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博会的“链”,是全球伙伴手拉手的纽带。这条看不见的“链”,一头扎根中国的工厂车间、智慧港口,一头串联起世界经济齿轮的高效运转。数智化时代,钢铁产业链也已经被重新定义,一块铁矿石的旅程不再只是滚烫的炉火与锻造,而是冷静的云端与算法。
在先进制造链南京钢铁展区,有个会“讲故事”的钢铁空间。
在智慧大屏上,汇聚了26条生产线,一块来自非洲或者澳大利亚的小矿石,在这里逐渐成长为钢筋铁骨的全流程清晰可见。
大屏幕下边展示的是智慧连铸生产场景,很多重要材料都由它生产而来。沙特的海上油田、非洲首条电气化轻轨、克罗地亚佩列沙茨跨海大桥等,都有它的身影。
在南钢的“朋友圈”里,全球400多个大国重器和超级工程中,都能找到这样“你中有我”的合作印记。把它们链接起来的特殊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南京钢铁的智能工厂里,一笔耐磨钢订单刚录入系统,30秒内人工智能已经计算出共赢方案:来自澳大利亚、非洲最经济的配矿,加入智慧研发的合金成分,产线自动切换,工人轻点鼠标即可实现智慧炼钢。
南京钢铁集团JIT+C2M智能工厂综合管理室主任 李小亮:只需要快速调整系统的参数,我们就能快速一键式启动设备高效运转。
数字化赋能下,全流程数据都在围绕“共赢”精密运算,海外矿山的选矿精度更高了;遍布全球的客户快速提供需求,钢厂精准匹配,加工成本下降20%,生产周期压缩了一半以上。
南京钢铁集团数字应用研究院联席院长 徐发喜: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等技术,实现钢铁管理远程化、集约化、智能化,重塑钢铁生产运营模式。
7天后,这款耐磨钢将用在矿山工程机械的铲斗上,远销非洲、澳大利亚等地。根据全球需求实现数智化定制,北极的LNG项目中,企业生产的低温钢在-162℃下依然坚韧;在3000米海底,抗大变形管线钢承受住了200个大气压的考验。
南京钢铁集团德国客户 戈莫尔斯基:南钢的先进制造能力令人惊叹,比如我们正在使用的抗酸管线用钢,它兼具抗腐蚀、耐低温和易焊接三大优势,确保了项目的成功推进。
南京钢铁集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秦春:我们从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口原料和设备,我们的产品出口至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资源保障、成本稳定、绿色转型等方面实现合作共赢。
当一块钢铁“注入”共赢的温度,中国先进制造的价值,正在用“链”和技术串联起全球的资源与需求。依托强大的产业链供应链,我国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不断把“供应链”化为“共赢链”。这就是新质生产力时代的共赢之道。
(总台央视记者 朱继华 朱虹 张道峰 张博 景明)
编辑:郑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