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是一部谍战片,讲的是身为共产党人的
潜伏到国民党军统内部的故事。在国民党来看,郑耀先是有智谋,有勇气,有义气的
;在共产党来看,他又是深深埋伏在敌人内部的最强特工
风筝
。但是同时,他的身份自从接线人被杀后就没有人知道,自己人眼里郑耀先又是个
杀人狂魔
,是被除掉的对象;在国民党来看,他也是
中统
的头号敌人,中统时刻想要揭露他,消灭他,搞垮他。好了,到这里是不是很多人想问一个问题:
中统和军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明明都是国民党机构,却经常互相碾压?
对这个问题,有人从“领导人物”入手:军统初期由
戴笠
负责,戴笠死后,
毛人凤
接手,中统则控制在
陈果夫,陈立夫
手中。戴笠完全听命于蒋介石,而陈氏兄弟只是表面服从蒋介石,实业有异心。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想要系统回答,必须从组织设立开始说起。
首先
,中统和军统都是国民党的
情报机关
,中统全名为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1932
年,蒋介石效仿国外,打算成立一个由军人组成的机构专门从事间谍工作,名为
特务处
,它就是军统的前身;
中统
的全称为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系于
1938
年从军统中分立出去的特务机构。中统,军统至此分别由不同系统领导。
其次,中统和军统的工作对象不一样,这一点通过名字就可以知道。
军统
作用于国民党的军队,主要任务是收集军事情报,特殊时期还会兼顾
刺杀
工作。比如,抗日战争期间,军统就刺杀不少投降日本的国民党军人;而
中统
的工作领域在于国民党
党内
,以国民党为基础,对付一切反对党派,当然包括共产党。在看《风筝》的时候,或许你还记得这一幕:
去延安执行任务,中统想要利用共产党除掉他,于是召集了一些军中人物,让他们去延安执行刺杀共方重要人员而后嫁祸郑耀先。在得知情况后,
四哥
说了一句话:中统没有权利直接找军方要人啊。这回你知道为什么了吧?工作领域不同,绝对不可以互相渗透,就好比现代,检察院和法院分工明确一样。
但是,中统与军统的分工尚且不能够解释
为何两个机构不合
。启初,二者是两个领域分工明确,互不干扰,同时一起被蒋介石领导。但是
戴笠
对蒋介石言听计从,而
陈氏兄弟
则不然,久而久之军统在蒋介石手中“亲近”于中统,而且经常出现蒋介石利用军统牵制中统的情况;在两个组织刚刚成立的初期,中统力量相当强大,为什么呢?因为单单从人员分布来看,中央到地方,几乎每一级行政系统,有国民党的地方就有
中统
存在,它的工作对党不对军。后来,随着
全面抗战开始
,国民党政府也对日宣战,前方战场的军情越来越紧迫,国民党意识到,
这个时候工作重心必须由党的发展向民族独立转变
,主抓军事的
军统
地位应运而强。比如,军统暗杀了
张啸林
,还有周佛海,汪精卫,后两个人虽然没有暗杀成功,但是也可以证明,军统的利用价值越来越高。有一个道理很简单,
一个人越是习惯了优秀,越是不能够接受他人的光芒覆盖自己
,这个时候他会竞争,甚至算计。这道理同样可以用在中统身上,陈氏兄弟本就有反骨,更不能接受军统的打压。这可能就是二者不合的原因。
再后来,解放战争国民党被击败,溃退到台湾,军统也跟着撤离。在祖国大陆,中统军统的势力被彻底消灭,虽然如此,面对久违的和平我们仍然不能够忘记这两个特务机构曾经造成的腥风血雨。
《风筝》播出以后广受好评,总结起来,有人叫好是因为他的
技术。
你看啊,第一集女特工在一个密室将藏有国民党特务名单的一张纸藏了起来,敌人竟然怎么样都搜查不出来。火里,土里,墙缝里,被褥中都没有,可是信息仍旧传了出去。答案是……在快速旋转的风扇上,
;有人叫好,是因为他的情怀。六哥曾经一个那么叱诧风云的人,竟然想不到,到老他成为了我们
感到心酸
的对象。每一次我们为他的
贫困,蹒跚,卑微
而感动,都会同时想到他曾经
可以腐败,矫健,盛气凌人
。让他放弃后者而心甘情愿承担前者的是什么呢?
是信仰!
有人笑“信仰这种虚的东西也就说说而已”,
屁!
你看刘哥他就做了,而且在他的背后,无数人都曾为信仰而战!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