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刘伯温这个人真有意思。朱元璋能从一个放牛娃当上皇帝,这位“国师”功不可没。但有趣的是,朱元璋后来却说他是“妖人”。这里面的故事,够我们聊一壶的。
先说说这位刘伯温的背景。《明史》记载,他原名刘基,字伯温,出身于浙江青田的一个书香门第。在他还没遇到朱元璋之前,就以“诸葛再世”的名声闻名江南。这评价可不是吹的,人家不光精通兵法,还通晓天文地理、相术、望气。
有个典故很有意思。朱元璋第一次见刘伯温的时候,刘伯温正在一家酒馆喝酒。看到朱元璋来了,他头也不抬地说:“你就是日后的天子。”朱元璋听了直摇头:“我就一个要饭的,哪来的天子命?”结果刘伯温说:“你额上有龙气,不是天子是什么?”这段对话被后来的《皇明通记》记载下来,虽然有点传奇色彩,但确实挺符合当时的情境。
更神的是,刘伯温在朱元璋还是个小反贼的时候,就帮他规划了整个统一天下的路线图。《明史》记载,他建议朱元璋:“先取金陵,再图两浙,然后江西、湖广、最后统一天下。”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朱元璋后来统一天下的路线,还真就是按这个顺序来的。这就好比你找了个军师,人家不光给你出谋划策,还把你未来十年的发展规划都给安排明白了。
刘伯温在军事上的本事更是没得说。洪武元年攻打大都的时候,他发现敌军营寨后面有个小土坡。大家都觉得这土坡没啥用,他却说:“此坡若不取,军中必有大将伤亡。”结果朱元璋不太信,没采纳。打仗的时候,敌军果然从那个土坡后面冲出来,差点把朱元璋的主力给包了饺子。这事被《明史纪事本末》记载下来,朱元璋后来每每提起都直叹气。
不过最让朱元璋害怕的,是刘伯温的一些“预言”。据说有一次,朱元璋问他大明能传多少代。刘伯温写了个“十四”,说:“天数已定,十四代后必有大变。”朱元璋听了很不高兴,但又不得不信。因为刘伯温说的事情,还真就没出过错。《皇明通纪》里记载,朱元璋经常感叹:“刘基此人,知天命,晓古今,真神人也。”
还有个更吓人的。刘伯温临死前给朱元璋留了一本《烧饼歌》,里面预言了明朝的很多事。比如“南京龙盘,北京虎踞”,预言明成祖要迁都北京;“二十年后出秦王”,预言朱棣会发动“靖难之役”。这些预言都被《国榷》等史书记载下来,准确程度让人背后发凉。
所以朱元璋说刘伯温是“妖人”,其实不是真的觉得他是妖怪,而是被他的能力给吓着了。《明史》里说朱元璋曾感叹:“刘基若在,朕不得安枕而卧。”这话说得挺实在,你想啊,身边有个人,不光知道你的过去现在,连未来都算得明明白白,换谁谁不害怕?
说个趣事。刘伯温在世的时候,朱元璋特别依赖他的建议。但凡有什么大事,必问刘伯温。有次打仗前,朱元璋问他胜负。刘伯温说:“明日午时,东南方会起黑风,趁这个机会进攻必胜。”结果第二天果然起了黑风,朱元璋一边打胜仗一边直嘀咕:“这老刘,真是邪门。”
更绝的是,刘伯温连自己的死期都算准了。《明史》记载,他临终前对家人说:“我明日午时当死。”第二天,果然就在午时咽了气。这事传到朱元璋耳朵里,把他吓得不轻。后来每次有人提起刘伯温,朱元璋都说:“此人非人也,乃天上下来的星宿。”
其实吧,刘伯温哪是什么妖人,他就是个特别聪明的谋士。他那些“预言”,与其说是神机妙算,不如说是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就拿他预言明朝十四代的事来说,任何王朝到后期都会出现各种问题,这是规律,不是妖术。
但不得不说,这位老先生确实有两把刷子。他不光帮朱元璋打天下,还给大明制定了很多重要的制度。比如科举制度的改革、军事制度的建立,这些都是他的手笔。《明史》评价他“一生辅佐朱元璋,筹划帷幄,无往不利”。
还有个细节很有意思。刘伯温在世时经常劝谏朱元璋要宽厚待人。洪武年间,朱元璋大开杀戒的时候,很多人都说这是因为刘伯温不在了。要是刘伯温还活着,说不定明朝的历史会是另一个样子。
所以说,朱元璋说刘伯温是妖人,与其说是真的相信他有妖术,不如说是对他能力的一种敬畏。就像现在有些特别厉害的人,常被人说“开挂”一样。毕竟在那个年代,一个能预测未来、洞察人心的军师,不说是妖人,还能说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