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之中,地大物博的中华大地上总会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在乱世舞台上大放异彩。就像春秋战国时代,三国时代,魏晋时代,还有清末时代。
在乱世之中,为清廷效力的河南将领袁甲三,打败了起义军捻军,而他的家族中有一个男孩出生了,他就是袁甲三的侄孙——袁世凯。
弃文从武,马背上建功业
家里的人对袁世凯的期望很高,希望他将来可以成为一方官员,光耀门楣。就督促他好好读书,希望将来靠科举入仕,成就一番事业。
然而这个武将家族的子弟并不喜欢读书,不喜欢摇头晃脑的读四书五经。而这样的结果就是他参加的几次乡试都没有通过。
袁世凯估计很气愤,可是他没有和其他读书人一样更加发奋读书,而是弃文从武,决定在马背上建立功业。这也很正常,毕竟乱世之中,常年战争,能力突出的也能成就一番伟业的。
于是在养父过世之后,年轻的袁世凯去山东投奔了吴长庆——袁世凯养父的结拜兄弟。
军中效力,随军入朝
袁世凯就这样留在了军队中,吴长庆让他当了一个参谋。1882年,朝鲜王朝之中爆发了冲突,而且打死了日本人,日本就派遣军队入朝鲜反击。
而此时的朝鲜还是大清朝的藩属国,就是清国的小弟。于是朝鲜派人向天朝上国求救,希望派兵入朝鲜帮忙平叛。
作为老大哥,清朝理所当然的派兵入朝鲜帮助小弟。而带兵的人,就是吴长庆。就这样,在吴长庆军中效力的袁世凯跟随大军进去朝鲜了。而他也将展现他为军的铁血残忍一面。
震慑三军,身先士卒
吴长庆进入朝鲜了,带来了几个营的兵力。而他把其中一个营的兵力交给了袁世凯临时管理。目的就是为了自己结拜兄弟的儿子可以在朝鲜立下一些功劳,将来回国好升官。
而此时的清朝已经日薄西山,军队的管制也很腐朽落寞了。他们的战斗力也就那样,而军纪更是差,入朝的他们抢夺财宝,奸淫妇女。
要与日军交战,军纪还是要临时管一管的,不然估计和日军一接触就要一触即溃,溃逃千里了。
袁世凯用他的方法整顿军纪,他向长官吴长庆报告,说他已经处理了几位带头闹事的士兵,请大帅前去视察。吴长庆对袁世凯整顿军纪很赞赏,可是到了现场他又震惊了。
因为袁世凯所谓的整顿军纪很简单——杀。带头闹事的士兵全部人头落地了。
袁世凯没有去请示主官吴长庆,直接自己做主斩杀了他们,以儆效尤。
经过这件事,军纪算是比较严明了,袁世凯的威望也树立起来了。
之后的作战中,他也展现了一位将领应该有的素质,他带头冲锋,身先士卒,最终清军赢得了胜利。
朝鲜的骚乱也结束了,清朝依然保持住了对朝鲜宗主国的地位。
留在朝鲜,震慑日本
毫无疑问,这次清军入朝,袁世凯的功劳是很大的。他的领导吴长庆向朝廷写了报表,也说明了袁世凯的功劳。这样,入朝后的袁世凯凭借军工高升了,他实现了马背上建立功业的诺言。袁世凯任清朝正五品的“同知”。之后吴长庆回国,而袁世凯留在了朝鲜,目的是为了震慑日本和防止朝鲜再次的动乱。
而袁世凯也没有辜负朝廷的重托。数年后朝鲜王宫再次发生了暴乱,他再次带兵打败了日军,并且通过特殊手段让汉城的地痞流氓在街上砍杀日本人,放火烧了日本的公使馆。由于袁世凯的一系列的动作,朝鲜危机再次解除,它依然是清朝的藩属国。
而通过这次出色的表现,袁世凯成了清朝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当然,他依然驻扎在朝鲜,替清朝管理朝鲜事物。
袁世凯就这样登上了清末的历史舞台,他弃文从武,投身军中。通过一系列的运作和聪明狡黠的头脑,最终成了清末乱世的枭雄人物。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