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五子登科”出自《三字经》:“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是源自五代后周时,窦禹钧教导孩子们成材的故事。如今多用作祝福语和吉祥话,用来祝福家族兴旺,孩子们都能取得成就。那“五子登科”的“五子”跟窦禹钧又有什么关系呢?
窦禹钧,号燕山,是一个才子,年少时就以词学闻名。唐末时,历任沂、邓、安、同、郑、华、宋、澶州等八州支使判官。到了五代后周时,迁户部郎中、太常少卿,以右谏议大夫致仕。他也是后周时著名的教育家和藏书家。
窦禹钧生活俭朴,钱都花在了兴师办学上,曾建“义塾”十楹,请来了饱学之士为师授业,远近学子或没钱读书的贫者,都可以自由出入学习,并为他们提供衣食。他还建书房40间,聚书万卷,供学生们阅读使用。
窦禹钧有五个儿子,聪颖早慧,文行并优,时人称赞他们为"窦氏五龙"。五个儿子先后考中了进士,史称“五子登科”:长子窦仪,官至尚书,次子窦俨,位至翰林学士,三子窦偁,官参知政事,四子窦侃,任起居郎,五子窦僖,位左补阙。
窦家“五子登科”的佳话很快就流传开了,窦禹钧也成为了教子有方的典范。当时侍郎冯道曾赠诗一首:“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而广东地区称父亲为“老窦”,也是来源于窦禹钧。
所以“五子登科”的“五子”正是窦禹钧的五个儿子,“登科”是指科举考中进士。五子登科指的是窦家的五个儿子都考中了进士,使得家族兴旺了起来,如今成为一个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