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金忠:明朝唯一活着受封的异姓王,朱棣用一个王爵,换他8年忠勇
创始人
2025-07-25 21:33:03
0

在开始本文之前,先说一个楔子: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

汉武帝

霍去病

北击匈奴,霍去病奔袭一千余里,打败了匈奴的

浑邪王

(浑邪是匈奴的一个部落)。

匈奴单于

认为是浑邪王消极抗敌,欲杀浑邪王。浑邪王走投无路,便带领10万大军投降西汉。另外,他还带来了匈奴另一个部落休屠的太子——

休屠王子

。汉武帝大喜,赐休屠王子金姓,取名

金日磾

而后,金日磾在巫蛊之案中挫败江充的阴谋,得到汉武帝的信任,最终成为汉武帝的托孤大臣。

无独有偶,在明朝,也有一位“金日磾”,此人名叫

金忠

金忠

本是蒙古人,明成祖朱棣登基后,他还长期和朱棣对峙。后来,他转眼投奔明朝,协助朱棣北征蒙古,成为大明朝的柱石。

在大明朝历史上,金忠是特殊的存在,因为金忠是明朝唯一活着受封的异姓王。朱棣用异姓王的头衔,换金忠对大明朝的8年忠勇。

本文,笔者将和大家共同分享大明朝唯一活着受封的异姓王金忠,希望通过他的故事,引发大家一些思考。

一、大明异姓王,活着不受封

历朝历代,异姓王的结局大多数都不好。明朝的异姓王虽多,但除了金忠外,其他都是死后追封的。当然,南明王朝也封了很多活着的异姓王,但南明已偏安一隅,和正统的明朝意义不同。

关于明朝追封的异姓王,大体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属于朱元璋的已故亲属。

例如,朱元璋的岳父

郭子兴

(马皇后的养父)对朱元璋有提携之恩,朱元璋登基后,追封他为滁阳王,并在凤阳为郭子兴立庙。再如朱元璋的外公

陈公

,被朱元璋追封为扬王等。

第二种,属于跟随大明皇帝征战多年,功劳颇高的将领。

例如,明朝“开国六王”,

徐达

(中山王)、

常遇春

(开平王)、

李文忠

(岐阳王)、

邓愈

(宁河王)、

汤和

(东瓯王)、

沐英

(黔宁王)。这些人生前功劳很大,死后封王,是对他们最大的肯定。需要说明的是,不仅跟随朱元璋的将领有这种待遇,在后期帝王身边,也有这样的臣子,例如,跟随朱棣的“靖难四公爵”之一的

朱能,

他死后被追封为东平王等。(笔者注:朱能虽然姓朱,但他和朱元璋家族无任何血缘关系,属于异姓王。)

第三种,属于功臣之后,他们本身的功劳可能不如开国将领大,但因为祖上的原因,他们已经袭承了公爵,死后若想再进一步,朝廷只能追封他们为王。例如,沐英之子

沐晟

(黔国公)因征讨安南有功,后来被追封为定远王。再如,朱能之子

朱勇

(成国公)曾参与平定朱高煦叛乱,后来他在土木堡之变中战死,明英宗复位后,追封他为平阴王,等等。

那么,既然大明朝的异姓王都是死后追封的,金忠为何活着就被封为异姓王了呢?这要从他的身份和历史背景说起。

二、骁将袭大明,雄鹰遭猜忌

根据《明史·卷一百五十六·列传第四十四》记载:

金忠者,蒙古王子也先土干也。

金忠

,本名

也先土干

,部分史书中把他译成

额森托噶

。他的六世祖曾经是元世祖忽必烈时期的太保

也先不花

。因

也先不花

有大功,被忽必烈封为世袭恒阳王,金忠的父亲是第五代恒阳王,而金忠则是名副其实的蒙古王子。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派徐达、冯胜、傅友德、蓝玉等人先后北伐,蒙古人分裂成三大集团,分别是

鞑靼

瓦剌

兀良哈

。而鞑靼是成吉思汗直系后裔所属的部落,他们代表北元政权,而金忠家族的“恒阳王”是忽必烈钦封,因此,金忠所在的部落依然效忠鞑靼。

朱棣通过靖难上位之后,人心未附,再加上4年靖难,民生凋敝,朱棣急于稳定内政,并没有时间和资本攻打北方的鞑靼。而鞑靼可汗

月鲁帖木儿

(又名

鬼力赤

)则趁机往南扩张,不断侵扰大明边境。

朱棣打算实行怀柔政策,但

月鲁帖木儿

愈发觉得朱棣可欺负,多次派兵抢掠大明边境。而金忠作为

月鲁帖木儿

麾下的干将,他便是抢掠大明朝的执行者之一。

《明史》说金忠“

素桀黠

”,可见,他平时凶悍狡猾,颇得鞑靼可汗倚重。

从永乐元年到永乐四年初,金忠多次带兵抢掠大明边境。直到永乐四年三月,鞑靼内部发生政变,金忠的处境才变得微妙。

《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一》记载:

时诸部不服鬼力赤,阿鲁台执而杀之,遂迎立蒙古族本雅失里,以阿鲁台为太师,始与中国不通。

意思是,

月鲁帖木儿

作为大汗,大家都不服他。结果北元太师

阿鲁台

杀了

月鲁帖木儿

,扶持元顺帝的重孙

本雅失里

为新大汗,

阿鲁台

以太师的身份在幕后控制鞑靼。这时,作为前可汗的亲信,金忠遭到了

阿鲁台

的记恨。

好在金忠嗅觉灵敏,他知道

阿鲁台

不会放过自己,于是带着族人远离

阿鲁台

,自成一方势力,避免被阿鲁台迫害。虽然如此,金忠仍然效忠于新可汗

本雅失里

永乐七年,朱棣派往鞑靼的使者郭骥被本雅失里所杀,朱棣大怒,派靖难名将丘福率领10万兵马北征鞑靼,鞑靼可汗本雅失里召集众部落首领共同抗敌,金忠也参与抗击明军。

这一战,丘福轻敌冒进,中了鞑靼各部的圈套,明朝10万大军全军覆没。按照形势分析,金忠可能也参与了诱杀丘福的战役。

丘福之死,让朱棣恼羞成怒,朱棣骂道:“

逆命者,必歼除之耳!

”(出自《明太宗实录》),朱棣发誓要踏平鞑靼。

次年春天,朱棣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带兵御驾亲征。明朝大军势如破竹,在胪朐河打了个大胜仗。此时鞑靼可汗

本雅失里

和太师

阿鲁台

有些慌了,他们再次召集众部落首领商议对付明朝,可是大家知道是朱棣御驾亲征,都不敢拼尽全力救驾。金忠也是如此,他带领部落族人远离战区。后来,鞑靼可汗

本雅失里

在斡难河惨败给了永乐大帝朱棣,阿鲁台也被明军追击百余里。

阿鲁台兵败时曾派使者向金忠求救,结果金忠杀了使者,

从此,金忠彻底和阿鲁台决裂,他带领部落独自游离于王帐之外。

到了永乐十一年,鞑靼和明朝仍为仇敌,而金忠则脱离鞑靼,

以个人的名义向明廷朝贡。

朱棣大喜,册封金忠为都督。

这就意味着,从永乐元年到永乐11年,金忠和朱棣做了11年敌人之后,开始握手言和。同时,金忠和明朝做朋友,也意味着他成了鞑靼部落的敌人。

敌人的敌人,最容易成为朋友,草原待不下去了,这为金忠投奔明朝提供了条件。

三、成祖收悍将,大明忠勇王

因为被鞑靼部落所不容,此后的十年,金忠所在的部落被鞑靼多次攻破,损失惨重。到了永乐二十一年,金忠终于决定不再做明朝的“朋友”,他要做大明朝的

臣子

。《明史》云:

永乐二十一年,成祖亲征漠北,至上庄堡,率妻子部属来降。

永乐二十一年,明成祖朱棣第四次御驾北征,在上庄堡这个地方,金忠带着妻子和部落族人来投降。

不得不说,金忠选择的时机非常好。因为这一次朱棣北征,鞑靼部落早已逃跑,朱棣一无所获。正在朱棣感觉没面子的时候,金忠率领自己的部落来投降朱棣。

《明史》记载:

时六师深入,寇已远遁。帝方耻无功,见其来归,大喜。

所以,金忠的归降,让朱棣有了面子,明朝也有了国威。里子面子都有了,朱棣大喜。

注意,在此之前,金忠还没有汉名,他的蒙古名是

也先土干

。朱棣援引西汉金日磾的事迹,赐他姓

,希望他能对明朝

贞不二,因此取名为

金忠

,封忠勇王。

笔者认为

,金忠之所以归降明朝,实际上有内因和外因两部分。外因是朱棣多次北伐蒙古,挤压了蒙古各部落的生存空间,也让游牧民族看到了明朝的强大。内因是金忠所带领的恒阳王部落和鞑靼王帐彻底决裂,让他更加没有容身之地,因此,才促成了金忠归顺大明的结局。

而对大明朝来说,能得到蒙古王子带领整个部落归降,是“天朝”国威的彰显;对于朱棣来说,他第四次北征本就遭到夏原吉等朝廷重臣的反对,而今金忠的归降让他对朝臣们有了交代。这也是朱棣封金忠为异姓王的原因之一。

当然,朱棣之所以封金忠为异姓王,还有一个原因,金忠在蒙古本就有了王爵,如今他雪中送炭,不能降爵纳降。给金忠一个异姓王的头衔,不仅能给蒙古其他部落做一个标杆,还能让金忠死心塌地。

在班师回朝的路上,朱棣给了金忠极高的待遇。史载:

赐姓名,封忠勇王,赐冠带织金袭衣……辍御前珍羞赐之,复赐金银宝器。忠大喜过望。

朱棣不仅给金忠赐名封王,还赐金忠金袭衣。玉盘珍羞,金银宝器,一样不少。朱棣的做法,和鞑靼可汗对金忠的待遇形成了万里反差,金忠于是发誓效忠大明。

所以,从政治角度来说,金忠归降朱棣,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前者得到了在草原上得不到的待遇,后者得到了“战绩”和威望。

根据《明史纪事本末》的记载,金忠归来时,朱棣还说了一段名留青史的话:

昔唐突厥颉利入朝,太宗言胡、越一家,有矜大自得之意,朕所不取。唯天下之人,皆遂其生,边境无患,兵甲不用,斯朕志也。

朱棣援引唐朝初年突厥颉利可汗投降大唐的故事,朱棣说:“当年颉利可汗被迫投降大唐,唐太宗李世民说‘胡越一家亲’,这句话太自大了。

我认为,天下之人,都应该得到自己的生活。若是边境没有兵患,大家都安居乐业,这才是我的志向。

古人云,

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

金忠也许没有想到,他投奔朱棣,让他载入了大明朝的史册。

四、效忠八年余,大明朝唯一

待朱棣回到北京,经常召见金忠询问漠北诸部落的实际情况,金忠知无不言,对朱棣也非常恭敬,因此朱棣对他日益宠爱。

虽然朱棣宠信金忠,但对金忠来说,他若想得到明朝的彻底认可,必须要有实际行动才行。一年后,明朝永乐二十二年,北元太师阿鲁台带兵袭扰大同。金忠认为,他纳“投名状”的机会终于到了。金忠立即上奏朱棣说:“阿鲁台弑主杀民,还屡犯我大明疆土,而今恳请陛下发兵讨伐阿鲁台,我愿为先锋!”

朱棣早有再次北征之心,而今来了由头,自然不会放过。而后,朱棣召集百官,决定再一次北伐。这一次,大明朝精锐尽出,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安远侯柳升、成山侯王通等皆被批准出战。最关键的是,金忠被批准为先锋。《明史纪事本末》云:

宁阳侯陈懋、忠勇王金忠为前锋,从征阿鲁台。

朱棣派出两大先锋官,一个是宁阳侯陈懋,另一个就是忠勇王金忠。

当年正月,明朝大军从北京出发,四月到达草原腹地。这是朱棣人生中的第五次北征。同时,这也是永乐大帝的最后一次北征。因为,在出征前,朱棣的身体状况已经出现问题。

金忠自幼在草原长大,他的嗅觉异常灵敏。刚到草原便抓获两名间谍,从间谍口中得知去年冬天草原大雪,人畜多有冻死,

阿鲁台

的部下大多和他离心。待朱棣的大军追到

阿鲁台

昔日的营地,

阿鲁台

已经逃窜,只剩下满地的牛羊尸体。

最终,朱棣决定继续追赶

阿鲁台

,可是,大军已经深入草原,找不到敌军决战,粮草又快用完。杨荣等大臣建议朱棣班师回朝,来年再战。金忠等武将虽然不甘心,但当时朱棣的身体已经很差了,朱棣最终答应班师。遗憾的是,在大军经过榆木川的时候,朱棣驾崩。

明朝历史上,最擅长北征的永乐大帝,最终死在了草原上。朱棣在位期间,五次北征,蒙古三大部落不敢南下牧马。可惜永乐之后,明朝再无如此帝王。

同年九月,明仁宗朱高炽登基,金忠被封为太子太保,食双俸。朱高炽是一位仁德的帝王,不过他只在位10个月便驾崩了。

接下来明宣宗朱瞻基德即位。宣德三年,明宣宗朱瞻基率军到草原巡边,金忠陪同。在

于宽河

(今内蒙古喀喇沁左翼南)明宣宗遇上了蒙古另一个部落兀良哈的一万人马。当时,明宣宗身边只有3000兵马,敌众我寡,凶多吉少。

关键时刻,金忠叫来他的侄子蒋信(蒙古名

把台

),他二人各率领1000精骑,分左右直冲兀良哈阵中。朱瞻基身边的近臣怕这位蒙古异姓王临时倒戈,劝明宣宗快跑。朱瞻基说:“我相信金忠是为朕杀敌去了!”果然,经过一番鏖战,金忠大胜。《明史·金忠传》云:

二人获数十人、马牛数百来献。帝喜,命中官酌以金卮,遂赐之。

金忠不仅获胜归来,还缴获了数十名俘虏,数百头牛马。朱瞻基很高兴,命人用金杯斟酒递给他,对金忠说:

“你就是朕的金日磾啊!”

而后,金忠又代表明朝两次巡视北疆,多次受到朱瞻基的奖赏。

明朝宣德六年(1431年)八月,明宣宗朱瞻基仅剩的一位亲叔叔、赵王

朱高燧

去世,因为朱高燧生前曾有谋反的举动,因此朱瞻基并没有太伤心。然而,两天后忠勇王

金忠

病逝在了京城,朱瞻基听闻噩耗,顿时泪流不止。

一个是亲叔叔,一个是蒙古归来的异姓王,两位去世时间仅仅相差3天,但朱瞻基对二者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可见,在朱瞻基心目中,金忠是江山社稷的功臣。

金忠去世后,明宣宗赐厚葬,因为金忠没有儿子,朱瞻基便封他的侄子蒋信为忠勇伯,以延续忠勇王的血脉。

金忠从永乐二十一年投奔明朝,到宣德六年去世,共效忠明朝8年。金忠的侄子蒋信一生对大明朝也忠心耿耿,土木之变时,蒋信一直陪在明英宗朱祁镇身边。蒙古瓦剌人劝蒋信回归蒙古,被蒋信毅然拒绝,蒋信后来随明英宗回到大明,一路追随,忠贞不渝。

这也算是对“忠勇”二字的延续了。

司马光在《四言铭系述》中说:

尽心于人曰忠,不欺于己曰信。

金忠虽生于蒙古,但他最终选择归顺大明,忠于大明,为大明朝作出他力所能及的贡献,且世代延续,这样的人,值得中国史册铭记。

笔者认为,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先不管他是什么民族、效忠什么朝代,我们首先要看的是这个人对中国的统一、民族的融合、历史的进步到底有没有正向的贡献。

如果他有卓越的贡献,那么这个历史人物就值得大家去尊重,去学习。

昔日,大汉王朝有匈奴来归的

金日磾

,大唐王朝有突厥来归的

阿史那社尔

,大明朝也有蒙古来投的

金忠

。无论何时,中华民族总以他广阔的胸襟,接纳那些来自世界各地为华夏儿女做贡献的

家人

,以前如此,未来亦是如此。

本文参考资料:《明史·卷一百五十六·列传第四十四》《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一》《明太宗实录》《国朝献徵录》等。

相关内容

5盘大逆转,烂柯杯32强赛...
逆转与命运——2025烂柯杯16强赛的光与影 2025年7月2日,...
2025-07-27 08:37:51
诡异!中超半程冠军为何突然...
北京时间7月26日消息,2025赛季中超联赛第18轮比赛展开争夺,...
2025-07-27 08:37:41
原创 ...
在汪峰和森林北前往日本旅游的同一时刻,46岁的章子怡则在社交媒体上...
2025-07-27 08:37:41
原创 ...
说到明朝的历史,除了历代皇帝那些事儿,大家平时谈论最多的可能就是锦...
2025-07-27 08:34:15
聚焦朱子文化周丨纪念朱子诞...
■南平广播电视台:余华尊 ■建瓯融媒 聚焦朱子文化周 今天上午,2...
2025-07-27 08:33:52
原创 ...
1862年,这一年清朝可以说刚刚挺过亡国的危险。在这之前英法联军攻...
2025-07-27 08:33:50
原创 ...
众所周知,日本和我们国家一衣带水,从唐朝到当代一千多年的时间,两个...
2025-07-27 08:33:45
原创 ...
说起清代的翰林院,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清水衙门,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工作...
2025-07-27 08:33:43
原创 ...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臭名昭著的暴君,臂如夏桀,这位夏朝时期的君主在位期...
2025-07-27 08:33:39

热门资讯

原创 法... 7月26日上午,法国中部普德多姆省举行的“四姆拉力赛”发生严重事故,一辆改装标致208赛车失控冲出赛...
原创 李... 李自成,原名鸿基,陕西米脂人氏。祖上是党项族平夏部人李继迁,李继迁是北魏鲜卑后裔。大明天启皇帝在位时...
原创 波... 苏联之所以被称为苏联,就是因为他是由十五个社会主义共和国本着自愿的原则共同组成的一个联邦制国家,最初...
历史回顾:抗菌方法的演变 点蓝色字关注“慢伤前沿” 感染控制的第一个进步是在 19 世纪引入了抗菌剂( antiseptic...
原创 荒... 天宝十年,杨贵妃认了大她16岁的安禄山为儿子。为了给这个儿子过生日,杨贵妃特地做了一个背婴儿的大背篓...
原创 英... 在英国伦敦,有一座帝国战争博物,这是一座战争纪念博物馆,成立于1917年。这座博物馆记录了从1914...
原创 孝... 孝庄太后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太后,一生辅佐、培育顺治和康熙两位帝王,在清朝初期基业并不稳固的时期,扮...
原创 太... 古代的时候说伴君如伴虎,事实上真的如此吗?一个皇帝真的这么暴躁吗?也许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觉得是不...
原创 汤... 徐州会战,作为蒋介石中央军嫡系——汤恩伯军团,我们要着重介绍一下。 七七事变之后,中日发生了南口大战...
原创 因... 文/格瓦拉同志 正所谓“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乱世名将虽说功勋盖世,但能在太平盛世苟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