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桧
秦桧是南宋“四大权相”中的一员,而且在这四个人中,他居于最重要的位置。
这四位大臣都是主张和平的,他们都支持自己的国家归顺,所以在南宋的朝堂上拥有很大的话语权。
秦桧,出生于湖南黄州,其父也曾是一位知县,在朝廷中也有一席之地,不过家境并不富裕,时常捉襟见肘。
一开始秦桧只是在学校当教书先生,每月的俸禄很少,秦桧对这种日子很是不满,因为他最嫉妒的就是有钱有权的人。
之后,秦桧又参加了一次科考,终于中了秀才,正式进入了朝廷,并正式开始了升迁。
在北宋末期,由于宋与金交战不休,秦桧在朝任职期间,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他也感到十分为难。
他的许多亲人都投靠了晋国,这在那个时代,绝对是一个国家的败类。
但秦桧的想法却与他们不一样,一开始秦桧也是反对与金人和谈的,因为金军经常骚扰北宋,秦桧甚至还上了一封书信,表达了对金军的不满。
而且,他认为自己必须要巩固自己的防御,不能放弃自己的领土,也不能和金国谈判。
后来秦桧被派到了当朝,不过他对当朝的官职很是不满,因为当朝的官职只有割地和谈的任务,所以秦辉对当朝的官职很是不满,好几次都想要辞职。
在金国多次入侵之后,北宋王朝不得不向金国求和,但是秦桧等人却是坚决不肯割地。
一直到靖康三年,宋钦帝迫于压力,向大金投降,秦桧才有了转机。
宋钦帝投降后,金军将他带回了大营,而秦桧则是答应支持赵氏为皇帝,将他带回了大营。
金军将秦桧和他的部下引到了北方,进入了大金王朝。
而对于这些宋朝的官员,他们更是将各种手段都施展了出来,威逼利诱。
大部分人在经历了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煎熬之后,最终还是没有屈服于金人臣服,唯有秦桧最终还是没能抵挡住这股巨大的诱惑。
投靠了对方,却得不到更好的待遇,还得靠着这些王公大臣们的剩饭剩菜度日,这让秦桧很是郁闷。不过就在这个时候,宋徽宗赵杰找到了他。
他写信给金人,宋徽宗许诺,让他们臣服,让他们屈辱,让他们臣服,让他们臣服,让他们进贡。
秦桧见此良机,千方百计地将书信交给了晋国大将军朱翰,并以重赏相待。
这一次,秦桧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得到了大晋皇帝的赏识,得到了大晋皇帝完颜昌的赏识,秦桧对大晋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秦桧在金国的时候,就曾经给金国出过不少主意,甚至在楚州战役之中,还曾经给楚州的将军赵立上书劝降,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功劳。
不过赵立却是不肯投降,继续坚守着自己的阵地。建炎四年秦桧携家眷,从大晋国逃回临安,并再次进入宋朝廷。
他回到朝堂之后,便向皇上提议,要分裂南北,与大金人和平共处。
宋高宗很相信秦桧,秦桧很快就当上了礼部尚书,手下的人,也都在京城当官。
秦桧在南朝的权势与日俱增,手下势力日益壮大,但也正因为如此,他的一些行为,被不少人所厌恶。
为了消磨秦桧的力量,很多人都在暗中算计,想要从秦桧身边的人下手,最终将他从官职上拉了下来。
不过秦桧却如同小强一般,重新执掌大权后,再次掀起滔天巨浪,甚至比之前还要凶猛。
绍兴七年,宋高宗要求岳飞统领宋军,以抵御金军,岳飞欣然应允,当即制定了一套北伐的方案,准备在这场战争中大显身手。
秦桧却不甘心,鼓动时任宰相的张浚,与他一同上奏皇上。
张浚不是什么聪明人,秦桧一劝,两人就把这件事说了出来,岳飞如果执掌军权过大,反而会影响到他的地位,从而影响到他的地位。
宋高宗闻言大惊失色,立即罢免了岳飞的军权,阻止了岳飞的北伐。
后来淮西起义震动了整个南宋,张浚被迫引咎辞职,于是宰相一职便空了出来,尽管秦桧一直想坐上这个位置,却始终不得其门而入。
宋高宗册封赵鼎为宰相,但没过多久,赵鼎就被革除了爵位,秦桧成了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秦桧得势之后,再次展开议和之事,得知金要宋和谈之事后,秦桧更是四处奔走,将与他意见不合之人逐出朝廷。
此时的南宋朝廷可谓是秦桧一家独大,凡是敢于在朝廷上反对他的,统统被他用阴谋诡计削去了官职,余下的那些小鱼小虾自然也不敢多说什么。
秦桧最终达成了和谈,不过宋高宗也怕和谈出什么意外,所以在边关布置了一道森严的防线。
岳飞与秦桧意见相左,最终被秦桧诬陷,诬陷造反,最后岳飞被判入大牢,死得很惨。
秦桧这人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如何维持和平,他手握大权,不知道残害了多少人,最终在绍兴二十五年,秦桧一病而亡。
2.岳飞
说起岳飞,很多人都会想到他是一位伟大的将领。
但事实上,岳飞不仅是一位著名的书家,同时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一首《满江红怒发冲冠》被誉为经典,流芳百世,流芳百世。南宋时期,岳飞被誉为“中兴四将”之一。
岳飞一生征战沙场,打退了金兵,夺回了不少宋国的土地,岳家军这个名字已经深入人心,镇守了宋国的边疆。
岳飞是河南人,家境贫寒,乡下人家,谁不想让自己的儿子一飞冲天?
而他的父母,也是如此,才有了这个“飞”字。岳飞自幼好剑,骑射无双,力大无穷,自幼便能开弓射出箭矢。
岳飞在相州城中,目睹了金人杀人放火,为非作歹,不知多少孤儿,多少妻儿被打得家破人亡,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母更是时常教育岳飞为国为民,事后更是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铭刻在他的身上,让他时时刻刻不忘职责。
后来慢慢的走上了军部,为大宋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深得百姓爱戴,无论是在军部还是在百姓当中,都有着极高的声望。
不过,就算他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也无法阻止皇帝对他的怀疑,随着他手中的兵权越来越大,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皇帝也开始担心他的安危,最后被秦桧暗算,落得个身死道消的下场。
因为被诬陷犯有谋逆之罪,所以岳飞的尸骨无存,当时有个看守拼死将其尸骨抬出,葬在钱塘城外的九曲丛庙处。
绍兴二十五年,秦桧病逝,张孝祥和他的同僚们,这才有勇气挺身而出,为岳飞讨回公道。
不过,这件事情并没有获得朝堂上的认可,在后来的数年里,也曾有官员试图给岳飞洗白,但都无功而返,一直到了宋孝宗年间,岳飞的冤屈才被彻底的洗清,并且再次被追封。
而秦桧的坟墓也被搬到了栖霞岭,明宪宗年间,杭州浙江总督为了重建岳飞的坟墓,修建了一座跪拜的雕像。
3.韩世忠
韩世忠与岳飞是好友,同为“中兴四将”之一。韩世忠对秦桧也是恨之入骨,他参与过无数次战争,镇压过无数次叛乱,为国家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韩世忠不止参与过一场大战,更是对宋帝有过几次救命之恩,在宋帝心目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位置,所以,秦桧才会对他投鼠忌器。
宋徽宗和宋钦宗在靖康之战中被金军俘虏,就在所有人都向赵构提议重建大宋的时候,韩世忠来到了济州,支持赵构登上了皇帝宝座,赵构之所以能够成功,和韩世忠的保护脱不了干系。
韩世忠最擅长的还是行军打仗,比起那些勾心斗角,他更喜欢统帅大军,统帅大军。
赵构登基为帝,还有很多人不服,起兵造反,这个时候,正是韩世忠带兵营救,所以韩世忠在皇上心中的地位很高。
之后岳飞直接攻入中原,将金军杀得溃不成军,此时宋高宗才开始害怕起来,毕竟宋钦宗现在还在大金,若是大金真的战败,宋钦宗也会卷土重来。
一座大山里容不下两个老虎,宋高宗怕自己的位置被动摇,便将韩世忠,岳飞,张俊三人手中的兵权都交给了秦桧。
军权被夺,韩世忠自然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所以他当机立断,交出了自己的全部家当,但是当他亲眼目睹了岳飞的惨状之后,韩世忠最终还是选择了退位,以求自保。
两个人都是好战分子,又都是著名的抗金将军,韩世忠能够在秦桧的算计下活下来,也是因为他的决断。
在后世,他的声望或许不如岳飞,但是他的胆识和胆识,却赢得了许多人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