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诸葛亮为何没有统一三国,毛主席给出评价:他犯了3个错误
创始人
2025-08-17 10:33:58
0

毛主席博学多识,对中国古代的历史非常熟悉,经常评价历代名人,如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高祖李渊等历代帝王,毛主席都曾详细评价过他们。

汉末三国时期,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出现了许多有能力的人,诸葛亮就是其中之一。诸葛亮是一个能力全面的人,后世对他的评价很高,就连毛主席也多次在干部面前夸诸葛亮。

1957年4月的一天,毛主席看着《三国演义》对身边的人说:“现在,我们党要多一些像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呀!”

一旁的许多干部不明白毛主席这句话什么意思?哪些人才是像诸葛亮那样的人才?看着大家一脸疑惑,毛主席笑着说:哈哈,我看,我们是时候选用一批年轻的干部了。

听了毛主席这番话,有的人明白了,诸葛亮年仅27岁出山,成为刘备身边的主要助手,帮助刘备成就一番大业。在毛主席看来,我党当时的确需要一部分像诸葛亮一样的年轻干部,培养他们,让年轻人多干事情,挑大梁,接好这个班。

结合当时的背景来讲,像毛主席这一辈打江山闹革命的前辈年龄比较大了,革命领导队伍中,缺乏一些年轻的新鲜血液。毛主席此举,也是为了党和国家的未来着想,未雨绸缪,提前布局。

当然,毛主席欣赏诸葛亮的同时,也给出了一些不一样的看法:毛主席对一旁的干部们说:依我看,诸葛亮没有统一三国也是有原因的,最少犯了三个错误。

那么,在古人眼里接近完人的诸葛亮,毛主席认为他犯了哪3个错误呢?《隆中对》缺乏战略眼光

《隆中对》是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后,诸葛亮通过分析天下大势,为刘备制定的战略构想。

即便如今的我们,站在后人的角度上,也觉得《隆中对》非常有道理,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后来三分天下的局面。

刘备的发展,也完全按照《隆中对》这个战略构想实施的,他先取了荆州,后取了益州,最后平定了汉中,建立了蜀国,成就了一番霸业。至于蜀汉为何没有实现《隆中对》后半部分的构想,在毛主席看来,诸葛亮最初的战略规划上存在不小的问题。

《隆中对》中,诸葛亮提出先攻占荆州,再占据益州,然后挥师北上,问鼎中原。毛主席认为,荆州和益州相距千里,再加上古代交通不方便,益州和荆州的道路多为山路,难以行军,一旦一方有意外,另一方很难自保。

革命战争期间,我军多数时候的力量相对薄弱,毛主席善于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从而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大胜,积小胜为大胜,最后取得全面胜利,解放全中国。

刘备占领荆州大部分、益州和汉中后,虽与魏国、吴国形成三足鼎立,但蜀国依旧是最弱小的一个,更应该集中有限的力量图生存扩张,而不是分散其有限的兵力。

《隆中对》中,诸葛亮强调以荆州、益州的力量来复兴汉室,提出了“东联孙权,北拒曹操”的思想,颇有当年战国时期纵横邦交的意思。

诸葛亮这么想,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东吴视荆州为“生命线”,从孙策开始,再到孙权,都寄希望于占领荆州,这样东吴进可取中原,退可自守。

因此,诸葛亮想要刘备占领荆州,还要东吴与刘备联合,那是动了东吴的根本利益,双方自然是面和心不和了。一旦曹魏许给东吴重利,那东吴势必倒向曹魏,那时候蜀汉对友军欠缺防备,必然会一败涂地。毛主席认为,《隆中对》想象得过于美好了,诸葛亮缺乏战略眼光。用人过于完美,无法做到人尽其才

在道德品行上,诸葛亮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他执政蜀汉期间,从不徇私枉法,一切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朝野大臣皆服。

诸葛亮在选用人才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就是把“德”放在了首位,以“任人以德为先”为标准,创立了一套七观法。

诸葛亮的《将苑·知人篇》中这样写道:

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占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全文太长了,大致的意思是诸葛亮在选拔人才的时候,以“德”为先,道德不过关的,能力再强也不会被重用。坦白来讲,诸葛亮的用人标准有一定可行性,能够挑选出一些德才兼备的人才,对国家的发展有很大作用。

可这样一来,蜀汉许多有能力但道德品行不太好的人就失去了为国家效力的机会,对蜀汉仅百来万人口的小国来说,也是人才的浪费。

相反,曹操为了招揽人才,提出了唯才是举,根据才能任用一个人,哪怕这个人不忠不孝不义,也要任用为官。

三国·魏·曹操《求贤令》写道:“二三子其佐我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在毛主席看来,在乱世中,任何一个集团都需要有能力的人才,不能一味地去追求人才的品德。毛主席为首的共产党领导人,能够不计前嫌,任用不少原国民党的高级官员,看重的也是他们的能力,有利于国家的发展,而不是单单挑那些人品好的君子。

蜀汉后期人才匮乏,除了后主刘禅的昏聩外,与诸葛亮的招揽人才的七观法也有不小的关系,它间接得限制了蜀汉后期的发展,以至于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窘境。关键战役上用人失误

诸葛亮是一个智者,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在关键战役上,出现了重大失误。

纵观诸葛亮历次北伐,成功率最高的当数第一次,因为第一次曹魏在陇右地区还没有做好充足准备,蜀汉如果能够顺利发挥,很可能占领陇右地区,扩大实力,进而居高临下,进军长安,恢复中原的计划也就不是空谈了。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前期进展神速,在关键的街亭之战中,却出现了一个重大失误,任用毫无实战经验的马谡为帅。

每次谈到诸葛亮的用人失误,毛主席都会惋惜地说:

“马谡是一个人才,可惜诸葛亮用错了他。诸葛亮不应该在关键的时候放弃战役的指挥权。”

实际上,街亭之战关系的蜀汉北伐的成败,这么一场重要的战役,作为主帅的诸葛亮,不应该将指挥权让出来,给毫无实战经验的马谡表现。

刘备临终前有言: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诸葛亮没有记住这句话不说,还在关键的战役中,让马谡统兵作战,此举的确不明智,用错了人。

如果诸葛亮亲自坐镇街亭,将士势必会根据他的命令,当道扎寨,拦截前往陇右驰援的魏军主将张郃。街亭之战中,蜀军的主要任务是守,发挥出步兵的优势,张郃的几万骑兵面对当道扎寨的步兵没有优势,一时间无法突破蜀军的防线。

一旦蜀军能够守住一段时间,切断魏军与陇右地区的联系,不用多久,蜀军能够平定陇右,扩充实力,到了那时,即便魏军占领了街亭,已经无济于事了。

如此关键的战役,诸葛亮错用马谡,这算是他历次北伐中犯下的最大失误了。毛主席也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街亭之战的首要过失就是诸葛亮用错了人。结语

人无完人,诸葛亮是一位综合能力非常强的人,蜀汉在他的经营和治理下,国力向上平稳。然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诸葛亮也不例外,他也犯了不少失误,比如,就毛主席提出的三个失误,都是有理有据的。

整体来讲,毛主席对诸葛亮的评价还是非常高的,毛主席说:共产党就是以诸葛孔明的办法办事。那就是“言忠信,行笃敬,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众益”。

相关内容

原创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飞将军李广,大概是中国古代令人...
2025-08-17 08:33:55
马来西亚青少年“邂逅”兵马...
作者 杨英琦 党田野 揉搓陶泥、挑选模具、按压模具、脱模修整……经...
2025-08-17 08:33:52
原创 ...
这位开国少将,唯一特批享受中将待遇,周总理亲自安排给他手术 55年...
2025-08-17 08:33:37
原创 ...
华夏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经历过三个社会时期的演进,分别是原始社会的开...
2025-08-17 08:33:30
原创 ...
日本人的名字多以四字者为多,三字者或五字者也为数不少,但以两个字为...
2025-08-17 08:33:30
原创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统治了整个东三省,100万关东军在这里,建立起...
2025-08-17 08:33:26
原创 ...
吴吉清是毛主席的警卫员,他非常尽职尽责地保卫毛泽东的安全,可惜在长...
2025-08-17 08:33:22
原创 ...
开国上将洪学智一生都在和贪腐作斗争,晚年担任过军委副秘书长,他这辈...
2025-08-17 08:33:22
原创 ...
1934年5月,因在长城抗战中目睹了中日两国在机械化方面的巨大差距...
2025-08-17 08:33:16

热门资讯

广西青少年射击锦标赛结束步手枪... 参赛运动员在10米气步枪比赛中。 赛事主办方供图 8月16日,2025年广西青少年射击锦标赛(步手枪...
原创 霍... 汉武帝的善后方式 汉武帝对外宣称李敢是在狩猎时被鹿用鹿角给刺死的,以此来掩盖霍去病射杀李敢的事实,将...
原创 胡... 毛主席身边的秘书有不少,胡乔木就是其中之一,这位秘书在主席身边工作了25年之久。论感情,胡乔木与毛主...
原创 他... 1940年,新四军与敌人在黄桥镇发生激战,敌方兵多粮足,自以为必胜,将新四军死死压制着,可是,正当战...
原创 刘... 据城阳王刘章所说,其父刘肥是位将军。西楚霸王四面楚歌自刎乌江时,年近弱冠的刘肥应参与了项羽的谢幕之战...
原创 诸... 诸葛亮早年在隆中(位于今湖北襄阳)隐居,他与当时的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平日喜欢吟...
原创 别... 今天继续给大家介绍晚清老照片的故事。 第一张照片:青楼女子 这是一张令人无比悲伤的照片。照片中,一个...
原创 清... 在清朝同治初期,有一位儒雅的青年才俊朱生,怀揣着科举的梦想,年复一年地投身于科考,然而直到二十出头,...
原创 唐...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他的三个儿子:王玄之、王凝之、王涣之,好友谢安、谢万兄...
原创 千... 古代封建社会,皇帝后宫众多,皇后负责辅助皇帝治理后宫,是皇帝身边的贤内助。然而,在战国时期已经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