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无名小辈,商鞅有公叔痤举荐,魏惠王不用,为何重用庞涓?
说起魏国霸业的由盛转衰,人人都指向魏惠王,尤为人诟病的是他有眼无珠,错失了商鞅与孙膑两位大才。
其实这都是事后诸葛亮,魏惠王当政初期,商鞅和孙膑都寂寂无名,谁是巨眼英雄,能料到以后的事?
也许有人立即就会说:公叔痤就看出商鞅是个奇才,临终郑重举荐,魏惠王不是不用么!
魏惠王为什么不用商鞅?
商鞅剧照
深层原因要追溯到他爷爷和父亲两朝。
爷爷魏文侯时期是魏国的起飞时代,确系因为重用了大批出身底层的人才。
而到了父亲魏武侯手上,表面上还维持着强盛之势,但实际上已开始走下坡路。究其原因,就是用人政策又回归到了老路上。
魏惠王上台后,是很想有一番作为的,继承先辈李悝变法,做过不少改革,比方说开凿运河、修筑黄河长堤等,比方说开放王室独占的山林川泽等。
在用人方面,他也想远承爷爷时代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格局,大力提拔底层出身的人才。
这就是为什么公叔痤向他推荐商鞅时他不用的根本原因。
要理解这一点,先要明白公叔痤是什么人,在当时魏惠王朝廷占据着怎样的位置。
公叔痤本人是韩国公室出身,后来又娶了魏国公主,是地地道道的贵族,魏武侯之所以信任他,跟他的出身不无关系。
公叔痤在武侯一朝已任相国,他的门生故吏有多少?
魏武侯死后,没有指定继承人,公子魏缓和魏罃争夺君位,在公叔痤的帮助下,最终魏罃取得了胜利,是为魏惠王。
魏惠王剧照
因此对魏惠王来说,公叔痤既是前朝老臣,又有拥立之功,让他继续担任相国,可以说是不得已而为之。
从武侯朝延及惠王朝,这么多年的老相国,他的故吏门生可以说是布满朝野。
魏惠王要想改变魏武侯以来的用人政策,势必先从公叔痤身上下手,然公叔痤如此年高德昭、树大根深,又如何才能下得去手呢?
好在公叔老矣,即将西去,这正是魏惠王求之不得的,临终来看他,只是想送他一程。
但公叔痤至死也不忘经营他的威势,他想继续培植私人势力
,他还想影响魏惠王的朝廷,因此他才向魏惠王推荐他的人:商鞅。
在此种情况下,魏惠王能答应吗?
而商鞅是什么人?虽然此时的商鞅寂寂无名,但其实他也出身于卫国的公族,跟公叔痤一样出身于贵族,这也就是公叔痤收留并推荐他的原因。
魏惠王不用他们这类人,就是想回归爷爷朝的用人政策,启用一些底层出身的人才,同时摆脱公叔痤势力的羁绊。
魏惠王为什么要重用庞涓?
庞涓剧照
比起商鞅,庞涓的出身清白多了。庞涓出身底层,也并没有攀附像公叔痤这样的权门。
当时的庞涓也是一位年轻人,虽然也寂寂无名,但师从鬼谷学派,毕竟是个人才。
魏惠王有什么理由不用这样的人才呢?谁能断定他不能建立像吴起、乐羊那样的功业呢?
所以魏惠王大胆提拔庞涓为上将军,大有祖父当年破格起用吴起、乐羊之风。
魏惠王其实就是这么想的。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以后的事谁又能料得那么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