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一直都是一个战争不断的王朝,而强大的军队就是这个动乱时期的保护,不会有人去放弃军队的培养,但是有些政权就是这么的特殊,施行的一系列措施都是在伤了军事人才的忠心,伤了从军将领的中心,以至于南朝政权的军事实力不断下滑,最后的灭亡也与军事实力的不断下降有很大关系。
那南朝政权到底是做了什么,导致南朝军事实力不断下滑呢?从南朝政权迎合名门重文轻武入手,分析南朝军事不断下滑的原因
一、南朝政权迎合名门,寒门士子入朝寒心
在历史上,魏晋南北朝就是以九品中正制来选拔官员,简单来说,皇帝是看各个朝臣的背景来选择给予不同的官位,常常就是上层一直都是上层,下层一直都是下层,再加上南朝政权开始迎合名门,寒门之子的处境非常不好。
所以我认为南朝政权迎合名门后,寒门之士在朝堂上不被重视,没有话语权,即使说出来很正确的军事见解也会被以寒门的身份给反驳掉,相反地,贵族从小就享受物质,没有忧患意识,提出来的军事见解常常不能解决面临的军事问题,如此就造成了南朝军事实力的下降。
(一)寒门士子在朝堂上没有话语权,不被重视
在以九品中正制为选官制度的南朝,寒门士子能够最终站在朝堂上说话是极其不容易的,过程非常艰辛和困难。
而面对统治者迎合名门的选择,寒门之士的内心受到很大的冲击,本身就是作为寒门在整个朝代历史上就是不受欢迎的,再加上统治者选择迎合名门,很多寒门士子看到这样的景象,都是十分心寒的。
毕竟寒门士子也是经历过很多苦难,才能真正来到朝堂上,坚持到最后的寒门之士们都是想要为了国家社稷尽献绵薄之力的有才之士。
如此,这些有才之士看不到王朝的希望,也就不再进谏良言,就此放弃。不同的军事见解少了,相互交流进步的机会也少了,南朝政权的军事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军事实力自然下降。
寒门之士是经历过千辛万苦才来到皇帝的面前,有些人虽然为皇帝迎合名门的做法非常寒心,但是为了天下,仍然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可是皇帝并不能体会到他们的良苦用心。
因为迎合名门,寒门之士的地位一降再降,彻底没有了地位,统治者并不重视他们的意见,即使用尽全力提出,也会被驳回,没有了话语权,不受重视,整个朝堂政治掌握在一些只会纸上谈兵的公子哥们,军事实力想不下降都不行。
一部分寒门之士看到皇帝迎合名门的选择,寒心不语,而另一部分则选择不忘初心,选择直面谏言,仍然不被采纳,没有了话语权,不被重视。
南朝军事问题在贵族的指导下并不能完全解决,毕竟作为贵族,并且是作为贵族群体,思维定式都是一致的,没有寒门之士的争锋相对,没有了矛盾,贵族也没有了发展的动力,都是陈旧的,解决不了南朝的军事问题,当问题被一再放大时,军事实力就开始下降了。
(二)贵族普遍没有忧患意识,难以提出正确的军事见解
作为贵族,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和平中进行的,一直生活在安全线内,就丧失了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对军队的现状并不能完全明白,所以我认为政权迎合名门后,而名门普遍缺乏忧患意识,对军事理解并不透彻,仅仅是略懂一二,并不能够促进南朝军事的进步,相反会造成军事的退步。
因为南朝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很多贵族子孙是没有经历过要为了官位争抢丰富自己的过程的,都是继承父业,没有实际的官场经历,说白了大部分的贵族都是只会纸上谈兵,到实战的时候,都变成了草包,如何还能指望这群贵族提高南朝的军事实力呢?
而且当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爆发后,贵族子孙的奏折远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而南朝政权又非常仰仗名门,对于他们的见解一律不假思索地采纳,最终的结果也只是拆东墙补西墙,问题只是暂时解决了,而后会爆发出更大的问题,南朝军事实力也就不断下滑了。
政权迎合名门,寒门之士的生存空间被挤压的越来越小,很多寒门士子看到这样的统治者,都纷纷选择了放弃,只有一部分人还仍然坚持在岗位上努力谏言,可都不被重视,没有了话语权的寒门之士也只能默默无闻了。
而政权仰仗的名门,从小生活在安乐窝中,没有正确的忧患意识,怎么能提出什么正确的军事见解呢?而统治者不假思索的采纳,所以我认为,好的意见被驳回,坏的意见被采纳,最后的结果,只能是造成南朝政权军事实力不断下滑。
二、南朝贵族教育失败,名门子弟华而不实
南朝政权为什么愿意迎合名门,不仅仅是因为各个名门势力很大,皇帝需要他们来巩固自己的统治,更是因为这些名门望族都营造了一种假象,那就是他们的子孙都是非常优秀的,绝对是能给江山社稷带来希望的。
所以我认为华而不实的名门子弟在朝堂上大肆纸上谈兵是南朝政权选择迎合名门的苦果,政府也只能接受这样军事实力不断下滑的结果。
首先是名门子弟没有良好的教育,从小就开始荒淫无度。名门望族本应该是给予自己的子孙最好的教育,但是九品中正制的保护和政权迎合名门的现状,使得很多名门都放松了自己家孩子的教育,从小学会的不是四书五经,而是荒淫无度,这样的名门子弟真的可以治理国家吗?答案当然是不可以。
其次是名门子弟的教育重点是知识文化,而没有道德的教化,如此就造成了名门子弟道德感非常低下,思想非常腐败,贪污之风也在名门子弟之间得以发展。
而政权迎合名门的结果就是对这些贪污人员也只能小小的惩戒一下,不然会动摇名门的支持,不能贡献的名门子弟反而当起了蛀虫,南朝政权怎么会好,南朝的军事怎么会不下滑。
最后是南朝时玄风盛行,主要弘扬的就是空谈玄虚,不做实事,而名门就是这样风气最盛行的地方。名门子弟只会纸上谈兵,夸夸其谈,但是治理国家,治理军事是实际生活中发展的,所以这些名门子弟早已丧失了治理国家、治理军事的能力,南朝政权军事实力下降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南朝政权仰仗名门,但是仰仗的只是一些华而不实的坏家伙,一不能巩固社稷,还盛行贪污之风,成为国家的蛀虫;二没有良好的道德感,只会围绕自己的需求转;三是不切实际,没有实践能力,这南朝军事交给这些人来管,结果只能军事实力不断下降。
三、施行重文轻武政策,可用武将急剧减少
南朝政权重文轻武的政策,不仅在很大意义上影响到军队的质量,还会影响到将士的数量,所以我认为军队质量和将士数量的下降也会造成南朝军事实力不断下降的结果。
首先是重文轻武的风气在名门之间扩散开来,很多名门子弟都会轻视武官,不仅自己不想当武官,还反对别人当武官,因为这些名门子弟的鄙夷,很多能够成为一个非常好的武官武将的人都会选择放弃。
因为这些名门子弟会对其进行施压,并且无形之间的嫌弃更会让那些想当武官的人越来越少,例如当时有一个人叫丘灵鞠被任命为文官时非常开心,可被转调成武官后,就宁死不从,由此可见当时重文轻武风气的发展之盛,如此一来,便会大大减少从军的数量,士兵不充足,军队实力自然会下滑。
其次是重文轻武的政策会导致很多人重视学习,轻视体格的锻炼,体质不行,上战场也只是死路一条,军队质量大大下降,那南朝总体的军事实力就一定会下滑了。
重文轻武的政策不仅会影响着从军的武官数量,也会影响到军队的整体质量,这样,南朝军事实力就会不断下滑了。
四、结语
南朝政权选择迎合名门,就是选择放弃了大部分的寒门之士,寒门士子也明白千辛万苦求来的东西会付之东流,很多人都寒心而回。
而剩下一部分坚守的寒门之士也仍然不被重视,朝堂上也没有什么话语权,只有华而不实的名门子弟在朝为政,他们缺乏忧患意识,不能提出正确的见解;他们缺乏道德感,贪污腐败之风盛行。
他们只会纸上谈兵,并且重文轻武的政策,使得这些名门子弟对武官更是不屑一顾,无形之中的嫌弃和压力更会导致很多想要从军之人选择放弃,从事文职,武官数量严重不足,另外,将士体质也在不断下降,如此一来,南朝军事一定是会下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