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句话说到:“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有些人出生就在罗马。”我们不得不承认出身也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我们不得承认现实就是有些人奋斗一辈子都比不上其他人继承的家族产业的万分之一。
说起地位显赫和名声响亮,有这样一位公子哥,他是蒋家的第四代蒋友柏,他曾经回忆到:自己在12岁前享受的都是贵族待遇,含着金汤匙长大,平时的历史课更是像回顾自己家族的历史一样,毕竟蒋家的一丝一毫都与他息息相关。
蒋家作为一个在历史上留下过痕迹的大家族,后期的发展更是被媒体和人们所关注。蒋友柏更是台湾媒体的宠儿,似乎从他的身上就能够发掘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一样。今天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蒋家第四代蒋友柏的身上,看看他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富家公子阔少爷
1976年,蒋友柏出生,而蒋介石正好在他出生的前一年去世,这位曾经纵横政治场多年的曾祖父,他很遗憾没能和他见面。但是蒋介石是他的曾祖父,宋美龄是他名义上的曾祖母这件事情是真的。
他的出生本就带着家族的庇佑。他的祖父蒋经国虽然没有曾祖父蒋介石那样出名,但是在近代史里面也是有名有姓的人物。所以毫不夸张的说,蒋友柏所学的历史大部分都是他们的家事。
蒋友柏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的家族显贵和手中的特权让他一直都过的风生水起。在校园里面,蒋友柏带着几个保镖一起去上学,平时行事作风也是十分的张扬,毕竟他真的有这个资本。
但是张扬并不代表蒋家人不约束蒋友柏的教育和学习生活,他们仅仅是一个幼儿园就挑选了三年之久。这样的大家族肯定是十分的重视孩子的教育。
对于蒋友柏来说,大家肯定觉得他的生活已经十分的优越和幸福了,但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他的感受也只有他自己明白,历史课上所学的庞大热闹的大家族,其实回家之后只有空落落的大院子罢了。
当金钱和权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些东西就再也不能给他带来快乐了。
人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想法和追求,纵使台湾媒体都把蒋友柏当做宠儿,凡是他出现的地方就一定会有闪光灯,但是他并不喜欢这种被人窥探的生活,而且大家也并非想窥探他,而是想借他窥探自己的祖辈和家族。
命运被改变
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1984年江南案发。蒋家第三代的蒋孝武涉入了情报体系中,当时虽无确凿证据指认,但坊间大多认为他可能就是主谋。
经过这一事件之后,蒋家一族元气大伤,第二年他们就宣布,没有让后代继续步入政治场的想法。1989年,蒋孝勇带着全家上下移居到了加拿大。
在这片完全陌生并且没有根基的土地上,蒋家人还能重新谱写传奇吗?反正对于蒋友柏来说,生活在一夜之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失去了在台湾拥有的一切特权,开始重新的为自己而生活。
来到异国他乡,意味着新的语言,新的人种,他们所承担的压力其实并不比在台湾小。但是这并没有难倒蒋友柏,毕竟蒋家的血脉是代代流传的,在新的环境中,蒋友柏也很快就适应了。毕竟改变不了的情况,我们就去接受他。
新的国家新的思想对于蒋友柏来说也并不是什么坏事。大丈夫当能屈能伸,既能过阔少爷的日子,也能接受这样平淡的生活。后来,蒋家更是立了家训,后代不能再跟官场打交道。
到蒋友柏,蒋家的第四代这里,蒋家的方向跟之前大相径庭。他们再也没有拨弄风云,尔虞我诈,而是为蒋友柏选择了一条较为舒适的道路。而蒋友柏也正有这样的兴趣。
商场再现光彩
为什么蒋友柏能够一直吸引台湾媒体的注意,仅仅就是因为他是蒋介石的后人吗?当然不是,他自己独特的能力也足以引得别人侧目。
在加拿大长大后,蒋友柏后来又去了美国进修,从纽约大学,帕金森设计学院毕业之后,他再次回到了台湾。但是他并不是要继承或者是重拾自己祖辈们在政治场上的权力,他这是回归是为了在商场上重新开辟一片天地。
他在台湾跟自己的弟弟蒋友常创办了一家设计公司名字叫做橙果设计。其实这并不是蒋友柏第一次接触商场,1995年,他按照自己家庭的要求没有再触碰政治场上的一切,他开始进军商场,这一年他十九岁就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160万美元。
而蒋友柏对政治也是十分的敏感和抗拒,他从来不会因为政治原因去拒绝或者接受任何一单生意,其中的详细原因只有他自己明白。
要么就做一个纯粹的商人,最好不要官商勾结,为自己以后的企业发展留下祸患。后来他的公司又进军内陆,名字叫做常橙,跟长城同音,设计理念就是以诠释中华文化为主。
蒋友柏看似是借助了自己家庭的优势和东风才取得了今日的成功,但是其中的辛酸和辛苦应该也只有他自己明白。
小结:
蒋友柏曾经说过,他想做蒋家的第一代,他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他真的做到了。他站在舞台的中间,站在闪光灯的下面,不是因为他是蒋家的第四代,而是因为他亲手打造的商业第一代。
即使是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他也没有迷失自我,而是在家族的存亡之际选择了新的道路来实现新生和自我的价值,他也打破了一句话:“富不过三代”。有能力有想法的人是可以凭借着自己再现辉煌的。蒋友柏,一个挽救蒋家于将倾的第四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