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伊朗和美国势同水火,明里暗里斗得你死我活。但是你知道吗?50年前,伊朗还是美国的小老弟。然而从“兄友弟恭”到“兄弟阋墙”也不过是一夕之间的事,其中最重要的转折点就是伊朗巴列维王朝的覆灭。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二世
关注匠叔,带你认识伊朗末代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透过他,了解巴列维王朝是如何向美国一步步靠近?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被推翻的命运?
说是末代国王,其实前面也就他爹一个。跟咱们的秦朝一样,二世而亡,是个短命的王朝。
礼萨·汗·巴列维一世
他爹是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在任内致力于实现工业化、世俗化。可以说成绩是相当不错,但很可惜,老爷子在二战中站错了队,被美苏英联手揍趴了。1941年,老巴列维被盟军逮捕流放。伊朗的政府权力在老国王下台后被美苏英掌握。小巴列维在三国的支持下就任“沙阿”,就是国王。不过此时的“沙阿”是作为国家象征存在的,说白了就是个“吉祥物”。手里没什么权力,跟现在的“天皇”、“女王”一个性质。
年轻的“沙阿”
但巴列维可不是省油的灯,从当上“沙阿”的那一刻起他就展现出对权力强烈的渴望。上台不久后,他试图重新组建被盟国解散的军队。“枪杆子里出政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就不是一回事了。如果没有外部势力的支持,巴列维想要夺权无异于登天。
二战结束后,冷战接踵而至。伊朗作为中东最重要的一支力量,自然也是阵营对抗中,美苏积极争取的对象。但是亲苏政党怎么可能允许君主的存在,于是谋划了刺杀巴列维。但计划失败,巴列维迅速倒向西方阵营。
谈到这里,匠叔就不自觉地想起了曾经流亡到我国的柬埔寨王室。我们并没有因为意识形态不同而和他们交恶,反而是本着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妥善安置了他们。时至今日,柬埔寨国王仍然常常到访我国,两国关系日久弥坚。“君子和而不同”,咱们老祖宗的智慧还是略胜一筹!
柬埔寨国王和太后
1951年,穆罕默德·摩萨台成了伊朗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民选总理。当时的伊朗人民已经意识到石油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上任后的摩萨台积极推动石油产业国有化,这无异于割英美的肉,喝英美的血。
于是在1953年,一场悄无声息的政变推翻了摩萨台。在美英的支持下,巴列维终于掌握了实权。
上任后的巴列维推动了“白色革命”,意思是“不流血的革命”,试图把自己打造成防止共产主义扩散的重要前沿阵地。这次改革是全方位的,涉及了经济、社会和政治。
当年世俗化的伊朗人民
可以说,巴列维一开始确实是想干一番大事业,他想通过这些雄心勃勃的计划,引导伊朗迅速脱离中世纪的落后状态,使之走上迈向现代化国家的康庄大道。
在土地改革方面,他挥动大刀砍向了封建地主和贵族。把125万英亩土地分给3万多户农民。但是这些土地却没有留住农民的心。巴列维掌权后,美英石油公司重回伊朗。雨后春笋般伫立的石油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城乡发展的严重失衡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工”进城,使得农业产量并没有如愿取得长足进展。
另一方面,石油产业迅速拉升了国民经济。到1974年,伊朗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尽管经济发展了,但是王室成员和政府官员利用职权,收受贿赂,侵吞国有资产。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古语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底层人民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伊朗在巴列维时期,一切以发展为核心
宗教方面,巴列维试图迅速把伊斯兰教从旧社会中剥落。步子迈得太大的巴列维得罪了数量庞大的保守人士。
但是洋洋得意的巴列维看着傲人的“GDP”,沉浸在重现波斯帝国荣光的美梦里。
1971年10月,伊朗举行了,纪念居鲁士大帝建立波斯帝国2500周年的庆典活动。庆典的目的是展现伊朗的悠久历史,和伊朗国王巴列维治下取得的当代成就。
庆典活动
各位能猜到这个活动花了多少钱吗?
整整6.5亿美元,而我国当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也才900多亿美元。中东土豪们挥金如土的大手笔真的让全世界都惊掉下巴。那场“壕无人性”的宴会邀请了来自65个国家的王室成员、政要。为了在这些全世界最有权势的人面前,挣足面子。所有的活动细节都力求完美。其实这么说也不准确,应该是不求最好,只求最贵。
迎送各国客人的机场是新盖的。从下榻的酒店到活动地点修了专门的高速公路,250辆崭新的防弹奔驰车载着权贵们驶向史上最贵的宴会。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总共安排了65000名安保人员。宴会的地点设在了古波斯帝国的王城波斯波利斯。巴列维把这个已经变成沙漠的地方重新打造成绿洲。名贵的欧洲植物、飞禽出现在这里,让欧洲人都目瞪口呆。
我想此时的巴列维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曾经的宏伟计划、自己的人民。只有虚无缥缈的帝国荣光才能让他荷尔蒙飙升。歌舞升平的波斯波利斯之外,所有不满他的人都在蠢蠢欲动。
伊斯兰保守人士、共产主义者、食不果腹的底层百姓,他们逐渐聚拢在一起。只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驱逐巴列维。
1979年伊朗的政治动荡转变为一场革命,这导致巴列维不得不离开伊朗,随后伊朗皇室湮没在历史的画卷里。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这个流亡了16年的宗教领袖,领导建立了伊斯兰共和国。自此伊朗和美国渐行渐远,一直发展到互相敌视的地步。
霍梅尼即将王者归来
其实,巴列维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轮回,这些统治者们往往在极盛时期忽略了底层人民的诉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权贵们的脚踩在人民的脊梁上,头颅高高地昂起,甚至不愿意低头看一眼苦难的灵魂。
不能否认巴列维王朝在伊朗历史进程中发挥的作用,但是它为什么如此短暂更值得人深思。大家看完文章有什么感想,欢迎在评论区和匠叔留言互动。最后请大家点点关注,点个赞,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