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之死,历来就是个谜。
史学家主要持两种观点:一说暴毙而亡,二说被其弟赵光义所杀。但我们都知道,真相只有一个。因此,不禁要追问了:宋太祖到底是怎么死的呢?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不妨先看看史书怎么说,据《宋史·太祖本纪》记载:开宝九年冬,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宋史·太宗本纪》记载:开宝九年冬十月癸丑,太祖崩,帝遂即皇位。
可以说,这两段记载都非常模糊,虽然都说太祖死了。但具体怎么死的呢?没说。死前有何征兆呢?也没说。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了。
因此,为了彻底弄清宋太祖死亡之谜,还得重返“案发现场”。
据说,天宝九年(977)10月19日傍晚,宋太祖宣晋王赵光义(也就是后来宋太宗)入宫,命令左右退下。太监、宫女和侍卫退下后,站在了门外,于是匡胤、光义两兄弟开始喝起酒来。不一会,外面的人发现不对。这不,当时的窗户是用纸糊的,天很黑,里面点了蜡烛,可外面的人发现烛影在不停地晃动,再一看,有个人影在外后退,有人还听到了摔东西的声音,之后,宋太宗说了句:“好为之,好为之。”然而,外面的人没听到太祖的指示,不管里面发生多大的事,也不敢闯进去,否则那是要杀头的。结果第二天早上,太监宣布:太祖驾崩。晋王摇身一变,成为皇帝。后来,这件事演化成了一个典故——烛影斧声。
针对此事,有些稗官野史更是发挥想象,说晋王其实早就想取而代之了,所以趁太祖喝酒之际,往酒壶下了毒,太祖喝下毒酒后,神志不清,就用东西敲打桌子,以示愤怒,但晋王非但不悬崖勒马,反而欲对太祖下毒手,一步步往太祖那走去,太祖只得后退,临死之际,说了句:“好为之,好为之。”意思是说,你既然决心要杀了我,你就好好当皇帝吧,不要让国家乱了套!
那按照这样的说法,岂不是充分证明了太祖为晋王所杀?但此说法不足信,甚至我认为所谓烛影斧声都是人们虚构出来的。原因很简单,宋太祖既然发现了晋王有不轨之心,趁没死之际,为什么不立马呼喊求救,反而说什么“”好为之”这种话?这很不合乎常理。
所以我认为,要想解开宋太祖死亡之谜,还得从晋王继位后说起,他说了句很关键的话,成为了此案的关键,这句话是:“杜太后懿旨,太祖崩,晋王即位”。这句话意思明白,就是“我”哥哥死了,我妈妈说让“我”继承皇位。
既然杜太后早就选定了晋王为储君,宋太祖在世时不公布也就罢了,宋太宗怎么也不公布?而只是说这句话来为自己辩护,看似明智,实则糊涂。因为这非但证明不了他皇位来得名正言顺,反而证明他在说谎。
综上所述,宋太祖不是暴毙,实为晋王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