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影视剧中经常会有刺客出现,他们一般身着一身黑,带着武器而来,或是为了报仇雪恨,或是为了国家大义,
每当国家危难之际,总会有一些乱世英雄,
古有荆轲刺秦,拯救平民百姓于水火之中。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也有一位颇具神秘色彩的人物,
他的一生用过几十个化名,可以说是身份成谜,但他最有名的身份则是刺客
,从归顺国民党到公开反蒋,再到策划刺杀蒋介石,虽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却被他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甚至悬赏十万大洋,也要将其捉拿归案。
一、归顺国民党却反蒋
这位神秘的刺客名叫华克之,1902年出生于江苏宝应一个富裕的家庭里面,
从小吃穿不愁的他却并没有萌生安于享乐的念头
,反而想要为国家的繁荣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华克之从小就品德兼优,深受父母、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让青年时代的华克之深受影响,立志成为有志向的新时代进步青年。在华克之18岁的时候,因为深受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影响,
他萌生了加入国民党的想法并付诸了实际行动
,想要成为像孙中山先生一样的人成为他的信仰。
那时的华克之刚从金陵大学毕业,凭借他的学历和家世,想要外出留学或经商从贸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他却并不想要。毕业后的他才华横溢,胆识俱佳,也因此得到了蒋介石的赏识,
成为了国民党的青年部长,也因此结识了不少国民党的内部高官
,前途可谓一片光明。
但是后来国民党的发展却并非像他所期望的那样,蒋介石在1927年公然发动内战,打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旗号,大肆残害共产党人和同胞,这样华克之对蒋介石非常失望,认为蒋介石违背了孙中山先生的遗愿,
虽蒋介石极力笼络,他却断然拒绝并在公开场合公然反蒋
。
华克之后来参加了一系列反蒋的活动,他公开反蒋的行为深深激怒了蒋介石,于是便命人逮捕了他。在狱中,蒋介石曾多次表示想要笼络华克之的想法,但他都不为所动,幸好有多位国民党高层官员为其求情,
蒋介石迫于压力,无奈之下只能释放了华克之。
二、组织刺杀却未得逞
出狱后的华克之不远万里来到了繁荣似锦的上海滩,这里鱼龙混杂,到处都有三教九流之人,十分适合隐藏身份。在上海活动时,华克之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们都十分痛恨蒋介石的残暴政策以及残杀爱国志士的行为
,他们意识到唯有除掉蒋介石才是当务之急。
于是他们开始策划刺杀蒋介石的行动,
很快他们将行动定在了国民党四届六中全会的时间节点,
这次会议蒋介石必定会参与。有了这个目标后,众人开始布局,他们设法筹办了一家通讯社,成为了新闻记者,以此打探蒋介石的行踪。
1935年11月1日,
国民党第四届六中全会在南京召开,他们的刺杀行动也拉开了帷幕
。枪法了得的孙凤鸣早早做好了准备,找到了绝佳的狙击地点,数百位国民党高层官员一览无余。他们本想等蒋介石等人上台致辞合照时再行动,但谁知,蒋介石竟迟迟没有出现。
等了许久,也只有汪精卫上台主持,于是,一群人临时改变了计划,杀不了蒋介石,
刺杀第二大卖国贼汪精卫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等到大家照完合照时,冒充记者的孙凤鸣丢下相机,突然大喊一声“严惩卖国贼”,连开三枪,击中了汪精卫。
汪精卫应声倒地,三发枪枪命中,虽没有击中要害,但却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不久后就离开了人世。
与此同时孙凤鸣因为未能及时逃脱,被汪精卫的护卫当场击毙
。蒋介石听说汪精卫在戒备森严的国民党党部被刺杀后,大发雷霆,命人三天内找出幕后黑手。
很快,蒋介石就查出刺杀活动的组织者是华克之,特意悬赏重金对其进行搜寻,但华克之依旧未能即使归案。于是,蒋介石将目光放在了他的同伙身上,抓住了与此案有关的所有人员及其家人,对其进行严刑拷打,
最终,誓死不从的他们壮烈牺牲,被蒋介石残忍的杀害了。
三、投奔到延安却被拒
听到这些消息,华克之被国民党人的残暴冷酷彻底的震惊到了,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内心的信念,一个视人命为草芥的政党是不值得信任的。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决定,那就是要加入共产党
,因此,他带领家人北上延安,并在那里收到了伟人热情的接见。
伟人对于华克之刺杀蒋介石的行为和勇气表现出了极高的赞赏,同时在与伟人的谈话之中,华克之也表明了自己想要留在延安工作的一项,但
谁知竟遭到了伟人的拒绝
。因为蒋介石现在四处寻找华克之,如果华克之留在延安,势必会被蒋介石以此事做文章。
因此伟人建议华克之暂时放弃刺杀蒋介石的计划,回到华南地区工作,专门从事地下党员的发展工作,从而为壮大党员队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华克之听完伟人的建议后,觉得十分有道理,
便听从了他的安排,回到了上海开展地下工作
。
华克之在从事地下工作时,为我国收集了大量十分具有价值的情报,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
为我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
,曾经还受到过陈毅将军的表扬。华克之的地下工作一直延续到新中国的成立,中央处于安全考虑,才让华克之回到延安地区继续工作。
总结
建国之后,华克之受到了之前的上级的牵连,锒铛入狱,谁想到只一关就是长达21年的牢狱之灾,直到1979年华克之的冤案才沉冤得雪。出狱后的华克之并没有选择重新回到原来的工作地,
而是应聘到了一家报社,做一名普通的编辑度过余生
。
作为新时代的传奇特工,华克之的生活可以说是跌宕起伏、危险重重,但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人民,他们随时都可以牺牲自己,
这样强烈的爱国情怀令人感到无比动容
。
生活在和平时代的人们,正是因为有许多像华克之一样的充满理想和抱负的年轻人,
他们为新中国的发展不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才形成了今天中国的繁荣与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