之长的房价下跌记录——...
原创 成... 面对安答札木合率军来袭,铁木真马上召集军将,认真研究和商议应对札木合十三路进攻之策。博尔术进言道:“...
原创 十... 来源:《耿飚将军研究会》 耿飚,1909年8月28日出生于湖南醴陵北乡严家冲,是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家、...
原创 三... 关于三国时期各位谋士的排名,大家可能看过不少说法,这是由于排名参照的标准或者侧重点不同,会产生不一样...
原创 6... 这是朝鲜最“白眼狼”的一次。 在朝鲜最危难之际,我国果断抗美援朝。 然而60年代末我国身处艰难时刻,...
原创 马... 马未都:国宝级瓷器被当赝品卖给外国人,我隔着玻璃看,感慨万千 在我国的文化长河中,还真有不少国宝级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