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如果朱元璋直接把皇位传给有能力的四子朱棣,明朝会更强大吗?
创始人
2025-07-12 22:03:51
0

文/熊猫文史汇

历史有很多遗憾,比如有人纠结为啥朱元璋明明有个文武双全的儿子朱棣,却非要把皇位传给15岁的孙子朱允炆。

在其他文章中我们分析了其原因主要是明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因为太子朱标突然去世之后,应该就是朱允炆继位。而朱棣却只排第四,无缘皇位。

有人又说了,朱元璋是皇帝,立谁为太子还不是皇帝一句话的事。

其实皇帝也不是事事都能自己拍板,毕竟明朝文官也是很厉害的,而且皇帝也得注意影响和史书的评价。

总之,各种机缘巧合之下,朱元璋只能选择立15岁的孙子朱允炆为太孙。那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朱元璋直接立朱棣为太子,明朝会更强大吗?今天就来分析一下

如果立朱棣为太子,就没有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打了三年,总共战死沙场的士兵超过50万。这还不算因战乱而死的百姓。所以无论对明朝的军事能力还是经济破坏都是一种削弱。

朱棣夺取皇位初期,北部蒙古骑兵南下骚扰。这在之前是很少见的,因为朱元璋几次北伐,尤其是蓝玉的扑鱼儿海之战,把蒙古人打得哭爹喊娘,根本不敢主动出击,而蒙古人趁着明朝内乱实力受损出手,朱棣因为实力不够竟然忍了下来。还是在几年后恢复点后元气才主动出征漠北。

朱棣为了对付朱允炆实力,提拔太监,让太监参与政事,建立东厂,恢复锦衣卫制度对明朝影响极大

朱棣相信太监,这是人尽皆知的,三宝太监郑和带领船队下西洋就是一个例子,而且朱棣非常担心建文帝朱允炆实力反扑,为了建立自己实力,恢复了他老子朱元璋时期就废除的锦衣卫,并且建立东厂让太监统领。

朱元璋知道历史上的太监之害,怕明朝重蹈覆辙,在宫门口立了“太监不得干政,违者斩”的牌子。

明朝自从朱棣时期开始,太监走上历史舞台,王震、刘瑾、魏宗贤等,对明朝影响巨大,几乎没有正面影响。

得位不正的朱棣更加努力的打造了一个超级帝国

得位不正的继位者都有一种证明自己的冲动,隋炀帝如此,唐太宗李世民如此,朱棣也不例外。

朱棣为了证明自己亲率五伐漠北,支持郑和下西洋,又迁都北京,疏通南北大运河。每一件事都是恒古未有。

在朱棣的努力下,大明帝国冉冉升起,七下西洋更是不大明国威远播海外,郑和带领的船队不但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还是最强的火炮,以及瓷器、茶叶,而且在郑和船队到过的地方,留下大明子弟,中华苗裔传播世界。

结语:如果朱元璋可以直接传位给朱棣,明朝就不会有靖难之役,也不会有50多万士兵,和更多的民众死亡,这是一种损失。但朱棣的锐意进取与他得位不正有关系,毕竟抢来的皇位如果再做不好,不但招人唾骂还会让皇位不保。

历史没有如果,靖难之役还是发生了

相关内容

原创 ...
顾客违反商家规定且不听劝阻,还伸手将工作人员推倒致其手骨折。 如此...
2025-07-12 08:36:59
原创 ...
1949年5月27日,盘踞上海的国民党军队彻底兵败,解放军队伍开进...
2025-07-12 08:33:50
原创 ...
自从1840年英国用鸦片和军舰大炮打开中国国门,中国便从此进入屈辱...
2025-07-12 08:33:36
原创 ...
三家分晋是先秦时期,中华文明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重要事件。老东家晋国...
2025-07-12 08:33:35
原创 ...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向世界宣告...
2025-07-12 08:33:30
原创 ...
重文轻武的宋朝,读书人为了考取功名,不仅要做生意还要晚婚 【引言】...
2025-07-12 08:33:29
原创 ...
如果不是周边都是同行的游人,站在这家店里,还真以为是穿越到千年之前...
2025-07-12 08:33:24
原创 ...
一九五三年,我国和尼泊尔之间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冲突,原因就是珠穆...
2025-07-12 08:32:49
原创 ...
世界十大古墓中,中国占两个,兵马俑和马王堆,和胡夫金字塔并列。但在...
2025-07-12 08:32:37

热门资讯

原创 县... 社会的传统观念里提拔做官、高升是人生的一大幸事,乌纱帽戴上,身份自然水涨船高,荣华富贵、恭维尊敬、光...
原创 养...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地方各大势力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纷纷格局自立,而曹操集团也曾是其中很不起眼的一小股...
原创 崇... 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被很多人同情。用他的一句话讲朕非亡国之君,天下却都是亡国之象。然而回顾崇...
原创 司... 每当和小伙伴提及姓氏的时候,都会鼓吹自己的姓氏有多厉害,我们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每个姓氏在历史发展进...
原创 鲁... 花和尚鲁智深,武艺高强,马战步战功夫都很高明。步战打平杨志,马战与呼延灼不分胜负,其实力不输五虎将,...
原创 李... 本文来源公众号: 脑洞时史 说起大庆油田,就不得不提起李四光的名字。 众所周知,李四光是国际闻名的地...
“早就该炸掉”?让西安居民痛恨... 三门峡大坝究竟是壮举还是败笔? 三门峡大坝,这一黄河治理史上的宏伟工程,曾被寄予厚望,期待能彻底解决...
原创 中... 说起建设者,其是对工程、事业等进行建设的人。在中文语境中,建设者经常被认为是付出了精力和劳动,并为某...
原创 清... 1912年2月,袁世凯将退位条件告知隆裕太后,隆裕当场哭晕,袁世凯当即也表现出很伤心的样子,他安慰隆...
原创 西... 清朝末年,中国人口达到4亿多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是清朝养兵数量却少得可怜,只有不足9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