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早年贫贱时,曾到秦都咸阳去服过役,服役结束,在咸阳街头,刘邦看到了秦始皇出巡的队伍,刘邦当时甚是羡慕,不禁脱口而出,“大丈夫当如是也。”毫无疑问,在刘邦心里面,已经把秦始皇当做偶像了。
刘邦后来的发展路径,也和秦始皇很像,刘邦也是占据了关中,也就是老秦地,之后不断地开疆拓土,东争天下,最终在垓下击败西楚霸王项羽,于定陶泗水之阳称帝,但称帝之后,刘邦并没有像他的偶像秦始皇那样,只搞郡县制,而是搞了秦始皇没有搞的分封制,为什么刘邦要选择跟秦始皇不一样的路径呢?
首先,刘邦的帝位和秦始皇的帝位是不同的。
秦始皇是真正地统一了中原,齐楚燕韩赵魏都被秦始皇给灭掉了,而刘邦只是形势上统一了中原,齐王韩信、燕王藏荼、梁王彭越、赵王张敖、长沙王吴芮、淮南王英布等诸侯各有封地和武装,他们的封国只是刘邦的属国,他们只是向刘邦称臣,他们事实上却是一个国家的国王。
当然了,韩信、张敖、彭越、英布四个或是在刘邦帮助下复国的、或是靠刘邦给的兵马立国的、或是靠刘邦给予支持才立国的,没有刘邦,他们也就不一定能做到国王的位置上,可即便如此,他们也是有国的,刘邦如果不立他们为王,也未必能圈住他们的心。
正因为刘邦称帝时还有这许多的诸侯王,刘邦又不能将他们一举消灭,所以刘邦只能承认他们的封国,只能承认他们作为诸侯国国王的地位。
其次,即便是后来逐渐翦除了这些异姓诸侯王,刘邦还是分封了很多同姓诸侯王,因为分封诸侯王真的很有必要。
其实,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秦始皇的丞相王绾就建议秦始皇搞分封,王绾当然不是建议周天子的那种分封,而是建议在边缘的燕、齐、荆等人心未服的地方搞分封,派亲信的、贤明的宗室子弟去震慑当地的百姓和野心家。
王绾的这一策略其实是正确的,假如秦始皇当年听了王绾的话,在这些边远地方分封几个王,陈胜、吴广造反时,这些分封的王完全可以快速地灭了陈胜、吴广,而不是像会稽守、沛令等秦吏那样,还想着在陈胜、吴广举事的大潮中分一杯羹。
正因为吸取了秦的教训,所以刘邦才把人称“东秦”的三齐封给了自己最信得过的大儿子刘肥,刘肥也在英布造反时带齐国兵与英布对垒,刘邦把楚国一分为二,一份分给弟弟刘交、一份分封给堂兄刘贾,英布谋反时,击杀了刘贾,但刘交有效地阻挡了英布,最后,也是刘邦、刘交、刘肥这三个刘家人合力,把英布给干掉了。
参考资料:《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高祖本纪》、《史记·荆燕世家》、《史记·楚元王世家》、《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