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毛主席出访苏联,斯大林会谈时突然说:你手下有个人看不起苏联人
创始人
2025-07-10 02:33:35
0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用通俗易懂的话确立了我国的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在请客”、“一边倒”。

即我们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签署的一系列卖国条约,取消外国在我国的一切特权,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这三大原则让中国真正意义上地成为了主权国家。

不过由于国民党与美国及苏联签订的一些条约出卖了太多权益,让新中国处理起来还是有点麻烦的。对于美国可以不用太顾忌,但苏联既是社会主义老大哥,又是我们的邻国,在解决遗留问题的方式上就要委婉一点。

1949年底,毛主席为了拿回旅顺港口、中长铁路的主权,踏上了访问苏联的旅程。

苏联最初并不愿意放弃他们到手的利益,不过在主席的一再坚持以及外界的压力之下,斯大林最终同意归还,也算是一个比较好的结局。

这次访苏除了大方向的问题外,期间还出现了个小插曲,斯大林竟然向毛主席“告状”。

那是在一次会谈中,双方的交流不算很顺利,斯大林突然转移话题说道:“你们东北有个叫黄逸峰的人,你了解他吗?”

对于这突然的一问,毛主席不明所以,只是摇了摇头,斯大林接着说:噢,这位黄逸峰很厉害啊,连苏联人都瞧不起…

这个黄逸峰是谁?做出了什么事情让斯大林都记在了心里,以至于向毛主席告状?

革命学霸,营救恩来

黄逸峰1906年出生于江苏东台的一个商人家庭,家境还算殷实,他从小就很聪明,5岁读私塾,曾用5年的时间完成了12年的学业。高中期间结识了早期共产党员宛希俨,心里萌发了革命思想。

此后,黄逸峰进入过上海公学大学、复旦大学商学院学习,1925年参加了五卅运动运动,开始在实践斗争中,增长才干。同年10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渐渐成为学生运动的领头者。

1927年3月,为策应北伐军,中共上海区委决定发动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黄逸峰在这次起义中率先带领工人纠察队攻下了闸北区第五警察署,获得不少武器,立下首功,因此被选为闸北区市民代表会议主席。

这次武装起义非常顺利,北洋守军被打得节节败退,最终红旗插上了上海北站屋顶,工人阶级大获全胜。

但可惜的是,胜利果实还没有稳固,蒋介石就来搞破坏了,其于3月26日到达上海,开始秘密调兵遣将准备迫害革命者。蒋介石的亲信刘峙一进入闸北就将黄逸峰,还好当时没有完全撕破脸皮,黄逸峰很快就获释。

4月11日晚,也就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前夕,国民革命军二十六路军第二师师长斯烈奉命邀请周恩来前往第二师师部商谈重要事宜。

鉴于当时的局面已经非常紧张,周恩来身边的人都劝他不要去,但周恩来考虑到去了还有一丝希望和平解决,因此不顾危险毅然前往。然而他们一到达第二师司令部就遭到了扣押。

这点在电影《建军大业》中也有过还原,席间周恩来怒斥斯烈的一番言语慷慨激昂,让人热血沸腾,不过现实中周恩来能得以脱身,除了这番壮语让斯烈幡然悔悟外,也有黄逸峰等人的帮助。

4月12日凌晨,江浙区委罗亦农得知周恩来被扣后,马上致电黄逸峰,让他立即找人营救。

黄逸峰本来在指挥工人纠察队,听到这个消息马上把工作交给了别人,他知道眼下的实力没办法硬冲,因此想来想去就揣了把手枪去找二十六路军党代表赵舒。

赵舒是国民党左派,心中一直希望国共合作,同时他也是斯烈的上级,这两点都非常重要。他得知黄逸峰的来意后,立即动身前往第二师司令部。

黄逸峰与赵舒进门时,正听到周恩来训斥斯烈,斯烈虽低头表示愧疚,但一直没有要释放的意思。赵舒见状,把斯烈叫到另一个房间交流了好一阵,黄逸峰则站到了周恩来身旁,手中紧紧捏着那把手枪。

半晌斯烈才出来改了主意,向周恩来致歉,于是被蒋介石密令扣押的周恩来脱身了。

多次被捕,赤心不改

1927年6月,黄逸峰奉中共江苏省委委派,化名黄国材前往南京,担任中共南京地委书记,可惜被叛徒出卖,到职仅一个多月的黄逸峰被捕,按照当时的情况,凶多吉少。

幸运的同年8月蒋介石被多方势力逼得下野,各方都在争夺权力,没人顾及黄逸峰,黄逸峰得以保释出狱。

出狱没多久,黄逸峰就接到上级命令返回家乡帮助创建中共东台县委,开辟地下工作。1928年3月下旬,他在组织农民暴动时再次被捕,这次一共有三名同志陷入敌手。

三人在被押往南京的途中统一好了口供,不管敌人怎么严刑拷打都没有吐露丝毫秘密,因为敌人没有掌握到确凿证据,最后把另外两人放了,而黄逸峰被判刑十个月。

黄逸峰出狱后与组织失去了联系,恰逢泰国华侨新民学校在上海招聘教员,黄逸峰为了生活下了南洋。

到了异国他乡,黄逸峰的革命热情依然不减,组织进步教职员成立了“曼谷学会”,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因此他先后三次被捕,最终被泰国驱逐出境。

黄逸峰无奈辗转到新加坡华侨中学教授国学,在传授学业的同时依然在宣传革命思想。

外面的世界再好,始终不如祖国,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后,黄逸峰重新踏上了祖国的土地,第一时间就是寻找组织,可惜几次都未果。凭借自身的学识,他化名林敏考入了京沪、沪杭甬铁路局机务训练班,毕业后就在铁路局工作。

他的组织能力是真的强,再次发起成立了铁路青年社,发展出一大批进步青年声明要抗日,但也因此被国民党盯上了。

1936年黄逸峰又一次被捕入狱,国民党陈立夫对他非常赏识,想要拉他加入,不过黄逸峰拒绝了。这次由于他是化名,没有暴露身份,所以很快就被释放了。

从1927年闸北第一次被扣押算起,黄逸峰10年间先后7次被捕,进过国民党大牢,也被外国人虐待过,但他始终没有屈服,依然坚定地保持那颗赤心。

教书育人,不畏强权

离开铁路局工作后的黄逸峰再次走向教育岗位,先后在沪江大学、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广西大学等高校任教,不过他心里始终还是希望能为抗日贡献力量。

1938年底,国民党成立了战地党政委员会,由李济深负责,黄逸峰在他人的引荐下结识了李济深,凭借自身的才能获得赏识,当即被任命为少将设计委员。

次年战地党政委员会决定在全国各地开设分会,黄逸峰主动请缨返回老家苏北,由于苏北的日寇比较密集,其他人都不敢去,此刻黄逸峰的行为与他们正好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勇气让蒋介石很欣赏,提升他为鲁苏地区战地分会中将委员,还号召大家向他学习。

苏北当时的形势非常复杂,光是国民党的武装力量就有三派: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李明扬、江苏税警总团司令陈泰运,三方都拥兵自重,互不买账。

黄逸峰在与新四军取得联系后,就利用自己的委任状在各方势力中周旋,拉拢了李明扬、陈泰运,使极端反共的韩德勤势单力孤,从而为新四军打开了局面。

1941年3月,黄逸峰在陈毅等人的介绍下重新入党,并出任新四军“联抗”部队司令员兼政委,算是正式归队了。

在抗日战争结束后,黄逸峰先是被调往山东,后又派去东北,因为他有过铁路部门工作的经验,所以被任命为东北铁路局副局长兼铁路学院院长、东北野战军铁道纵队司令员等职,一边培养人才,一边率部冒着炮火抢修桥梁铁道,保障部队的运输,是全军名副其实的“开路先锋”。

当时的东北铁路是由中共与苏联共管的,有很多苏联工人在此工作,虽说大部分苏联人是友好相处的,但碍不住有些害群之马,其认为是在帮助我们,因此高人一等,爱做一些轻薄之事,一般干部是敢怒不敢言。

但是黄逸峰没有管那些,在一次宴会上看到苏联人公然调戏中国女子,他愤怒地当场喝止,那名歹徒当时悻悻不敢多说什么,没想到转头就倒打一耙说是黄逸峰看不起苏联人。

那人添油加醋的说法传到了斯大林耳里,因此有了开头那一幕。后来主席经过调查,将事情的原本情况告诉斯大林后,对方就没再说什么了。

从此事中我们能看出来,黄逸峰真的够硬气,敢为人所不为!

再为学者,传奇一生

此后的黄逸峰担任过上海铁路局局长、华东军政委员会交通部部长、华东交通专科学校校长,最神奇的是他晚年负责重建上海社科院,专注研究洋务运动、中国近代经济史,出版了多部著作,引起轰动。

由书生变将军,再从将军到学者,加上他7次入狱最终安然脱身的经历,绝对是传奇中的传奇!

1988年11月27日黄逸峰在上海病逝,享年82岁。

我们现在的人真的很难想象那个年代的人革命意志有多强烈,就像黄逸峰,他面对各种严刑拷打从没动摇过,即便脱离组织近十年仍然保持一颗革命的心,一有机会立刻归队,从没说过自己的困难委屈。

这样的人,我敬佩!

相关内容

原创 ...
《唐朝诡事录2》宋阿糜身份是段轨后人,自小在太阴会长大,成年后嫁给...
2025-07-10 04:33:49
原创 ...
1938年春天,正值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处境最艰难的时刻,之前一直...
2025-07-10 04:33:33
原创 ...
1956年的冬天异常寒冷,一场瑞雪让整个北京城银装素裹,分外美丽。...
2025-07-10 04:33:31
原创 ...
在中国历史上,“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君臣共患难,不可同富贵”这...
2025-07-10 04:33:31
原创 ...
越王勾践,历史上被赞誉为卧薪尝胆的英雄,他的坚韧不拔和反败为胜的故...
2025-07-10 04:33:14
原创 ...
太监这一特殊群体在历史上扮演着独特的角色,他们经历酷刑后被迫进入宫...
2025-07-10 04:32:56
原创 ...
在明朝时,我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生产效...
2025-07-10 04:32:53
原创 ...
1947年5月16日清晨,孟良崮的枪声已经不在像前两天那么密集,第...
2025-07-10 04:32:43
原创 ...
? ?在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委任商鞅为左庶长,开启了秦国内的第...
2025-07-10 04:32:37

热门资讯

原创 如... 如果美国和苏联不参加二战,中国能够单独打赢日本吗?这是网上热议的一个话题,然而正当所有人都为此争论不...
原创 关... 公元214年,刘备攻打西川的雒城遇到困境,军师庞统被射杀。刘备急忙召诸葛亮、张飞、赵云进川作战,荆州...
原创 1... 1980年冬的一天,河北省鸡泽县武装部军械库一位名叫“郜怀明”的临时工,持枪窜到66军炮兵团进行反革...
原创 唐... 张果老,名张果,是唐朝时期甘肃著名的道士。他在李渊起兵时就闻名遐迩,但因志于修道而不愿涉足战乱。多次...
原创 1... 1955年我军大授衔时,有不少国民党起义将领也都有军衔,比如陈明仁、陶峙岳、董其武,都是上将。 不过...
党史故事 | 扶眉战役:打通进... 194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在东起咸阳、西至宝鸡、北抵西兰公路、南依秦岭北麓的广大地区,...
原创 生... 秦叔宝是一个历史极难评价的人物,他在小说里和现实中有着明显的对立:小说里,他侠肝义胆两肋插刀,人赠外...
原创 诸... 诸葛亮,这位三国历史上被誉为“睿才星君”的人物,他的智慧、谋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尽管他才华横...
原创 1... 19年前,我国驻肯尼亚大使馆收到了一封来信,信中说,她是郑和下西洋船员的后裔,希望能够寻求中国的帮助...
原创 宋... 公元1127年,金军南下,俘虏了宋朝徽钦二帝,灭掉了北宋。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的亡国之祸,史称靖康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