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公众号:
脑洞时史
说起大庆油田,就不得不提起李四光的名字。
众所周知,李四光是国际闻名的地质学家,曾为中国发现和建成著名的大庆油田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可是1971年4月29日,这位伟大的地质学家却永远离开了我们。
追悼会上,周总理却在当场就对着刘西尧等人发了火。
那在追悼会上发生了什么呢?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
1889年出生于湖北黄冈的回龙镇。李父从小就教育李仲揆要勤奋好学,长大后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13岁的时候,李仲揆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武昌高等小学。这个高等小学有一个规定每个月都有一次考试,考试成绩名列全校前五名的学生就可以获得官费留学的机会。李仲揆听后暗暗努力,
争取自己也能获得官费留学的机会。
在他14岁的时候,终于争取到官费留学的机会。就在他填写报名单的时候,一不小心把年龄十四填在了姓名一栏当中。
可是他身上没有足够的钱再去买一张表,他就想到了一个办法:
把十字加上几笔变成了李字。
他的名字就变成了李四,但他觉得李四这个名字不太好听。就在这时,他看见大厅中间挂着“光报四表”字样的横匾。他灵机一动,在“四”字后面加了一个“光”字,这样他的名字就变成了李四光。
在15岁那年,李四光进入了东京弘文学院。
也正是那一年,李四光结识了同样在日本留学的著名革命家宋教仁,
两人成为很好的朋友,李四光也得以接触到了很多民主革命思想,同时结识了一大群国内的有志之士,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05年,李四光正式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革命救国运动,李四光也是中国同盟会第一批成员中年龄最小的人,
孙中山十分看重这个小小年纪就有大志向的同道中人。
1911年辛亥革命后,李四光出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部长,因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而去职。
1913年,李四光远赴欧洲留学,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先学采矿,后学地质学。还获得了硕士学位,1920年,受北京大学蔡元培的邀请,出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
随着深入的研究,李四光在三四十年代,已经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地质学家。
1948年,李四光作为中国地质学会的代表,与夫人许淑彬一同前往英国伦敦,受邀出席第十八届国际地质大会,此后就一直住在国外。
当时国民党政府下令,要求南京的地质研究所南迁,但在李四光和研究所同志们的努力下,他们拒绝了国民党搬到广州的命令。等南京解放时,地质研究所也顺利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周恩来称赞:
“李四光,是一个有骨气、有志气的人。”
而此时解放战争已经接近尾声,李四光知道是时候回国了,而且1949年三月,郭沫若率队出席世界拥护和平大会。出发前,周总理特意让郭沫若给李四光带去了一封信,请李四光早日返国。
新中国成立,周恩来亲自提名李四光为政协委员,台湾方面知道这件事后十分生气,立即指示驻英大使郑天锡去找李四光,让他公开发声明拒绝接受这一职务,否则就通知英国政府继续扣押他。
李四光的好友陈源得知这件事后马上通知他,让他赶紧走,不然就走不了了。
李四光原本的打算是从英国乘船到香港,但是船要在半年后才出发。时间肯定来不及,故而
李四光只身一人乘坐货轮来到法国后,又乘坐火车来到瑞士,几经辗转,他又来到巴塞尔,并通知妻子与女儿前来汇合。
接到李四光的消息后,许淑彬将李四光之前写给国民党驻英大使郑天赐的那封信发了出去。信上,李四光表示自己坚决不会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同时,他还劝郑天赐看清形势,不要再帮国民党做坏事。
李四光的回国之路充满了曲折,期间他与外界失去了联系,但周恩来一直都在焦急等待着李四光的归来。很多人都在劝周恩来放弃对李四光回国的念想,他们觉得李四光之前就是为国民党服务的,很有可能去台湾那边工作去了。
可周恩来始终相信自己的判断,他坚定地说道:
“我不相信他去了国民党那边,他一定是在回国的路上出现了什么困难。”
1950年6月6日,李四光夫妇终于到达北京,亲朋故旧纷纷表示欢迎,李济深、郭沫若、陆定一、竺可桢、华罗庚、丁西林等对他的回归表达了热忱的欢迎。
李四光回国之后,立即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当中,他当选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并参加了全国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受到毛主席的高度赞扬。毛主席专门和李四光打招呼:
“
李四光先生,你回来了,欢迎你!你在政协的发言讲得很好
!”
1952年9月,周恩来亲自任命李四光为地质部部长!
在周恩来的关心和支持下,李四光先后组建了地质力学研究室、地质力学研究所,为开展地质力学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后来,在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上,李四光、钱三强等人一起做了工作汇报,重点讨论发展原子能事业的问题。而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作出了中国要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
后来,李四光又出任原子能委员会主席,为新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新中国初期,石油严重短缺,80%以上的石油都要进口。
1954年,在中央的授意下,我国地质部成立了全国石油、天然气普查委员会,时任地质部部长的李四光同时担任普查委员会的主任。
李四光比任何人都明白石油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前半生在战乱中度过的人来说,他知道,石油对一个刚刚新成立的国家来说,不仅是工业的血液,还是武器,更是护盾。次年,石油考察队浩浩荡荡地出发了,他们身背仪器,手拿小铁锤向着祖国四面八方的普查区域前进。李四光也率领一支队伍亲自来到东北、松辽平原。
李四光通过研究,创建了“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的概念,预测新华夏构造体系的三个沉降带存有石油。
这个理论驱散了“中国贫油论”的迷雾。
1956年,石油普查工作很快取得了进展,大庆油田等一系列油田的发现,让我国的石油工业有了更好的发展。国家计划发展原子弹,氢弹时,需要大量的铀,才能进行研制,李四光又指导起了寻找铀矿的工作,最终在实践中证明了李四光的话语,他为国家先后发现了几个铀矿床,支持了我国的原子弹和氢弹研制工作。
1957年3月,周恩来找到李四光,问他对于加入共产党有什么想法?
周总理的这句话,让李四光羞愧难当。成为共产党员是李四光梦寐以求的事,但是碍于年轻时没有投身革命,如今又年岁已大,担心起不到一个党员应有的带头作用,所以迟迟不敢有所表露。
在周恩来的鼓励下,李四光最终递交了入党申请书。1958年底,李四光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9年9月,松辽平原传来捷报,第一口探井大量出油!消息传出,整个中国变成欢乐的海洋!李四光在他的有生之年,终于看到中国的石油工业正式起步,解放前中国只有玉门油田这个影响有限的油田,如今,一切都被颠覆了。
松辽平原的这个油田就是大庆油田。
再后来,胜利油田、辽河油田、中原油田、华北油田相继被开发,中国贫油论的帽子被李四光和他的同事们彻底扔进了太平洋。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
地质部和石油部都有功!
1964年元旦,毛主席邀请李四光在怀仁堂观看现代豫剧《朝阳沟》,主席亲切地拉着李四光的手进入剧场,这一幕被摄影师抓拍下来,非常的好看!
有一天突然一位工作人员找到李四光,告知李四光有人邀请他前往“北京厅”。李四光不知道这是谁的邀请,刚到北京厅门口时,他看到了屋里的毛主席,便赶忙跟毛主席道歉,“
主席,对不起,我走错了!
”
毛主席看到门口的李四光,赶忙走上前去,一把握住了李四光的手说道:“
没有走错,是我找你。
”毛主席很是热情地邀请李四光坐下,坐下后,毛主席又一如往常风趣地说道:“
李老,你的太极拳打得不错啊!
”
听了毛主席的话,李四光还以为毛主席从什么地方知道了自己开始练习太极拳的事情,便谦虚地回答说:“主席,我的身体不好,刚学会一点。”
听到李四光的回答,毛主席知道李四光一定是会错意了,和自己说的不是一件事情,便笑着说:“你那个地质力学的太极拳啊!”
这时,李四光才恍然大悟,这是毛主席对他和广大石油工作者的高度评价,赞扬他们用新华夏构造体系找到了石油!
的确,毛主席的赞扬激励着李四光努力为祖国找到更多石油而不断贡献着力量。
1965年,李四光患上了动脉瘤。得知此事后,周总理赶紧联系北京医院的医生给李四光会诊,同时减少他的工作量。在特殊时期,为了保护他的安全,周恩来还曾派指战员在李四光家附近看守。
李四光把周总理多年的关心和支持都铭记于心:“党对我如此关怀,我也要为党奉献到我的最后一口气。”
1966年,邢台发生了7.2级地震,8064人死亡,38000人受伤。李四光先生得知后,无比痛心,并深感地震灾害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之严重,当即便下定决心,亲自去现场勘测。亲友们多方劝阻,李四光直接递上报告到国务院,
“不要再阻拦我了,我是做这个工作的,怎么能贪生怕死呢?”
就这样,李四光如愿奔赴灾区进行考察工作。在前期的发现“地震是地质构造运动造成的地质现象”的基础上,李四光的研究后发现,地震是一种地质现象,大多是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因此,对构造应力场的研究、观测、分析和掌握其动向,是最关键的步骤,这是一个重大发现!
到了1969年,李四光的身体便愈发不好了,他的病情逐渐加重。李四光十分伤心,他还想要多活几年,因为地震预报研究工作的任务还没有完成,
他觉得如果自己不能在生前完成,这将会辜负周总理,以及党组织的信任。
但这个愿望终究是无法实现了,李四光一直牵挂着这件事,在他逝世的前一天,
他无不遗憾地对自己的女儿表示:
他唯一放不下的一件事,就是地震预报工作还没有过关。
1971年4月29日,李四光与世长辞。
人们在他床头发现一张纸条,上面写道:在我们这样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我们中国人民有志气、有力量克服一切科学技术上的困难,去打开这个无比庞大的热库,让它为人民所利用……
当李林得知5月3日要给自己的父亲开追悼会时,她怀着悲痛的心情给周总理写了一封信,这是李四光在临终前说给自己的话,同时也是他想说给周总理的话。李林想通过这封信,将父亲还没有来得及说的心里话告诉周总理。
1971年5月3日,周总理冒着雨亲自参加了李四光的遗体告别会。当到场时,
发现葬礼并没有按照常规流程及规格正常举办,而是在一间只能容纳10来个人的小礼堂中草草举办,
来悼念的人只能站在礼堂外边,全都淋着雨。
负责举办葬礼的相关负责人似乎也默认了那些人的行为。当得知相关的工作人员竟然没有为这位一心为国为民的科学家准备悼词。
向来温和的周总理,罕见地当场大发雷霆,严厉批评了相关的负责人。周总理当着大众的面道,
说没有为李四光准备悼词,是我们的工作没有完成到位。
现场准备肯定是来不及的。于是,周总理便临时决定将自己收到的,李四光女儿寄来的信当成悼词。信中包含了李四光逝世前的遗言,以及他对于地震预报和地质地热等科研问题的深入思考。
当周总理含泪读了他的这封信后,听者无不为之动容。在追悼会结束时,周总理指示李四光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一定要把李四光的遗著整理出来,一定要继承李四光的科学精神。
李四光的女儿李林也十分优秀,她毕业于
英国伯明翰大学和剑桥大学
,凭借着自己在中国物理界的突出贡献,于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与父亲一样获得了极高的学术地位。在1991年时获得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随后她更先后为国家培养了十几名优秀的研究生,前后
发表的论文达160多篇
。
2002年5月31日
,李林不幸
因病医治无效
在北京逝世,
享年79岁。
2009年9月14日,李四光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这位感动中国的科学家,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蔚为国用”四个字。
正是有他们这样的科学家,我们的祖国才变得如此强大,我想如果他们能看到如今的中国,一定会非常开心吧,所以请不要忘记他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