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何刘伯承在报纸上撰文,称粟裕是“中国的战略家”?
创始人
2025-08-17 14:34:34
0

粟裕大将一直以来素有"战神"之称,他更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军事家、革命家、战略家。而据相关史料记载,第一个称粟裕为"中国的战略家"的人是刘伯承元帅。早在1949年,刘伯承就在人民日报上撰文称赞粟裕为战略家。一直以来刘伯承就是一位被公认的军事理论家,并且在指挥作战方面颇有造诣,为什么刘伯承元帅会这么早站出来称粟裕是中国的战略家呢?

任何言论的出现都有迹可寻,任何发言人的背后都有最直接的根据。刘伯承元帅既然是第一个站出来称赞粟裕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刘伯承元帅对粟裕的熟悉和了解。

粟裕是非常善于打硬仗、打大仗、打险仗的,并且在他与陈毅互相配合作战的时候,总结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独特作战理念的方针,他向来是以顾全大局的角度出发,对战场上的作战形势做出有利的预判,并下达正确的作战指令。

在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战略局势的任务需要,党中央特别指定由粟裕负责的华东野战军和刘伯承、邓小平负责的中原野战军配合起来,密切作战,形成战略局势的稳定。在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中原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但是却遭到了窘迫的境地,他们的前后都被敌人围住。粟裕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向党中央发去电报,请求出军拖住敌人,从而援助刘邓大军。

粟裕的这个举动得到了毛主席和党中央一致认可,也得到了刘邓的迎接,两军在高度密切的配合之下,顺利地歼灭了敌人。粟裕和刘邓在战略部署方面不谋而合,这场战役也十分的顺利。粟裕的这次主动请战,以及他与刘邓的密切配合,让刘伯承看到了粟裕身上的无私和敢于带兵打仗的勇气,从而对粟裕十分的看好。

粟裕因为参加过许多场重大战役,在战术指挥和战略部署方面有着非常深厚的经验,在中央下令的战略目标中,粟裕若是觉得不妥,便会直接与党中央取得联系进行沟通。

在解放战争时期,华中野战军和国民党在江苏省一带打响了战斗。在战斗过程中,粟裕发现江苏有许多可供部队补给的物品,便立即派人前去勘察地形,为后来的作战胜利打下了坚定的基础。在当时那场战役,粟裕决定采用各个歼灭的方案,即集中我方优势兵力,对敌人进行逐个歼灭,并取得了七战七捷的胜利,此后也得到了毛主席的认可和推广。

在1948年9月粟裕最先向刘、邓出了淮海战役的战略部署方案,并且得到了刘伯承邓小平的认可,也得到了党中央和军委的采纳。

而最终的结果表明,粟裕的战略部署能力确实是十分英明的。他的每一个战略方案都会被党中央和军委采纳,刘伯承从心底看好粟裕的战略能力,也是在那时,刘伯承对粟裕的战略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在我国行军打仗的时候,一直流传着一句话,打胜仗才是硬道理,才能最说服人心。而粟裕凭借着自己得天独厚的战略部署能力和战斗指挥能力打赢了不少的胜仗,陈毅也夸赞称粟裕的仗,打的极妙。

无论是面对何种困难的战斗局势,无论是面对多少穷凶险恶的敌人,粟裕从来没有退却。正是粟裕这种敢战、敢打、敢于直面迎接挑战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刘伯承元帅。刘伯承元帅认为,粟裕是一个用兵如神的人。也正是因为粟裕和刘伯承,经常在战斗方面进行配合、协助,才使得刘伯承元帅对粟裕大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所以才有了刘伯承元帅是第一个站出来称赞粟裕是"中国的战略家"的事情。刘伯承元帅常常谦虚地自嘲道,有一些仗,粟裕敢打,但我刘伯承却不敢打。显然,刘伯承元帅对粟裕敢于挑战硬仗、恶仗、大仗的勇气与精神,是十分信任与认可的。

相关内容

原创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飞将军李广,大概是中国古代令人...
2025-08-17 08:33:55
马来西亚青少年“邂逅”兵马...
作者 杨英琦 党田野 揉搓陶泥、挑选模具、按压模具、脱模修整……经...
2025-08-17 08:33:52
原创 ...
这位开国少将,唯一特批享受中将待遇,周总理亲自安排给他手术 55年...
2025-08-17 08:33:37
原创 ...
华夏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经历过三个社会时期的演进,分别是原始社会的开...
2025-08-17 08:33:30
原创 ...
日本人的名字多以四字者为多,三字者或五字者也为数不少,但以两个字为...
2025-08-17 08:33:30
原创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统治了整个东三省,100万关东军在这里,建立起...
2025-08-17 08:33:26
原创 ...
吴吉清是毛主席的警卫员,他非常尽职尽责地保卫毛泽东的安全,可惜在长...
2025-08-17 08:33:22
原创 ...
开国上将洪学智一生都在和贪腐作斗争,晚年担任过军委副秘书长,他这辈...
2025-08-17 08:33:22
原创 ...
1934年5月,因在长城抗战中目睹了中日两国在机械化方面的巨大差距...
2025-08-17 08:33:16

热门资讯

原创 大... 从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开始,一直到1912年宣统皇帝下诏退位,满清王朝历经276年。 ...
原创 为... 少年时读史,总觉得晚清是一个一无是处的时代,屈辱太多而荣誉太少,悲哀太多而自豪太少。及长,我深入一些...
原创 巅... 在中国历史上,秦朝是一支彪悍的力量,即便它的存在时间短暂,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朝是我国历...
原创 杨... 杨得志专门找李先念协调一事,见李犹豫,便说:你人才济济,放嘛 1975年的一个初秋午后,北京中南海的...
原创 “... 成语“五子登科”出自《三字经》:“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是源自五代后周时,窦禹钧教导孩子...
原创 刘... 蜀后主刘禅,在人们的印象中一直是一个碌碌无为的昏君,没有治国的才能也就算了,甚至还在灭国之际,做出了...
原创 日... 大唐盛世万国来朝 洪武四年(1371年),明太祖朱元璋派遣使臣杨载出使日本,谁料一场外交使命却演变成...
原创 明...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明朝,这一时期的中国历史充满了传奇色彩。明朝的建立源于农民起义,这也为...
原创 权... 说起北魏的冯太后,咱们不得不感叹一句:这位老祖宗的人生,简直比电视剧还精彩! 想想看,一个小姑娘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