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打蛔虫药,应该是很多人的儿时记忆,蛔虫药也在进行着更新换代,看起来简单的制作工艺和不起眼的糖果,真的可以赶走肚子里冥顽不灵的蛔虫。别看这是一颗小小的糖果,相信曾经出现过一种“宝塔糖”,绝对是我们小时候最难以忘怀的味道。
在生活物质匮乏的年代里,我国国民基础生活环境不是很好,在城市里的人们相对来说稍微轻松一点,对农村的人来说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尤其是当农村家庭里还有几个正处于成长期的孩子的话,那保证稳定的收入,粮食储存就是很重要的事情。由于农村卫生条件普遍脏乱差,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伴随着大大小小的卫生疾病,其中蛔虫就是一个问题。
这个宝塔糖虽然可以消灭蛔虫,但这个结果是很直观的,还在蠕动的蛔虫就这样直接从身体里排出来,让人鸡皮疙瘩掉一地。到现在我们已经看不到这种糖的身影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有了更科学的打虫方式,医学技术在显著进步。第二个是这个糖果的原材料在中国的流失,让宝塔糖再也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
宝塔糖的原材料:蛔蒿,这种原材料十分特殊,在中国没有种子,这种植物只生长在北极圈内,而且制作成药的条件十分严苛,在二十年代,中国既没有设备也没有原材料,当时因为我们和苏联的关系十分要好,苏联主动提供技术和种子培育技术,中国其他地方人工培育都失败了,最后只有在潍坊实现了人工培育的计划。在苏联的技术和设备帮助下,我国成功制造出了宝塔糖。
之后,我们将种植经验推广到全国开始大面积种植。虽然制作出来了,但推广宣传也是一大难题,人们起初并不相信这种“糖果”是打虫的药,所以会有很多顾虑。经过一两年的宣传才在全国大范围的研制,售卖。最后赢得了百姓的信赖。但好景不长,这样和谐的关系并没有持续多久,中苏关系后来变得紧张了起来,自然两国之间的合作也会中断,在众多被中断的科研技术中,宝塔糖也是其中一个项目,被中断的除了制作机器还有种子的来源。
面对苏方撤资撤机器的举动,让我国药厂都束手无策,辛苦得来的蛔蒿从宝贝变成了或有或无的弃品。不过困难是打不倒我国科学家的,只会让我们越来越强,经过了好几年的努力,我国终于可以自主研发出宝塔糖。又经过了科学技术的长期努力,我国的提取技术也更加发达,找到了其他的药物替代品,蛔蒿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宝塔糖也成为了一代人的儿时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