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山西出土石碑,揭晓赵国长平之战失败原因:赵括可能被误解2000年
创始人
2025-07-23 19:32:57
0

所谓“乱世出英雄”,战国时期,涌现了很多优秀的军事家、政治家,为中国历史留下了灿烂的故事。但有赢就有输,赢家为后人留下了经验,输方也同样为后人留下了教训。

比较经典的就是长平之战,后人认识赵括也是通过这场战役,“纸上谈兵”是对他的评价,但长平之战的失败真的仅仅是因为赵括吗?

秦国用计,长平之战换主将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奢曾经打败过秦军,威名远扬,赵括受父亲影响,从小就接触兵法,在兵法理论上是个中翘楚,甚至他的父亲都难不倒他,赵括因此很有名气,他本人也十分骄傲。

虽然理论上败给了儿子,但赵奢并不太认可赵括,因为残酷惨烈的战争在赵括眼中太过轻松容易,就是动动嘴皮子的事,赵奢觉得儿子没经历过真正的战争,没有实战能力,如果去打仗的话一定会败。这话他和赵括的母亲说过。

曾经的赵国也出过很多人才,不过赵括长大后,他的父亲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蔺相如也老了,该是年轻人的天下了。

公元前265年-前245年,赵国由赵孝成王赵丹统治,这也是个年少有成的君主,即位第一年就和齐国联手逼退了了秦国的进犯,不过在长平之战中却败在秦国手上。

长平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60年,初期,赵国面临的形势就很严峻,接连战败,损失惨重,于是赵军的主将廉颇采取了防守的策略,设下三道防线。

廉颇毕竟是个老将,作战经验丰富,秦国军队虽进攻猛烈,却难破廉颇设下的三道防线,攻破第一道防线后就不行了。

既然强攻没用,就只能智取了。秦国间谍在赵国境内散布谣言,说“秦国不怕廉颇,怕的是赵奢的儿子赵括”,赵国果然中计。赵孝成王对于廉颇的保守策略早已不满,于是换上了主站的赵括。

赵括战死,赵军惨败

听说赵王要让自己没实战经验的儿子领兵,赵括的母亲着急了,她上书赵孝成王,说不可以让赵括领兵,别人的父母都是盼着儿子建功立业,赵括的母亲为什么拖儿子后腿呢?

赵孝成王也很奇怪,赵括母亲道出,赵括和他父亲赵奢的不同,赵奢当了将军后对身边的人很亲近,甚至亲自侍奉,广结好友,赏赐的财物都分给下属,而赵括刚当了将军就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赏赐的财物都藏回家里。

赵括的母亲应该也一直记着赵奢对儿子的评价,但赵孝成王却不听,仍坚持让赵括带兵。赵括的母亲见说不动,只能要了个承诺:赵括做得不好的话不要牵连到我。

赵括接替廉颇后,一改之前只守不攻的作战方式,大力进攻,秦国则派出了杰出的将领白起出来应对。之前赵军严防死守,秦军拿他们没办法,如今赵军主动进攻倒是正中秦军下怀。

秦国既然能散播出“怕赵括不怕廉颇”的消息,必然对赵括有一定了解,在赵国也有埋伏的眼线。白起对赵括用了招妙计,将赵括

变为瓮中之鳖。

在对战中,白起假意不敌,战败逃走,实际上是去偷袭赵括的“后勤部”,斩断了赵军的

辎重及补给路线,把赵军分成了两部分,前面的作战部队失去粮食供应,军心涣散。

断粮四十几天后,赵军实在饿得受不了了,于是尝试突围,但四次突围都以失败告终,还赔上了赵括的性命。主将都死了,其他士兵也没有再坚持的必要了,于是几十万大军纷纷投降。

本以为投降可以保留一命,但秦国不按常理出牌,或许是觉得“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或许是觉得留着这些人太麻烦,秦国的军队也不差这几十万人,所以把他们全部坑杀了。

长平之战让赵国损失了四十五万人,这对赵国来说是奇耻大辱。赵括已死,赵母又有言在先,赵孝成王想撒气也没地方撒,当然,也没时间撒气,因为很快秦国就攻入了他们的都城邯郸。

长平之战败因

长平位于现在的山西晋城高平市,在山西老马岭挖出的石碑中有写到:“高平、沁水之交,有山曰空仓……询之土人,该秦白起诡置空仓以诒赵括处。”

这说明白起是以粮仓来引诱赵括进了自己的包围圈,白起为什么想到这个计谋呢?因为他知道赵国缺粮了。

廉颇的严防死守固然让赵国避免了大量伤亡,却撑不了多长时间。秦国有巴蜀大粮仓做后盾,巴蜀有着“天府之国”的称号,历史上记载了“秦富天下十倍,积粟如丘”,哪怕再和赵国耗个几年也能支撑下去,但赵国的粮食储量肯定比不上秦国,玩持久战恐怕玩不过秦国。

除了粮食储量外,赵国的运粮路线也没有秦国方便,只能陆路运粮,而秦国却可以水路运粮,节省很多人力物力。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对战争有很大的决定性作用,所以有些军队打仗会从对方的粮草下手,不战而胜。

如果赵括没有主动出击,赵军固然可以再多守一段时间,不会造成这么大的损失,但这并非长久之计,迟早会耗光粮草,到时候还是要迎战。

而且做出进攻决定的不仅仅是赵括,赵孝成王也是赞成的,正是因为如此才换下了廉颇,全部归到赵括身上也不公平。

另外再来看赵括的对手,是白起,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赵括一个初出茅庐,只有理论没有实践的毛头小子输给他也算意料之中,换了别人也未必能赢,这输的不丢脸,赵括能坚持这么久已经很不错了。

说赵括纸上谈兵确实也不假,理论成就把赵括捧得太高,而实际战果让他摔得太惨。赵括主要是实战经验太少,还需要一些成长的时间,但现实条件不允许。

长平之战中赵国的战败原因是多方面的,赵国并没有太大优势,也许让廉颇多坚持一段时间,秦国觉得这仗打得没意思就退兵了,但也许秦国会想出其他计策应对。

相关内容

更上层楼看中轴
在红桥市场顶层的观坛艺术空间,游客可远眺天坛祈年殿,在露台上欣赏中...
2025-07-25 04:36:39
原创 ...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相关文献来源。 (...
2025-07-25 04:33:55
原创 ...
1.秦桧 秦桧是南宋“四大权相”中的一员,而且在这四个人中,他居于...
2025-07-25 04:33:45
原创 ...
西汉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王朝,前面几代君王都是明君。开创了文景之治、汉...
2025-07-25 04:33:35
原创 ...
明十三陵之所以叫“明十三陵”,是因为这里埋葬着明朝十三位皇帝,这十...
2025-07-25 04:33:12
原创 ...
陈胜在大泽乡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在早先时代是不可思...
2025-07-25 04:33:07
原创 ...
东汉时期,历经近200年的历史,期间出现了三位异姓王,他们分别是卢...
2025-07-25 04:33:01
原创 ...
鲁迅先生那可真的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大文豪。 他有着许多让我们耳...
2025-07-25 04:32:57
原创 ...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各位朋友下午好!子渊之前介绍...
2025-07-25 04:32:54

热门资讯

原创 中... 时光荏苒,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似乎还是在昨日的回忆中,如今2026米兰冬奥会的倒计时已经来到了20...
原创 岳... 公元1142年,中国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英雄岳飞在奸臣秦桧的陷害下,不幸冤死于大理寺之中。然而,一个...
原创 庞... 标题:庞统凤雏诸葛卧龙,得一人者可争霸天下,为何庞统却坎坷不被重用 在历史的长河中,三国时代无疑是...
原创 汉... 汉有文景,唐有贞观。这是华夏历史两大黄金时代。汉武帝之所以能够平定匈奴,是建立在文景近五十的物质经济...
原创 八... 当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以“西狩”的名义带着光绪帝火速逃出北京,然而不少人觉得,慈禧太后这次是挟持...
原创 一... 说到成吉思汗一生征战无数,所向披靡,可真正与之恶战劲敌,其实只有三个,一个是女真人的金国,一个是唐兀...
吐鲁番:149件出土文物讲述丝... 吐鲁番在古丝绸之路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里发生过怎样的历史故事?9月27日,“交河一万里——吐鲁番丝路...
原创 李... 在秦始皇嬴政一手缔造的权力帝国里,李斯能做到秦国丞相的位置,足以说明他是一个有真才实学的聪明人。然而...
原创 九... 众所周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突袭东北军北大营,由于东北军少帅张学良执行国民党蒋介石的不...
原创 蒋... 纵观中国近现代史,如果没有蒋介石,当时中国的台湾、东北被日本占领,中国将被各地军阀分割小国家,当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