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十万明军征讨鞑靼竟被全歼?朱棣得知后震怒:都得陪葬!
创始人
2025-07-16 19:03:27
0

前言

永乐七年,大明派遣使臣出使鞑靼,并向告知鞑靼:相与和好,朕主中国,可汗主朔漠,彼此永远相安无事。

而鞑靼可汗

本雅失里

作为

元太祖忽必烈

的后裔,又贵为大汗,自认为大明无权与自己和谈,于是盛怒之下就将大明使臣残忍杀害,

朱棣

得知后震怒不已,于是立马准备派兵征讨鞑靼。

其实大明早就对鞑靼有了征讨之心,但是由于靖难之役的遗留问题,以及国内动荡局面,所以一直未能出兵。

而本雅失里这一行为无疑成为了大明北征的导火索,而朱棣也就此展开了自己北征的序幕。

首次出征--全军覆没

永乐七年二月,得知大明使臣被杀的朱棣,立刻下令出兵北征,但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摆在朱棣面前,那就是派遣谁为领兵大将。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些疑问,因为大明战将众多,为何挑选主帅的问题会让朱棣苦恼呢?

原来朱棣心里明白,征讨漠北不是一件易事,统帅之人必须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最好能是跟随自己靖难的战将。

但是当时靖难名将已经所剩无几,仅剩的几名将领还在负责管辖几处经常叛乱的地方。所以思前想后也就只剩下一个人选---

淇国公邱福

邱福作战勇猛,在跟随朱棣靖难的时候也是屡建奇功,他作为战将可以说是出类拔萃,但是却不是统帅之才。

所以朱棣才会因此头痛,但是北征之事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而国内除去邱福之外似乎也找不到更好的人选,所以朱棣也只好任命邱福作为三军统帅,统领十万大军征讨鞑靼。

令朱棣没想到的,正是这个决定,让这十万大军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在邱福临行前,朱棣曾接连数次提醒邱福不要轻敌,时刻注意鞑靼动向,而邱福也是满口答应,但是真的到达战场之后,邱福还是忘却了朱棣的叮嘱。

彼时的本雅失里得知大明派兵征讨,自知不敌的他就选择用诱敌深入的计策,引诱邱福追击,再另寻机会与之决战。

所以邱福的北征之路异常顺利,眼看没有遇到阻挡的邱福渐渐地放松了警惕,觉得鞑靼也不过如此,所以就率军一路北上。

此时远在北平的朱棣也是愈发心慌,他连续下诏,严令邱福不可轻敌。但是邱福完全听不进去

邱福的副将也察觉出不对劲,于是多次向邱福建议放慢进攻步伐,但是邱福一概不听执意继续北上。

最终邱福以及十万大军落入鞑靼的包围圈,经过一番激战之后,邱福以及四位部将全部战死,十万大军也全军覆没。

消息传到北平之后,朱棣愤怒至极,于是这位功盖千秋的大明皇帝做了一个伟大的决定。

重新披挂--御驾亲征

在邱福以及十万大军覆灭之后,不只是朱棣感到震怒,就连朝堂之上也是一片哗然。向来所向披靡的大明军队怎么会落得一个全军覆灭的下场呢?

此时的朱棣明白,根源问题在于三军统帅。北征还是要继续的,要不然大明的脸面何在,所以朱棣决定,自己来做这个主帅,统御三军御驾亲征。

于是在靖难之役七年之后,这位大明皇帝重新披挂上阵率军北征。

在朱棣决定亲征之后,立马调动长江以北的全部军队集结,在极短的时间内,五十万大军全部集结完毕。在朱棣的带领下浩浩荡荡的杀向鞑靼。

在出征的同时,朱棣还向漠北的瓦剌和兀良哈传达大明的指示:此次征讨只针对鞑靼,希望你们不要多管闲事,以免伤及无辜。

朱棣的这一举动,将大明天威展现的淋漓尽致。

而此时的鞑靼大营内的

阿鲁台

和本雅失里,爆发了激烈争吵,而他们争吵的话题不是如何让迎战朱棣,而是怎么逃跑。

阿鲁台认为应该向西,而本雅失里却认为应该向东,最终二人闹得不欢而散分散突围。

此时的朱棣率领五十万大军已经抵达邱福全军覆没的胪股河,看着这片大明将士曾浴血奋战的地方,朱棣不禁感叹到:从此这里就叫饮马河吧。

饮马河顾名思义就是大军凯旋途中,以此河河水犒劳战马的意思,我们从这句话里就能了解到朱棣征讨鞑靼的必胜决心。

经过日夜不停地追击,明朝大军终于到达斡难河,而这里也就是本雅失里的大本营,大战一触即发。

此时的本雅失里正在准备跑路,看着自己丰富的战利品,本雅失里舍不得将其丢弃,于是命令大军携带战利品北撤。这无疑是大大延缓了大军行进速度,进而给大明军队留下空子。

而朱棣在得知这一情况之后,当即亲自率领先锋军抛弃辎重,轻装前行追击本雅失里。

本雅失里得知明朝大军已经逼近,于是督促鞑靼部队加快行军速度,但是由于鞑靼辎重众多,行军速度一直很迟缓。所以明军与鞑靼军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朱棣也深知兵贵神速的道理,于是朱棣与本雅失里展开了一场时间的赛跑。最终明军因为轻装追击,赶在了本雅失里前面将其堵住。

本雅失里到最后也没想到,朱棣的行军速度如此之快,一时间手忙脚乱,而朱棣在追上本雅失里之后,立刻对其发动突袭。本雅失里仓促应战,最后还是因为巨大的实力差距被朱棣一顿暴虐。

整场战斗几乎是一场碾压,明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将本雅失里的军队击溃,最终本雅失里仅仅带领七人突出重围。向北逃窜。

但是就在本雅失里觉得已经逃出明军的包围之后,他又进入了瓦剌的地盘,众所周知鞑靼与瓦剌素不相和,瓦剌见到自己的死对头自然也不会放过,最终本雅失里被瓦剌生擒并杀掉。

这个曾经不可一世,自认为是元朝后裔未来皇帝的鞑靼大汗,最终却以一场戏剧式的战败方式落寞。最终落得一个令人唏嘘的下场。

而朱棣在歼灭本雅失里部之后,并没有选择班师回朝。

向西追击--击溃阿鲁台

前面讲过,本雅失里和阿鲁台在逃跑路线上起了争执,最终二人决定分兵突围,本雅失里向东,而阿鲁台选择了向西。

在朱棣全歼本雅失里之后,他明白如果不继续追击并歼灭阿鲁台部,那么阿鲁台一定会再次侵犯大明边境,所以朱棣决定移师向西。

而此时的阿鲁台也并未因为本雅失里的战败而停下逃跑的步伐,因为阿鲁台心里清楚,朱棣不会在歼灭本雅失里之后就班师回朝。自己作为鞑靼的余脉,一定还会遭到朱棣的穷追猛打。

所以阿鲁台一直向西逃窜,一度逃到了贝加尔湖附近。这一路上面对明军的追击,阿鲁台从不迎战,他深知大明军队的勇猛,一旦迎战自己就被缠住,等到大明主力前来,自己将死无葬身之地。

但是俗话说得好:

天命难违

。阿鲁台最终还是被朱棣在兴安岭一带截住。自知自己无法逃脱的阿鲁台决定与明军决战。

于是阿鲁台在兴安岭一带停下脚步,并且做好了战斗部署,但是这一切都被朱棣料到了,在得知阿鲁台部的聚集之地之后,朱棣亲率几十名骑兵到前线查看情况,并制定作战部署。

众所周知蒙古骑兵以骁勇善战著称,所以一般的部队是无法与蒙古骑兵对抗,但是朱棣麾下有一支部队名为神机营,这支部队装备着先进的火器,而这种火器就是蒙古轻骑兵的天敌。

战斗刚刚开始的时候,蒙古骑兵率先发难,对明军大营突袭而来,朱棣坐镇帐中显得不慌不忙,他指挥着神机营冷静应敌。

待到蒙古骑兵冲到火器攻击范围之内,朱棣一声令下神机营无数火器一起开火,这让冲在前边的蒙古骑兵连明军军营的全貌都没看到就饮恨西北了。

面对大明神机营的火器,蒙古骑兵简直就是活靶子,一时间蒙古骑兵伤亡惨重仓皇败逃。

但是不死心的阿鲁台又继续组织了几次冲锋,最终结果也只能是败在神机营的猛烈攻击之下,骑兵每前进一步就会付出极大地代价。

在与明军交战中,蒙古军队仅仅是几次冲锋就伤亡大半。眼看自己的部队就要被全部消灭,于是阿鲁台立刻下令撤退,随即就藏进兴安岭的崇山峻岭之中。

朱棣也并没有就此作罢,而是率领大军继续搜寻阿鲁台的踪迹。

在此期间,阿鲁台曾经向明军诈降,并且想要以此脱身,但是这种小伎俩在老谋深算的朱棣眼中太过于拙劣,并且一眼识破阿鲁台的计谋。

阿鲁台眼看自己的心思被识破,走投无路的他准备与大明来个鱼死网破,于是阿鲁台率领大军主动向明军出击。

阿鲁台深知擒贼先擒王的道理,于是在安排好进攻部署之后,阿鲁台亲率一支骑兵冲击朱棣所在中军。

但是阿鲁台的想法还是太简单,这一战神机营大显神威,在阿鲁台带头冲锋的时候,神机营火器瞬间开火,打的阿鲁台猝不及防。霎那之间这只负责突袭中军大帐的骑兵就丧失了战斗力。

在蒙古骑兵的进攻受阻之后,朱棣亲率数千骑兵对阿鲁台实施反攻。本就慌乱的蒙古骑兵见此情形更是混乱不已,而阿鲁台见状也被吓得惊慌落马。

最终在大明军队的穷追猛打之下,阿鲁台部的大部分有生力量被消灭,不过阿鲁台却趁乱带着家眷逃离。

最终朱棣的第一次御驾亲征大获全胜。不仅为邱福率领的十万大军报了仇,还了却了自己的一个心愿。于是在永乐七年六月,朱棣下令班师回朝。

班师回朝--阿鲁台归降

朱棣率军在兴安岭一带将鞑靼部阿鲁台击溃之后,已经完成了北征的既定目标,所以朱棣下令班师回朝。

而在战斗中侥幸逃脱的阿鲁台带着家眷四处逃窜,但是犹如丧家之犬般的阿鲁台早就已经失去了在草原自足的资本,最终走投无路的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在朱棣班师回朝不久后,阿鲁台前来归顺明朝,原本以为自己会被朱棣斩杀的他,却被朱棣的做法震惊了。

朱棣在得知阿鲁台前来归降,并没有对他赶尽杀绝,反倒是将阿鲁台封为和宁王。除此之外朱棣还将瓦剌部马哈木等四位首领封王,目的就是让其老老实实的俯首称臣。

但是作为草原民族,他们都有着一颗征服世界的野心,自然也不会就此安定,他们对于入主中原推翻明朝一直是心心念念。包括归降的阿鲁台也是如此。

而朱棣的这一举动也为大明的未来埋下隐患。也为他未来五次北征埋下伏笔。

结语

靖难之役之后,朱棣忙于整治国家内乱而忽略了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管制,最终导致鞑靼对大明朝失去了敬畏心,作为大明最高统治者的朱棣自然不会容忍这等行为。

正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所以朱棣才会如此热衷于北伐。

作为皇帝的朱棣,并没有被大权所蒙蔽,也没有就此沉迷在酒色之中,因为对他来讲这都不是最重要的。

对朱棣而言,没有什么比上阵杀敌金戈铁马更适合他了,战场才是他最终的归宿。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2025-07-16 04:33:43
原创 ...
#历史开讲# 古代史研读:唐朝史料记载中,皇室儿童的夭折情况——唐...
2025-07-16 04:33:38
原创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民贵君轻的思想虽然是由孟子...
2025-07-16 04:33:38
原创 ...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三国虽然是一个乱世,但也为众多英雄提供了用武...
2025-07-16 04:33:19
原创 ...
今天我们要聊一个和徐学功一样对新疆有重大贡献的悲情人物-巴里坤镇总...
2025-07-16 04:33:12
原创 ...
1943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土地上战火纷飞,物质匮乏,在这个年代...
2025-07-16 04:33:07
织“网”汇聚“声光电”,承...
穿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华传统文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
2025-07-16 04:32:53
原创 ...
“关东”含义是山海关以东。苏军参战后,关东军尚有70万军队,这70...
2025-07-16 04:32:52
原创 ...
人类是从地球上诞生的吗?人类的起源是在哪里?大约是在400万年前,...
2025-07-16 04:32:51

热门资讯

原创 请...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9周年。 79年前,在受降国代表的注视下,日本在投降书上签了字。 举国欢...
原创 罗... 文| 木易 编辑| 古木的茶 简介 罗马帝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面实现宗教整合的国家,在这个过程中,...
原创 究...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原创 如... 谁去长平跟秦军对垒,战绩也不会比廉颇更好,一,长平那地方属于上党郡,之前是韩国的,赵军在那里没有任何...
原创 观...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
原创 慈... 1908年11月15日,西太后慈禧在北京仪鸾殿去世,享年73岁。人生70古来稀,把持朝政半个世纪,又...
历史的谣言:刘备从未在夷陵连营... 公元219年,东吴大将吕子计夺荆州,一举擒杀关羽。远在蜀中的刘备大为震怒,遂倾尽国力东征孙吴。结果在...
原创 西... 西汉时期的李广利是一位屡战屡败的“名将”,凭借外戚身份迅速走上高位。他率军三次攻打匈奴,前两次败兵而...
原创 蒙... 蒙古骑兵可以称得上是冷兵器时代的地表最强,没有之一。他们拥有极其强悍的战斗力,无论是周边的女真人、契...
原创 斯... 在上个世纪曾经有一红色政权强国,屹立于世界之巅,它和当时的美国相抗衡,成为世界两位霸主之一,这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