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和尚鲁智深,武艺高强,马战步战功夫都很高明。步战打平杨志,马战与呼延灼不分胜负,其实力不输五虎将,也是梁山好汉中,少有的马步功夫都厉害的头领。但是,谁传授了他武艺,其师父是谁?作者并没有说,按情节来看,可能是鲁达在军中所学。
不过,鲁智深有一位师父是众所周知的,那就是智真长老。
鲁智深原名鲁达,因为三拳打死镇关西,不得不逃亡江湖。后来,受赵员外帮助,鲁达决定在五台山出家,以躲避官司追捕。在五台山上,鲁达被赐名“智深”,这也是他的法号。当时,住持是智真长老,属于“智”字辈。
按理说,鲁达出家,应该是小辈,至少应该比智真长老低一级。可是,为何他才出家,就得了“智深”的法号,与智真长老平辈呢?我个人认为,应该是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水浒之前已经有“鲁智深”
在梁山一百零八将中,很多都是施耐庵原创的角色,但也有不少是之前就有的人物,比如宋江、武松、孙立、杨志等。鲁智深也是,在水浒之前,他就已经出现,而且名字就是“鲁智深”。
比如在南宋话本底稿《大宋宣和遗事》中,三十六名天罡院猛将,就有鲁智深,其身份就是和尚,而且绰号也是花和尚。无论是姓名、身份还是绰号,都和水浒一样。不过排名稍有不同,这时期鲁智深排名第二十七。
那时有僧人鲁智深反判,亦来投奔宋江。这三人来后,恰好是三十六人数足。
不仅《大宋宣和遗事》有提到,同时期(南宋)龚开所著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也提到了鲁智深,排名第十二,其绰号是花和尚,身份也依然是和尚。其赞词是:有飞飞儿,出家尤好。与尔同袍,佛也被恼。
龚开生于南宋中后期,他在序言中说,他年轻时就听过宋江等人等事,只是不知道真假,所以没敢写。后来看到《东都事略》中的记载,这才确定宋江等人确实存在,且他们横行河朔、数万官兵也不是对手,可见他们必有过人之处。据此,他写了宋江等三十六人及其赞词。
据此可知,可能在南宋初期,就已经流传宋江、鲁智深等人及事迹了。
也就是说,鲁智深不是施耐庵所原创,他是承袭前人的基本设定,包括排名、身份、绰号和姓名,这才写了鲁智深。只不过,鲁智深的事迹较之前更丰富了。
其次,智真长老预测过鲁智深命运
当然,或许你还会问:如果水浒之前就已经出现鲁智深,这无法改变,那作者也可以把智真长老法号辈分提高一级,以区别鲁智深啊!为什么作者不这么做呢?
的确是这样,如果说鲁智深名号不能改,那作者创造智真长老这个角色时,为什么不把他辈分提高一级呢?或者说,作者为什么非要鲁智深和住持一个级别呢?
其实,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因为智真长老预测了鲁智深的命运,知道鲁智深日后必成正果。
早在鲁达出家时,五台山的和尚都不愿意。当时,智真长老力排众议,非要给鲁达剃度,就因为他知道鲁智深上应天星,日后必定能成正果,其修行甚至不在自己之下。
(智真长老)对众僧说道:“只顾剃度他。此人上应天星,心地刚直。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可记吾言,勿得推阻。”
其实,智真长老也不是凡夫俗子,他不仅佛法高深,而且也是神子圣人级别的和尚。在给鲁智深剃度之前,他“入定”一炷香功夫,然后才说鲁智深上应天星。入定之时,就是他窥测天机和鲁智深命运之时。
后来,在第九十五回,作者还特意交代智真长老是高人。
话说五台山这个智真长老,原来是故宋时一个当世的活佛,知得过去未来之事。数载之前,已知鲁智深是个了身达命之人。
可见,智真长老是个活佛,他能知道过去未来之事,也能得知鲁智深的命运,更知道鲁智深以后能成正果,修成正佛。既然知道这些,智真长老怎么可能会高高自居呢?所以他才让鲁智深和自己平级。
在作者的设定中,鲁智深这样行侠仗义的人,就是要修成正果。所以,虽然前期他杀人放火,但都是做好事,都是为了修行,他救金翠莲、打恶霸郑屠、打周通、救林冲、杀邓龙,聚拢杨志、武松等豪杰,刺杀贺太守、救史进、打翻方腊等,都是其功果。
既然鲁智深如此正义,作者也不愿意让智真长老高其一级。所以,作者才没有让智真长老法号高于鲁智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