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讲#
前言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
,
她拥有聪明的头脑,超凡的自信心,惊人的魄力,独到的政治眼光和远见,非凡的领导才能,推动了盛唐的车轮继续滚滚向前,使李唐王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空前强盛的封建王朝。她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也被世人永远载入史册。
在我国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武则天幸运进宫后能扶摇直上,必有她的过人之处和厉害的手段;但这样一个绝顶聪明的女人,为何在临死前立下了一份遗诏,将自己辛苦打拼、努力一生的武周王朝——自己最爱的江山,传给了李家,还给了李唐王朝呢?
一.荣登皇后宝座,肃敌、改革、听政
进宫后以牺牲自己的女儿为代价,诬陷王皇后、萧淑妃等人,使本无主见的高宗皇帝在许敬宗等百名官员联名上书时,做出易后之举。于是在公元654年十月十九日,高宗皇帝颁布立武昭仪为皇后的诏书,十一月一日,举行了隆重盛大的册后仪式。
武则天登位后,为了巩固后位,又迫使无主见的高宗废掉王皇后立的太子李忠,改立自己的的长子李弘为太子。
在武则天帮助高宗打理朝政时,越发意识到:在政治浪潮中航行,必须要清除掉阻碍航船前行的舵手和处处与“船长”作对的大副,培养自己的水手和纤夫,船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向前行驶。于是采取种种卑劣手段进行了肃敌,最主要的是诬陷重臣长孙无忌谋反,从而铲除了最顽固的政敌。
肃清政敌后,大胆地建议高宗皇帝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官吏改革,通过简易、通俗的原则,将复杂名称改为简单方便的名称,让老百姓一看就懂,这体现了武后的变革意识和创新意识,为她称帝后的统治打下了基础。
改革了官名后,她又开始着手整顿吏治。在整顿过程中,最突岀的做法是既任用忠心耿耿竭尽全力帮助自己成就大业的干臣许敬宗,也任用品行卑劣、得意忘形的奸诈小人李义府。通过这样的做法,既能使社会发展,又能巩固自己的政权,为她日后称帝,不仅赢得了口牌,而且也赢得了实力,真是一举两得。
由于武则天处理政务,有章有法,不像高宗皇帝久诿不决,甚为群众敬服,这样就使武后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与高宗皇帝一起接受群臣朝拜,开始了垂帘听政。从此,大唐权柄,尽在武后则天掌握之中。
二.女皇治国,采取举措,繁荣经济
高宗病逝后,武则天被称为太后,辅佐两位软弱无能的儿皇帝中宗李显、睿宗李旦。一段时间后,让武太后深刻领悟到“烂泥扶不上墙”的古语的寓意,心想:倾其全力辅佐一位无能的昏君,还不如自已走到台前执政要轻松自如得多,从此开始谋划她的执政之路。
在无奈和几乎无路可走之时,采取了非常手段:培养亲信,对武氏的七代祖宗进行追封、建立武氏七庙、并为武氏子孙加官晋爵、封王、并提拔武三思为兵部尚书,至此整个国家也就牢牢地控制在武太后自己的手中了。怒斩顾命大臣兼宰相的裴炎,平徐敬业,杀程务挺等,扫除了声讨武太后的叛乱。利用告密者铲除反对她的唐朝宗室和大臣。这样一步步地巩固了自已的政权。
又利用所谓的“祥瑞”这种自然景观的奇异现象,大做特做文章,愚弄百姓,树立自己的威信,致使六万人拥立她当皇帝,特别突出的是她的睿宗儿子李旦也站出来坚决请求母亲当皇帝,自请降为皇嗣,同时还要求改姓武。
武太后看到时机成熟,于天授元年(690年)九月初九,67岁的武则天在六万民众与官员的拥护下,身着帝王的衮冕服饰,大飨万象神官,登则天门,即皇帝位,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周朝或武周。
称帝后,采取措施,繁荣经济,稳定社会发展,推动盛唐继续前行。
1.重视农业,繁荣经济。
在她执政期间,重视农业的发展,从而使经济繁荣,国库充实,物价低廉,人口增长,社会一片祥和景象。
2.改革科举制度。
在历史上首创殿试制度,重视人才的选拔。当政期间,影响最大的举措莫过于对科举制度的改革和人才的搜求。通过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政策,为盛唐文明的发展和开拓奠定了坚实基础。
3.选贤举能,知人善用。
非常重视用人之道。她一方面鼓励告密者,信任一些奸佞小人,巩固自己的政权,另一方面能及时发现和重用一些治国爱民的贤才,以稳定社会、发展生产。
三.神龙政变,女皇逊位,立遗诏
女皇晚年,男宠张易之、张昌宗二人因恃宠逞威、权倾朝野,引起了大臣们的不满。于是在公元705年正月,女皇武则天病居迎仙居时,二十二日,大臣张柬之、崔玄喡、桓彦范、左武卫将军薛思行等人率右羽林军500人,发动神龙政变,迎中宗李显复位。感知大势已去的无奈之下,武则天答应逊位。二十三日,武则天下《命皇太子监国制》诏。二十四日,武则天宣布传位太子。二十五日,太子李显复位称帝,是为中宗。大赦天下,改年号神龙。
公元705年十一月,八十二岁的武则天在洛阳上阳宫,颁布最后一道“圣旨”——遗诏(即死前遗嘱)。
据《旧唐书》记载,遗诏的内容为:“袝庙、归陵、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此外,只准许为她立碑,确不许为她立传。而且还赦免了王皇后、萧淑妃、褚遂良及其受牵连的人。
武则天对权力的掌控有着深深的渴望。在人们的心中,她应该传位于武家;而这份遗嘱很明显的是将国家还于李家,那不是代表着她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费了吗?所以对于武则天的这份遗嘱,很多人都十分诧异,朝野一片震惊。但有人认为这是她想到名相狄仁杰劝谏过她的话,顿悟之后立下的一份令世人敬佩的遗嘱。
据《旧唐书》记载,当年,名臣狄仁杰苦口婆心劝谏武则天嗣立亲子时,曾说过,“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就是说,只有立自己的亲生儿子为接班人,才可以永葆自己的供奉,自己的子孙永远承继自己的事业。狄仁杰这番话的确说到了她的心坎上。如果她还是唐高宗的合法妻子、儿女们的合法母亲。那么儿子就不会否定母亲,儿子、孙子也不会否定自己的祖先,自己的灵寝就会回到唐高宗的乾陵,永享太庙。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遗嘱的内容:“祔庙”是把自己的神主放在唐朝的宗庙中;“归陵”是要回到唐高宗的乾陵与高宗李治合葬;“去帝号”是去除掉自己的皇帝称号,做回则天大圣皇后。
所以按照她的这个遗嘱,武则天归天后,她的灵柩在儿子中宗皇帝的亲自护送下返回长安,与唐高宗合葬于乾陵,她也因此永恒地配享李唐的太庙,受到李氏子孙的尊礼。并且她这样做,也避免了李、武之争,让武氏家族得以保全,不致于遭灭门之灾,也确保了李唐王朝的稳定。在这之后,李唐王朝的车轮继续前行,直到磨练二百多年以后才最终灭亡,使李唐王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空前强盛的封建王朝。后人们才发现她的这一用心,传位于李氏,无疑是为了江山朝堂的稳定,若不然只会早早的加快唐朝覆灭罢了。这再次显示了武则天的智慧和不凡——既保住了自己,保住了家族,又保住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