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政府被推翻之后,国家危亡,军阀混战的局面持续了数年之久,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但凡是有识之士,都无法忍受这种民族的屈辱和无奈。因此,他们纷纷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的运动之中,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出钱出力。接下来要介绍的一位革命先辈叫韩哲一,他年少时参军抗日,新中国成立之后,一度活跃在交通运输领域,甚至在晚年捐出51万来帮扶教育,可谓是为国家尽心尽力。
韩哲一,1914年七月出生于山东禹城的一个普通家庭,与众不同的是,他是回族人。韩哲一从小就机智过人,而且非常喜欢读书。在那个动荡的战争年代,百姓的生活条件普遍恶劣,但韩哲一的父母仍举全家之力供他读书。在学校期间,韩哲一的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获得了各科任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但是,韩哲一的求学之路并不止步于此,1931年17岁的韩哲一一路北上,到东北求学。但很快,一声声炮火就将原本平静的读书生活打破了,两个月之后,日本军队借口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在中国东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当时在东北掌管大权的蒋介石等人,一味地采取服从不对抗的政策,他们天真地认为日军侵占了东北之后便会满足停手,他们面对东北的惨状无动于衷。
韩哲一眼见东北的困境,作为一名饱读诗书的有志青年怎么可能毫无作为?他当即就决定走出校园,加入到抵抗日军的队伍中去。于是,他和一些有过交情的爱国人士一起成立了一个反抗日军的左翼组织,一直在默默帮助当时东北唯一抵抗日军侵略的马占山将军。马将军英勇忠烈,誓死爱国,但不幸的是,在敌我力量相当悬殊的背景之下,他的顽强抵抗无异于“以卵击石”,而且在南面,蒋介石领导的军队不仅没有支援,反而在大后方搞“小动作”,因此,在一段时间之后,马将军抵抗失败,不得不撤出东北,东北三省尽归日军之手。
国民党的行为让韩哲一心灰意冷,他认识到,单凭国民党的领导很难为混乱的中国找到出路。无意之间,他开始接触到从苏联传来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及共产主义理念,他从此便开始尝试探寻这条共产主义之路。
韩哲一在加入共产党之后,认真研读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并为之信服。在与我党的一名人员联系时,他得知了此时有前往苏联学习的机会,于是在他的努力争取下,远赴苏联学习。
从苏联回到祖国,韩哲一一直在东北从事地下活动,然而此时,他不幸被叛徒出卖,惨遭日军关押。在地牢中,韩哲一并没有因酷刑而屈服,经历了一年的牢狱生活,他又积极投入到党组织的活动中,成为了八路军中的一员。
数年之后,韩哲一就从一名普通的战士升任为团长,并且手下掌管数百名战士,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他已经凭借优越的军功和过人的才华,在临时政府中任职,参与解放区的建设和发展。也就这些在基层丰富的工作经验,为他以后的仕途打下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韩哲一在国家计委工作,当时的中国百废待兴,各方面都不完善,在韩哲一的带领下,政府制定了特殊的供给政策,做到了物资尽量平均分配,为老百姓的生活提供了一定的保障。1960年,韩哲一被调往华东地区任职,而当时这一带的物资分配极其不均匀,百姓生活水平差异较大,韩哲一想方设法地筹物资,调粮食,才让当地恢复了平衡的生活。
就是这样一位为百姓尽心尽力的官员,在1993年退休之际,还不忘捐出自己的全部存款支援乡村的教育事业,总计51万余元。在他的引导下,他的儿子韩烽火也走上了支持乡村教育的道路可谓是父子相传。
结语
2011年当时98岁的韩哲一因病去世,永远地离开了他日夜挂念的祖国和人民。韩老一生功绩卓越,为祖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是当之无愧的国家脊梁!人民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