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历史其实是很有趣的,尤其是那些史书中,记载的朝中大臣,
读过他们的人生经历之后,你就会发现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点。
这个共同点是“前期唯唯诺诺,后期放飞自我”
,你问有没有和他们不一样的人?答案当然是有的。
不过即便是有,
这样“鹤立鸡群”的人物也是不多的
,首先你要明白,你在朝中当官的目的是什么?
你的回答如果是“为官清廉,为国为民”
,这样的回答皇帝听过之后,心中肯定很满意,但是其他大臣就不一样了。
他们会对你嗤之以鼻,
或许你的理想是好的,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你就会慢慢变得麻木,为了得到更多的权力,你就会不惜一切。
因为当官的目的,从来就是为了地位
,即便你不贪图钱财,但是地位你也一定是要的,如果没有地位,你如何让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实现。
我们今天讲的主角就是这样一个人,年大人(年羹尧),
深刻地向我们讲述了一个道理——想要不改变初心真的是很难的。
年大人前期,
跟着康老板(康熙)混的时候,一直表现得很本分
,生怕老板把他给开除了,但是后来年大人飘了。
因为年大人,帮助新老板雍正,立下了数不尽的功劳
,雍老板也没亏待他,给了高官厚禄,自此之后年大人觉得,自己已经无敌了。
什么皇帝,什么大臣,统统都给我站一边去
,静静地看我年羹尧表演,我会让你们知道,从此朝中将会是我年羹尧的天下。
年大人当时心中,估计就是这么想的,
当一个人的权力和地位,都达到巅峰的时候,他就会放飞自我了。
不过自己作的孽,早晚是要还的,年大人就是这样,
他最终被雍老板赐死,在抄家的时候,更是用几个字,让雍老板气到吐血。
官场风云
要说这年大人还真就是当官的命,往上数几代,
他家的老祖宗,还曾在明朝当过部长(户部尚书)
,到了他祖父这一辈也不差。
他祖父是进士出身(1655年)
,出来就给分配了工作,那年头想考个进士,比现在的高考可难多了,考中进士就不用发愁做官了。
因为进士是包分配的
,你不想当,朝廷也会硬给你塞一个官职,
此后年大人的老爹也入朝为官(湖广总督)。
现在轮到年大人了,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年大人就算不想当官,也是不行的,
他老哥虽然对仕途没兴趣,但人家好歹也挂了个官职。
年大人小时候,他老爹就经常,给他灌输入朝为官的思想,
久而久之,年大人也就习惯了,他开始积极准备科举。
接下来年大人的操作,才会让你惊掉下巴,
从院试(第一级考试)到殿试(最高),年大人一路腾飞。
全程毫无失误地成功上岸,获得进士称号
,虽说年大人名次(三甲)不高,但是当时录取人数也低得离谱啊(大概300人)。
从全国众多考生之中脱颖而出,
年大人成功进入了翰林院,成为了庶吉士
(有资格进入内阁),不久之后,年大人将会再次打破人们的认知。
年大人从22岁开始,只用了9年的时间,便从一个七品小官(检讨),做到了正三品(内阁学士)的朝中重臣。
这一年年大人才刚三十出头
,他已经成了,朝廷之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做官做到这份上,已经不能用祖坟冒青烟形容了。
康熙四十八年,年大人再次迎来了高升
,这一年他被康熙帝任命为四川巡抚,巡抚这个官职,可是非常重要的。
就算是品级不高的官员,
一旦成为巡抚,那些位居高位的官员,也要给他们行礼
,年大人现在就是这样。
通过阅读年大人的一些记载,
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年大人,还是很安分守己的
,他依然想用自己的努力,来为国家做一些事情。
年大人在四川任职期间,注重四川的民生发展,每天都兢兢业业
,丝毫不敢懈怠,康熙帝对年大人的所作所为,非常地赞赏。
这个时候年大人,其实是跟着雍正混的,
只不过年大人看不上雍正,因为这个时候,雍正没有什么权力,年大人觉得跟着雍正混,没什么前途。
不久之后这种情况就得到了改变,
因为年大人的妹妹,被康熙帝许配给了雍正
,这下年大人,算是彻底上了雍正的“贼船”。
年大人想下船估计是不行了,
自此之后,年大人开始,死心塌地地为雍正卖命
,因为不卖命也不行啊,康熙帝马上就要凉了。
新的继承人一旦不是雍正的话,年大人的命运,估计也好不到哪去
,所以年大人为雍正能够继位,做了很多的准备。
只手遮天
康熙六十一年的时候,年大人并不在京城
,大家都知道这一年康熙帝就要凉了,但是新的继承人是谁,却一直是难以确定。
最有希望继承皇位的人当然是雍正了,
不过为了自己的老板可以顺利上位,年大人还是非常用心的。
虽说年大人不在京城,但他可是和一个重要的人物待在一起的,
这个人就是十四阿哥(胤禵)。
有史料显示,
康熙帝去世之前,最希望继承皇位的,其实是十四阿哥
,但是康熙帝死的时候,十四阿哥并没有在京城。
年大人的任务就是,牵制这位十四阿哥
,有年大人在,十四阿哥就没法回到京城,京城那边就要靠,另一位兄弟操作了。
这位兄弟也是跟着雍老板混的,
他就是隆科多
,雍正帝能够顺利即位,主要就是靠,这两位兄弟在背后操作。
雍正元年,年大人被雍老板加封太保,位列三公
,达到这个地步,年大人的权势和地位,已经到了巅峰。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雍老板除了,给年大人升职加薪之外,还把他的家人都给升了职。
这下年家在朝堂中的地位,已经无人能撼动,年大人自此开始逐渐膨胀了,
很快年大人又会面对一次升职的机会。
同样还是雍正元年,
当时的西北形势非常紧张
,因为本该镇守西北的十四阿哥,已经辞职不干了。
这下那些原本就有不臣之心的人,终于冒了出来,
西北的形势一片混乱,雍老板下定决心要解决这个问题。
当时朝中最合适的人选,当然是年大人了
,于是这个光荣的使命,便落到了年大人的身上,年大人在雍老板的支持下,总领所有的军务。
掌控大军的年大人,自信满满地出发了,
他此去是为了平定西宁(青海)之乱
,但是朝中有些人不服啊。
看着年大人手握兵权,担心年大人,会干出什么不好的事,
年大人曾经的战友隆科多,便向雍老板提议,趁此机会找人去牵制年大人。
这种很不地道的举动,也亏隆大人做得出来,
不过雍老板对年大人,还是非常放心的,便否决了这个提议。
年大人得以逃过一劫,远在西北的年大人并不在乎这些事,
他现在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平定战乱,从而让雍老板给自己更大的权力。
要说年大人确实是天生的将领,带兵打仗行云流水,
刚到西宁没多久,西北的局势便趋于稳定,很快年大人便占据了主动权。
之后更是一路摧枯拉朽,
终于在雍正二年,彻底解决了西北之乱
,这下年大人心里终于舒服了。
因为他获得了军功,有军功在身,他在朝中的地位,更没有人可以撼动了,
雍老板也不吝啬,给年大人封了个一等公。
此后年大人便一直镇守西北
,朝中之事雍老板经常会,请教年大人的意见,年大人获得的这份殊荣,让朝中很多大臣眼红。
终有一死
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年大人很快便招来很多人的不满
,因为年大人实在是太飘了,丝毫不把雍老板放在眼里。
年大人自己在西北,
他想让自己的亲信们,都在朝中获得高官
,便经常给雍老板上书,雍老板起初也没说什么,对年大人的请求,他是同意的。
但是底下的官员不干了,你年大人这么做,让我们怎么活啊,
还是以隆科多为首,他们多次向雍老板提议,想让雍老板管管年大人。
当时隆科多是人事部部长(吏部尚书)
,吏部这个部门大家都知道,是管官员任命的,年大人举荐的人,都需要隆科多来处理。
由于年大人举荐的人实在太多了,
人事部还专门给年大人,开了一个快速通道(年选)
,不久之后,隆科多彻底撂挑子了。
因为隆科多好歹是个部长(尚书),
年大人这么做,等于是断了他的财路
,隆科多忍无可忍之下,去找雍老板告状了。
后来雍老板为了,缓和二人的关系,
便将年大人的儿子,过继给了隆科多
,年大人对此却不屑一顾。
雍老板虽说生气,但还没有表现出来,
直到雍正二年,年大人要回京述职
,这场述职活动,让雍老板对年大人心灰意冷。
年大人来到京城之后,目空一切,走路带风
,前来迎接的官员,年大人甚至都不正眼相看,
见到雍老板之后,年大人的态度更是傲慢不已。
雍老板为了给年大人一个面子,没有当场发怒,心里却是给年大人,狠狠地记了一笔,
这还没完,年大人丝毫不知悔改,反而变本加厉。
年大人为了彰显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不断插手朝中政务
,雍老板多次暗示年大人收敛一些,但是年大人却不以为意。
在年大人看来,这些本来就是自己应得的,
不仅如此连年大人的家奴,都开始在大街上作威作福,毫不收敛。
雍老板终于对年大人放弃了希望,开始想办法处理年大人
,不过这也并非易事,因为朝中到处都是年大人的“小弟”。
从雍正三年开始,年大人的官职就一降再降
,这是雍老板的第一步操作,随后朝中大臣(内阁、九卿等等)联合上书,要求处置年大人。
雍老板觉得时机到了,
便下令将年大人给抓回来
,因为这个时候年大人,已经没有了官职,就算想反抗也是无能为力的。
结语
将年大人抓走之后,
随行官员当即抄了年大人的家
,在他家里发现了一本书,书中有7个字,大致意思就是,
雍正写的东西一文不值。
雍老板听到这消息之后,当即口喷鲜血
,没想到自己当初如此崇拜的人,背地里竟然是这个样子的。
随后雍老板将年大人关进了大牢,
并让他在狱中自尽
,可以说年大人这么做,完全是咎由自取,他也算死得其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