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文物古迹很多,级别高的当然也不在少数,目前单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近60个,而且不断有新的发现。在近年来的城市更新中,着实忙坏了西安文物系统的工作人员。前两年,网上流传,西安地铁建设中最忙的是考古人。这句话其实一点都不为过,2021年2月28日《浙江日报》曾以《最忙考古队!西安地铁8号线已发现古墓1356座》为题报道西安考古。
正因如此,即便是西安本地人,也很少有人能说清楚西安有哪些文物古迹、文物古迹的方位、文物古迹的历史,全部都去过的可能没有多少人。
中渭桥遗址就是西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的一个特殊的代表。特殊在哪?大家往下看。
对于中渭桥,此前从史志书籍中多次看到,感慨汉长安城的辉煌,想像汉长安的辉煌。2012年4月中渭桥遗址在西安北三环附近被发现后,看过多篇相关报道,也看到过相关照片和视频,为此而震撼。据媒体报道,中渭桥的厨城门一号桥南北长达880米,桥梁东西两侧桥桩间宽度约为15.4米。前后延续时间达1000余年。
■ 汉长安城渭桥遗址发掘现场。| 图源:中国文物网
出于个人兴趣,后来对此持续关注,该遗址的发现的确引起很大反响,2013年即顺利入选一年一度的中国十大考古发现。有关专家评价:西安渭桥遗址不仅是迄今所发现的最大的秦汉木梁柱桥梁遗址,而且也是现知同时期全世界最大的木构桥梁。其发现填补了汉长安城北渭河古桥考古的空白,也填补了桥梁学研究的空白。同时,这些发现对西安地区渭河变迁史、关中环境史的研究也有重要价值。
2019年10月,中渭桥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厨城门一号桥航拍图 | 图源网络
出于好奇,带着向往,多少次,想去现场看看,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成行。
2022年5月8日,终于下定决心去看看。
去之前是做了一些功课的,所以中渭桥的大体方位我是知道的。
沿着朱宏路一直向北,走到北三环,然后向西。
由于不知确切位置,过了相家村,开始沿路问,令人惊讶的是,几个路人都说不知道。越是这样,越是想一探究竟,虽然天气炎热,我的步伐却明显加快。碰见一位手举“带路”牌子的中年人,想着“带路”者应该知道吧,结果还是说不知道。又问过两名环卫工,想着他们也许是附近居民,可能知道,但依然说不知道。
到了东席村北口,又问一老环卫工,他先说不知道,后来突然反应过来,说从师道口村村北往北走,挂有牌子,但没开放。
于是我继续往前走,并且想象着牌子的形状,牌子的具体内容等。走了没多远,终于看到这个牌子。
当我确定此处应该就是我要到达的目的地时,于是沿着牌子方向往北走,穿过一家临时货场,其实已经到了中渭桥遗址的核心区,而我当时却浑然不知。因为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荒草地,让我实在无法与此前看到过的照片联系在一起。甚至产生了疑问,难道我找错地方了,还是怎么了?
我努力去寻找,可是任何想看到的东西都没有发现。想着时间又不紧张,索性又在周围转了一会,甚至往西走到了草滩八路上,还问了一名交警,他同样说不知道中渭桥遗址。既然来了,还是不甘心。于是又原路返回,重新走到我并不清楚的中渭桥遗址核心区域。正在此时,遇见一位中年男性,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于是问他中渭桥遗址的具体位置,没想到这次找对人了,他很不以为然地说:“路北那一片就是。”我说:“怎么什么也看不到?”他笑了一下,接着说:“早都回填了,你往远处看,那个简易棚子,就是回填时留下的。”
此时此刻,我才恍然大悟,难怪此前问的人都不知道。应该是出于保护等原因,该遗址又回填了,这种做法在考古工作中并非首次。
虽然已经知晓了事情的大体原委,但我还是在想,既然该遗址已经成功申请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该有个牌子吧。此前,我隐约在网上看到过的。
于是继续寻找。转了一大圈,在返回的途中,终于在临时货场的门口找到了。此情此景,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下面有图为证。
相信文物保护机构和新闻媒体有更多关于中渭桥遗址发掘现场的照片和视频,但普通人只能在网上看部分已发布的照片和视频了。
我于是就在想,对许多地方而言,拥有一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难。而对十三朝古都西安而言,面对众多的文物古迹,有时俨然成了幸福的烦恼。
关于如何保护和展示地下古桥遗址,应该说是一个难题,这可能是中渭桥遗址发掘后又回填的主要原因吧。于是想到了咸阳市沙河古桥遗址博物馆,沙河古桥遗址(秦汉)1986年发现,2000年建成古桥遗址博物馆,2013年5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渭桥遗址和沙河古桥遗址具有诸多相似性,都存在于地下,都属于木结构。沙河古桥遗址博物馆的建立无疑是古桥保护和展示的一次有益尝试,希望能给下一步中渭桥遗址的保护和展示带来启示。
■ 沙河古桥遗址博物馆 | 图源网络
也许有朝一日,在各方面条件成熟时,西安也会建成一座中渭桥遗址博物馆,进一步展示西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期待该遗址重见天日的那一天!
作者 | 高长安 | 地方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