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这样一支部队始终活跃在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上,他们屡战屡胜,披荆斩棘,平定了日寇的一次又一次进犯,最终名留青史,缔造了抗日战争中不败的神话。
而他们的主帅王耀武,却只是一个出身农家的普通人,那么王耀武一个农家子弟是如何爬到了后来的位置上执掌三军帅印、且深得蒋介石信任的,又是怎样指挥号称“铁军”的七十四军在战场上屡建奇功的呢?
王耀武
少有的明白人王耀武
王耀武原本是山东小县城里一个农民的幼子,他的家庭连遭变故,父亲和长兄接连去世,只留下他和母亲孤儿寡母相互依靠着度日。小时候王耀武上过几年私塾,可惜读了十年私塾,王耀武还没来得及读书读出什么成就,就因家境贫寒被迫辍学。
由此,十九岁的王耀武成为了那个时代的“失学青年”。
为了维持生计,王耀武不得不辗转在天津上海两处到处谋生,当过烟草厂的小工,甚至还在上海的马鞍山糖果公司站过柜台,直到四年后,民国时代国内最著名的军校黄埔军校在广州开始招生。
王耀武立刻决定投身行伍,毅然赶到广州参也许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出身寒门让王耀武成长得格外早熟机敏。他明白自己处境艰难,想翻身,就只能抓住眼前这好不容易得来的机会。
王耀武
在校期间,王耀武就是个极勤奋踏实的学生,领导老师对他十分喜爱,他还没毕业,就赶上了讨伐粤系军阀陈炯明的东征,王耀武初生牛犊不怕虎,在他参与的第一次战争中表现的极为英勇,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我军将领公认王耀武是国军中难得的明白人,他这份“明白”不仅体现在早年为人处世上,更体现在民族大义上,东征之后刚刚崭露头角的王耀武进而参与了北伐战争,与“东南王”孙传芳和“混世魔王”张宗昌开战。
蒋介石
日军唯恐背后有英美大国支持的蒋介石势力壮大,连忙出兵阻截,蒋介石当时还处于未开始全面抗日的阶段,一见日军参战,生怕和日本人起了正面冲突,一味下令不抵抗,蒋介石的妥协退让导致了著名的济南惨案,一万余名中国百姓、甚至是政府工作人员惨遭屠戮。
北伐军纷纷奉蒋介石之命后撤,官卑职小的王耀武却故意配合李延年团固守济南城,可见在王耀武心里,家国大事重如泰山。
王耀武
统领74军百战百胜
王耀武一生最光荣的履历,几乎都是和他手下的七十四军一起创造的,七七事变使得中日矛盾一触即发,王耀武此时已经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兵成为了五十一师师长,他挥军南下从陕西赶赴上海,参与了著名的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彻底让日本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成为了泡影,但也使中国军队伤亡惨重,战后整合残部时,王耀武所带领的五十一师和五十八师合并为后来著名的七十四军。
一支抗日战争历史上使日军闻风丧胆的铁军由此诞生,五十一师师长王耀武就是这支军队的重要领导之一。
七十四军诞生没多久,王耀武和他的七十四军就迎来了著名的万家岭战役,日本人固守张古山,导致国军对张古山屡攻不下。
王耀武等人
就连当时七十四军真正的军长俞济时都束手无策,只是要王耀武两天之内攻下张古山,这看上去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然而王耀武平心静气,率部攀上悬崖峭壁,出奇兵夺回了张古山,全歼日军三千余人,七十四军由此一战成名,王耀武也成为了七十四军的副军长,很快又升任军长,彻底掌握了国军的精锐部队七十四军。
万家岭战役后蒋介石亲自接见了黄埔出身的王耀武,对其大加赞赏,然而前线战况紧急,现在显然不是能安心庆功的时候。很快王耀武就迎来了抗战以来最精彩的战役:江西上高会战。
王耀武
王耀武以卓越的指挥才能,决定以反包围策略对抗装备精良、人多势众的日本军队,逐步缩小包围圈,将日军困死在中国军阵内。
很快,王耀武就肃清了大部分日军,然而日军贼心不死,妄想通过毒气弹扭转战局,七十四军无数军人身中毒气,却依旧以过人的胆识追击日军,在官桥镇、长岭舍生忘死与日军展开激战,最终成功收复了失地,并击毙了日军指挥官岩永。
七十四军凭上高会战之功,被授予国军的最高荣誉飞虎旗,王耀武也真正打出了自己的名声,随后王耀武又指挥七十四军参与了湘西会战,这又是一次以鲜血为代价的大胜仗,七十四军在此战中有一个连的将士为了守卫武阳殉国身死,甚至和日军肉搏拼刺刀也不肯撤退。
王耀武
七十四军与日军两次战于芙蓉山,国军的虎将虎旅在这一战中也没有让中国军民失望,绵延两个月的湘西会战以中国军队七十四军的胜利迎来了终结,年仅四十岁的王耀武由此成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这在国军中是极其罕见的。
1945年,日本裕仁天皇“玉音放送”向日本全境广播《终战诏书》,宣布同意《波坦茨公告》,日本全面无条件投降,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了无可置疑的胜利。
时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王耀武担任湖南地区主受降官,长沙一带的日军代表、湘西会战中王耀武的老对手、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坂西一良,此时不得不向这支百战百胜的七十四军领袖恭恭敬敬献降,七十四军在抗日战场上流下的血泪终于换来了应有的回报。
王耀武
铁血将军的晚年时光
七十四军后来依然在内战中登上了历史舞台,王耀武和他的七十四军由于政治立场不同,始终盘踞在山东一带,成为了我军解放山东必须要面临的一项挑战。
王耀武和74军参与内战,导致国民党在山东省的势力大大增强,但终究敌不过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的进攻。先是莱芜战役败于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之手,王耀武虽然察觉到了风险,可惜救援还是慢了一步,使得李仙洲军团彻底瓦解。
然后就是王耀武的爱将张灵甫死于著名的孟良崮战役,王耀武问讯痛哭失声,亲自召开追悼会并撰写祭文,也就是爱将之死让王耀武反对我军、积极内战的心态开始动摇,他亲自前往南京国民政府,劝谏蒋介石放弃山东济南。
进攻
解放军进攻的速度和效率实在迅猛,七十四军已然招架不住如此猛烈的攻势了。蒋介石拒绝了王耀武的请求,王耀武无奈回到济南继续驻防山东国占区,终于,在济南战役中粟裕将军日夜不休连续猛攻,济南城逐渐支持不住。
当时王耀武已经成为了第二绥靖区司令,麾下的九十六军军长吴化文在驻守济南西线时突然起义,使得铁军驻防的济南城终于被攻了下来。
王耀武精明强干了一辈子,自然不肯留在城中坐以待毙,于是化妆出逃试图混出济南城,然而还是被我军将士识破并俘虏,后转移到北京功德林监狱,成为了我军的战俘。
王耀武
在北京功德林期间,王耀武常常心神不定,主席亲自派人转告王耀武“功是功,过是过”,并告诉王耀武,我军将永远铭记他的抗日功劳,1959年,这位在战场上叱咤风云戎马一生的国军铁血将军终于盼来了特赦,如愿以偿回到了人民中间。
后来,王耀武担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曾经是蒋介石心腹爱将的他,在解放后还出任过共和国的政协委员,更是得了周总理亲自做媒人,与北京一位中学教师喜结连理,最后一生戎马倥偬的王耀武,没有像他的无数同僚一般死在疆场上马革裹尸。
而是如平凡人一样在北京市人民医院得以善终,也算是得到了一个纵横沙场的将军能挣得的最好结局。王耀武为人聪明而内敛,在战场上无往不利,带领七十四军赢得了常胜的美名,人们总说“宁碰阎王,莫碰老王”,生活中的王耀武却不总是那么八面威风的。
王耀武
在英勇果决的军事才能之下,王耀武也是一个极其会做事的好下属,也许是早年贫穷的经历让他在官场上八面玲珑,王耀武交际手段惊人的好。
无论对上对下都能让对方满意,还深得当时国军最高统帅蒋介石的信任,连蒋介石都要亲口承认他卓越的军事天赋,说他是善于带兵的,哪怕是我军的高级领导也夸赞他是个明白人。
王耀武勤勉好学,不像那个时代的军阀一样趾高气扬目中无人,反而是老成持重,对家庭忠贞负责,对外界沉稳自持,王耀武虽然因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与我军站在了对立面上,然而他能痛改前非,在他身上也拥有许多过人的特质,不失为一个可以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