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是清王朝末日余晖真正的见证者,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她比溥仪更像是清王朝的“末帝”。
毕竟溥仪退位那会儿还只是一个五六岁的孩子,用今天的标准来看,当时的他连正常的民事行为能力都没有,而在溥仪登基到退位那短短几年之前,是慈禧太后把持了清政府长达50年左右的最高统治权。
光从慈禧称霸朝堂的履历来看,慈禧太后也算名副其实的“大女主”了,算上她的丈夫咸丰帝,她在政治舞台上熬死三任皇帝,
在同治、光绪时期更是政治舞台上耀眼的“C位”,把原本属于皇帝的戏份都抢了个一干二净。
从这个角度而言,她简直已经站在古代封建社会女子的巅峰了,如果说溥仪是最后一位封建帝王,那么她应该就是最后一个全面掌握大权的女主了,算是封建社会后宫干政的最后一位典型代表。
虽然她之后还有一位隆裕太后,不过当时清王朝都已经风雨飘摇了,隆裕太后手里的权力再多也有限,更何况她也没有慈禧那样的手腕。
不过跟武则天、萧燕燕这样的大女主不同,慈禧太后几乎负面评价缠身,她都不是什么毁誉参半了,几乎就只有“毁”没有“誉”。
这主要是因为作为晚清政府的实际掌权者,人们普遍认为慈禧应该为清政府当时的腐朽无能负绝大部分责任。
权倾朝野的慈禧太后
纵观慈禧太后的一生,她是一个与权力纠缠不清的女子,从后宫到朝堂,她一步步不断攫取、控制着王朝的权力,她既在权力场中崛起,也在权力欲中沉沦,最终为整个王朝“送终”。
早期的慈禧太后是靠“母凭子贵”崛起的。她本出身于叶赫那拉氏,那拉氏这个姓氏作为满族八大姓之一,有四条主要支系,分别为叶赫那拉氏、乌拉那拉氏、辉发那拉氏、哈达那拉氏。
那拉氏四条支系在清王朝不知出过多少的帝王将相和后宫妃嫔,慈禧太后显然也算是出身名门了。
出身名门的慈禧太后还拥有着惊人的美貌。
据德龄的相关记载称,年轻之时的慈禧美丽而动人,有一双“决不在我们年轻人之下”的白腻柔嫩的手,一双手尚且有如此风情,更不用说她整个人是如何的美丽不可方物了。
凭借着出众的美貌以及一些其他特质,慈禧太后迅速得到了咸丰皇帝的欢心,刚入宫就被封为兰贵人,短短几年之间就从兰贵人到懿嫔,再到懿妃、懿贵妃。
当然真正能让她在后宫立于不败之地的,是她为咸丰帝生育了唯一平安长成的皇子,也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载淳。
在载淳之后,咸丰帝还有一位皇子,但很可惜这位皇子在出生不久就不幸夭折,由此载淳就成为咸丰皇帝的独苗。
而作为唯一皇子的生母,慈禧太后地位水涨船高,宫中也只有中宫皇后钮祜禄氏能在身份上压她一筹,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载淳逐渐成为皇位的不二继承人,慈禧太后的前程肉眼可见的一片光明。
当时的大清帝国正处于内外交困之中,内有太平天国、捻军起义,外有诸国列强加紧侵华步伐,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朝政纷杂繁复,而咸丰帝又体弱多病,为了缓解压力,咸丰帝经常安排慈禧协助自己处理政务,在此过程中,慈禧逐渐了解了朝政运转方方面面的事项,也激发出她对权力的渴望,这些无疑都为她后来的垂帘听政打下了坚实基础。
公元1861年,只有31岁的咸丰皇帝离世,当时的同治皇帝只有6岁,根本无法正常行使皇权,皇权出现真空状态,就为慈禧太后正式走上政治舞台提供了机会。
当时为了保证政权的平稳过渡,咸丰帝采取了后宫参政和大臣辅政相结合的方式,他一面任命肃顺、载垣等八人为顾命大臣,一面赐予皇后钮祜禄氏和载淳象征权力的印章,规定所有诏书只有加盖两枚印章才能生效。
但咸丰皇帝死后已经升格为圣母皇太后的慈禧显然不满足于权力的分散,她试图以垂帘听政的形式夺取权力,却遭到顾命八大臣的反对。而慈禧随即联合已经升格为母后皇太后的慈安太后钮祜禄氏,以及被排挤的恭亲王奕訢等人发动辛酉政变,从而夺取了朝廷大权,拉开了她垂帘听政的序幕。
在此后的时间里,先是慈安太后病故,慈禧太后没有了唯一能在身份上压制她的人,随后又发动“甲申易枢”,解除了恭亲王奕訢的权力,
自此之后慈禧太后大权独揽,成为大清王朝的无冕之皇,彻底掌控了大清的最高统治权。
“享受者”慈禧
从慈禧太后的一系列操作来看,她的的宫斗和政斗技能直接拉满,她在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方面实在很有些独到的天赋,显然是不缺政治手腕的,可惜慈禧太后是一个出色的“弄权者”,但却不是一个合格的“治国者”。
她在朝政上的表现一塌糊涂,成功地为大清王朝的灭亡开了加速器。
这点不仅能从她一系列诸如戊戌政变之类倒行逆施的政治举措管中窥豹,也能从她日常生活起居的奢侈享受略见端倪。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作为垂帘听政的太后,慈禧需要随皇帝一起上早朝,而根据当时的朝廷规定,朝廷大致在上午八点左右举行早朝。
客观来讲,作为一个合格的揽权者,慈禧太后在某些方面还是一个相当勤奋的人,对于包括早朝之类的日常政务还是比较关注和重视的。所以为了确保早朝的正常举行,她往往在凌晨3点左右就起床了,不过这也让人很好奇,从3点到8点,这中间可有5个小时了,慈禧这段时间到底在干嘛?
其实这很好解答,普通人一般早晨有什么活动,慈禧早晨的活动与此也大差不差,无非是吃喝拉撒、梳洗打扮,不过很显然,慈禧的相关活动无疑要比寻常人麻烦许多。
比如说叫太后起床自然不能像普通人闹钟催命似的简单粗暴,你得温声细语地叫,万万不能惊着了老佛爷,否则普通人的起床气顶多能让人挨打挨骂,太后的起床气是真能赏你一丈红的。
当然这样细软的声音很难让老佛爷从梦乡离开,所以就需要多次反复,让老佛爷充分感受到你叫她起床的诚心,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
再比如说,太后上朝前总要吃饱喝足,据相关记载显示,慈禧太后一顿饭要吃一百多道菜,当然这或许也与皇室“食不过三”的规矩有关,毕竟每一道菜最多只能吃三次,如果不多安排些饭菜,有可能真的吃不饱。
慈禧太后早膳很可能也用不了这么多饭菜,但也少不了多少,再加上“食不过三”,这一筷子那一筷子,太后再细嚼慢咽一点儿,这时间不就这么过去了吗?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如厕、梳洗打扮,也得花时间。
慈禧太后擅长夺权也擅长享受,这一来一去时间不就慢慢消耗流逝了吗,这样看来五个小时还未必够用,得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各项活动。
结语:
慈禧太后有着很强的权力欲望,也具有实现这些欲望的能力,然而她只在乎自身所拥有的权力和利益,却并没有将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生死荣辱看的多重,或许在她心中只要没有威胁到自己的切身利益,那么就没有多大的事,或许正是基于这种心态,她才能够心安理得享受着全天下的供奉,在大清王朝行将灭亡之际仍然维持着太后的尊荣和享受。
参考文献:
《清史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