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他是客家子弟,担任过福建省委书记,官至正部级活到79岁
创始人
2025-07-12 20:03:10
0

福建,简称“闽”,位于中国东南部的东海之滨,与台湾省仅隔一个台湾海峡,地处东海与南海之间的交通要冲,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历来都是重要的战略要地。

新时代的福建更是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国的东南沿海,连接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中国大陆很重要的出海口,也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重要窗口和基地。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境内港湾众多,岛屿星罗棋布,共有岛屿1500多个。在改革开放东风的吹拂下,福建更是借着这股强劲的东风,走在了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步入了强省富民的行列。

福建之所以能够从一个贫穷落后之省迅速崛起,自然离不开福建历届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的艰辛付出,我们今天要讲述的项南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位。

对于许多的福建人而言,项南是一位令几代人都肃然起敬的省委书记,他的锐意改革与清正廉明,为福建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项南是一名从闽西深山处走出来的客家子弟,他发扬客家人的拓荒牛精神,成为了改革浪潮的弄潮儿,福建改革开放的先锋,改革闯将,是“改革八贤”之一,也算得上是鲁迅称赞的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人的品性是自然和后天文化塑造的,项南这位从闽西大地上走出来的农民儿子,之所以有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和胆略,根本原因在于他是一个革命家和出身于一个革命的家庭。

在风雨如晦的革命战争年代,项南是一个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革命英雄;和平年代,项南又是一位不断追求创新,以天下为己任,根植于黎民百姓的改革开拓者,道德典型的人物形象。那么,在项南的人生经历中究竟又有怎样的传奇经历呢?

项南,原名项德崇,1918年11月,出生于福建省连城县朋口镇文坊村一户贫苦的农民家庭。项南的父亲项与年是闽西地区最早的中共党员,也是一名红色特工,曾参与过惊心动魄的刺杀大叛徒白鑫,拦囚车营救彭湃等革命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蒋介石调集150万大军,采取严密封锁,步步推进的“铁桶围剿”计划,妄想彻底消灭红军。危急时刻,项与年装扮成一个乞丐,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特意用石头敲掉四颗门牙,弄得满脸是血,蓬头垢面的“尊容”,逃过国民党的重重关卡,才将情报送到老上级周总理手里,红军迅速决定长征,彻底改变了命运。

项南的母亲为革命坐过牢,叔叔在白色恐怖中壮烈牺牲,可谓是“满门忠烈”。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项南,从小就受到了革命思想的熏陶,12岁就当上了红色少先队队长。

九一八事变后,侵华日军一夜之间就侵占了东北三省,又对华北虎视眈眈,中华民族危在旦夕。为了拯救中华民族,年仅14岁的项南就投入了抗日的洪流之中,跟随一大批进步的知识分子来到福建长乐县,成立抗日宣传剧团,用手中的笔杆子作为武器,抨击时弊,宣传抗日,号召民众团结起来对抗日本侵略者。

由于表现突出,项南很快就成为了骨干力量,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以后,开启了他辉煌的从政生涯。

入党后,项南担任了抗日剧团团长,抗日民教工作队长,新四军支队政委,东南县委书记等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场上,不畏生死,冲锋陷阵,作出了巨大贡献,堪称开国功勋。

新中国成立后,项年担任了要职,从共青团安徽省委书记干起,靠着自己卓越的领导才华,短短几年时间,就升到了团中央宣传部长、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职位上。虽然在动乱年代,他曾两次跌入低谷,下放劳动过,但始终保持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对人生、对理想有更深刻的感悟。

1970年,项南复出后,担任了农机部局长、副部长等职,他亲自率团远赴欧美国家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致力于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不唯上,不唯书,只求将中国的农业机械做大做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981年,是项南人生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因他在国务院召开的广东、福建两省经济特区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几点大胆的改革建议,深得中央领导的赏识和器重。

你要知道,在改革开放刚刚启动之初,能有这样独特的见识、观念和视野,对于改革开放是至关重要的,正说到了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心坎上,随后当即拍板,任命项南为福建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承担起福建省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特区建设。此后,项南便回到了阔别43个春秋的家乡,开启了他在福建的改革岁月。

上任之初,项南用最短的时间,查阅了有关福建的大量资料,跑遍了福建的山山水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找到了福建落后的根本原因就是经济没有搞上去,随后便放开手脚,带领福建人民主抓经济建设,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开放。

他认识到福建是一个华侨大省,有五百万祖籍福建的海外华侨华商,这是一种巨大的潜力,一旦发挥起来,福建就可以经济腾飞,而最有效的捷径就是招商引资,但前提是必需尽快发展福建的交通和通讯事业。

随后,他又大胆提出了“大念山海经”、“建设八大基地”、“推进十大基础工程”的宏伟大计,让拥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在改革开放的舞台上唱一曲最美的赞歌。

理想是美好的,可现实却是残酷的。改革开放就是要与旧的思潮和体制决裂,可这绝非易事,困难重重,需要冲破各种阻力,所以项南在布满荆棘的改革开放路上,可谓是举步维艰。

可这位“项大胆”却以一名革命家的豪迈气慨和勇气,硬是在旧的体制中“杀出一条血路”,推动了福建的改革开放,让其一跃而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福建在改革开放中创造了全国众多个第一:如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成为了全国第一家完全利用外资修建的机场,同时也是全国第一个下放由地方政府管理的国际机场,厦门航空公司也成为了全国首家地方与民航总局合办的按现代企业机制运营的航空公司。

另外,福建还创造了全国第一支用美国银行贷款修建的地方远洋船队,第一个交换程控电话系统,第一个中外合资银行,第一家特区外的合资烟草企业,第一家中外合资电视机企业等许多个第一的改革成果。

你要知道,最早的厦门经济特区,只是在湖里单独划出的一个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一个位于厦门岛西南角的名不经传的小村子,被人戏称为“厦门岛上的夹皮沟、西伯利亚”,而生活在湖里的人也是十分贫穷。

但是湖里却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三面临海,港区开阔,水深不淤,海岸线很长。当年厦门经济特区在湖里破土动工,吹响改革开放的号角时,还是一大片荒地,领导们来湖里视察时,就是站在一大片地瓜地里进行交谈的。

项南在致力于厦门经济特区的建设时,却发现这里只有巴掌那么大的地方,根本无法激起外商投资者的热情,可就在他忧心的时候,邓小平视察厦门经济特区,意味着“特区的春天要来了”,他充分抓住了这个绝好的时机。

他通过在环鼓游轮上与邓小平的一席话,将厦门经济特区从一个只有2.5平方公里的湖里,扩大到了厦门全岛,包括鼓浪屿在内的131平方公里,逐步实现了自由贸易港政策。

在项南的不懈努力下,后又推动了包括福州省会在内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的对外开放,厦门、漳州和泉州作为闽南三角地区,也被中央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由此也推动了包括深圳在内其他经济特区扩大规模。

随着一批批沿海城市的开放,最终形成了沿海地区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此后,开放与改革一起携手,将中国的经济一步步推入到了世界范围的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可以说,项南功不可没。

在主政福建期间,项南充分利用山多海多地少的特点,大胆打破以粮为纲的僵化思路,大念“山海经”,因地制宜地依靠广袤的山地大力振兴林业和畜牧业;利用海洋和滩涂大力发展捕捞业、养殖业等海洋产业。

项南又以富有远见的超前思维打好“八大基地”这张牌,即扬长避短地将林业、牧业、渔业、经济作物、轻型工业、科教和祖国统一这八大基地建设好。

在这八大基地中,项南又以林业基本最为紧迫,很好地将林业与旅游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他不辞辛劳亲赴武夷山考察,充分利用武夷山秀美景色,以远瞻性的眼光,大力开发武夷山,将其打造成闻名海内外的旅游胜地,也被国务院列为了全国第一批风景名胜区。今日的武夷山更是成为了世界地质、人文双遗产,闻名全世界。

为了打通福建与全国乃至世界的通道和联络系统,项南集中主要精力进行十大工程建设,为此,他四处奔波,跑审批,跑项目、寻找资金来源。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坚忍不拔的努力下,终于建成了福州、厦门两个港湾,两个机场,两套电信,改造了鹰厦铁路、漳泉铁路建设,整治了闽江、九龙江,修建了沙溪口电站、水口电站等水利设施,这些都是造福于民的千秋大业,也是奠定福建经济腾飞的坚实基础。

项南还积极倡导、大力扶持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为促进这些经济成分更好更快地发展,他率先在福建设立了省、市、县三级乡镇企业局,使其成为2500万福建人民的致富之路。

当风雨来袭时,项南又挺身而出,为这些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护花捉虫”,哪怕是挂冠去职也在所不惜。正是在他的大力保护下,这些乡镇企业日后成为了占福建经济总量2|3的民营经济,成就了福建经济占据全国的领先地位。

项南是农民的儿子,他最懂得农民需要的是什么?怎样快速发展农村经济?所以他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让福建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刚一上任,就立即在福建全省范围内大力推行农村生产责任制。为加大推动力度,他甚至将包产到户、保干到户等多种责任制形式,以立法的形式加以规定,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当年,在福建遭受罕见的自然灾害时,全省的粮食产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产一亿伍千万斤,关键年份,让福建的老百姓看到了项南推行农村责任制实实在在的成果,使得久困于饥饿的福建人民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还又剩余,无不对这位省委书记感恩戴德!

此外,项南还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此,他决策发表了55位厂长经理的呼吁书“请给我们‘松绑’”,让“包”字进城,此后,“松绑”、“放权”一时间成为了全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话题。在他的策划指导下,来自福建企业界的呼吁犹如惊蛰春雷,有力推动了全国国有企业乃至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在任职福建期间,项南还做了一件让福建人民心心感念的事情,那就是平反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冤假错案。他冲破重重阻力,历时数年,平反纠正了6000多个冤假错案,解决了4000多名原地下党的党籍问题,提高了3600多名地下党干部的工资待遇。

这件事在福建产生了积极反响,充分调动了福建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为福建的改革开放营造了良好环境。

晚年退休后的项南一刻也没有闲着,他仍然俯首看着百姓。他创办了第一个全国性的民间扶贫团体—中国扶贫基金会,并亲自担任会长,将精力全部投入我国的扶贫济困、职业教育和老区建设事业上。

为此,他拖着年迈体弱的病躯,长途跋涉十几个省的贫困山区扶贫,呕心沥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1997年11月10日,是一个举国哀痛的日子,项南,这位伟大的革命家,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开拓者,在这一天永远闭上了自己的双眼,走完了他79载的人生历程。

噩耗传来,福建男女老少无不痛哭流涕。项南逝世后,当地的民众还特意在福建长汀河田的千年闽王庙旁建造了一个项公祠,正面立着他的塑像,以此来永远缅怀他。

“政声人去后,丰碑在人间”,为官如何?全在老百姓的口碑里,由此可见,福建人民对项南的感恩之情,敬佩之情了,福建人民永远怀念他!子孙后代永远怀念!

今日,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攻坚期、深水区,其艰巨性、复杂性前所未有,更需要无数个改革创新的项南,在实现“中国梦的民族复兴路上”披荆斩棘,“杀出一条血路”!项南同志永垂不朽!

相关内容

原创 ...
顾客违反商家规定且不听劝阻,还伸手将工作人员推倒致其手骨折。 如此...
2025-07-12 08:36:59
原创 ...
1949年5月27日,盘踞上海的国民党军队彻底兵败,解放军队伍开进...
2025-07-12 08:33:50
原创 ...
自从1840年英国用鸦片和军舰大炮打开中国国门,中国便从此进入屈辱...
2025-07-12 08:33:36
原创 ...
三家分晋是先秦时期,中华文明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重要事件。老东家晋国...
2025-07-12 08:33:35
原创 ...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向世界宣告...
2025-07-12 08:33:30
原创 ...
重文轻武的宋朝,读书人为了考取功名,不仅要做生意还要晚婚 【引言】...
2025-07-12 08:33:29
原创 ...
如果不是周边都是同行的游人,站在这家店里,还真以为是穿越到千年之前...
2025-07-12 08:33:24
原创 ...
一九五三年,我国和尼泊尔之间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冲突,原因就是珠穆...
2025-07-12 08:32:49
原创 ...
世界十大古墓中,中国占两个,兵马俑和马王堆,和胡夫金字塔并列。但在...
2025-07-12 08:32:37

热门资讯

原创 县... 社会的传统观念里提拔做官、高升是人生的一大幸事,乌纱帽戴上,身份自然水涨船高,荣华富贵、恭维尊敬、光...
原创 养...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地方各大势力为了谋取更大的利益纷纷格局自立,而曹操集团也曾是其中很不起眼的一小股...
原创 崇... 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被很多人同情。用他的一句话讲朕非亡国之君,天下却都是亡国之象。然而回顾崇...
原创 司... 每当和小伙伴提及姓氏的时候,都会鼓吹自己的姓氏有多厉害,我们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每个姓氏在历史发展进...
原创 鲁... 花和尚鲁智深,武艺高强,马战步战功夫都很高明。步战打平杨志,马战与呼延灼不分胜负,其实力不输五虎将,...
原创 李... 本文来源公众号: 脑洞时史 说起大庆油田,就不得不提起李四光的名字。 众所周知,李四光是国际闻名的地...
“早就该炸掉”?让西安居民痛恨... 三门峡大坝究竟是壮举还是败笔? 三门峡大坝,这一黄河治理史上的宏伟工程,曾被寄予厚望,期待能彻底解决...
原创 中... 说起建设者,其是对工程、事业等进行建设的人。在中文语境中,建设者经常被认为是付出了精力和劳动,并为某...
原创 清... 1912年2月,袁世凯将退位条件告知隆裕太后,隆裕当场哭晕,袁世凯当即也表现出很伤心的样子,他安慰隆...
原创 西... 清朝末年,中国人口达到4亿多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是清朝养兵数量却少得可怜,只有不足9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