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身为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的女皇帝,武则天最初只不过是唐太宗的才人,并没有得到这位皇帝过多的宠爱,却获得了唐高宗李治的万般宠幸,并被其封为皇后。他不仅曾经协助唐高宗处理各种国家政事,把持朝政30年后,67岁时,她又登上皇位,并将唐朝的国号改为周,成为我国封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女皇。
武则天执政将近半个世纪,曾经创造了很多辉煌时刻,然而,这位女皇帝在史书中却是一个十分毒辣之人,她为了一步步掌握更多皇权,就连儿子女儿都不放过。在史书中就有记载,武则天对待自己的孩子毫不手软。关于武则天的说法褒贬不一,也有很多人质疑她是否真的害死自己的孩子,不过,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考古研究者发现了一座古墓,这座古墓的墓碑上所写的内容引起了不少研究的关注,因为这些内容和武则天儿子李弘有关,墓碑上到底是什么呢?
忠贞之士的悲痛
在陕西出土的这座古墓奇墓,主人就是闫庄,此人是唐朝时期的人。这个人在史书上并没有过多的记载,可以查询到的是,他曾经在生前是东宫的幕僚,也就是当时太子李弘的幕僚。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生下的第一个儿子便是李弘,虽然是一个非常贤德之人,从小便被父母寄予厚望。这位太子最终的结局并不好,在壮年时暴毙。有一些历史研究者认为,这位太子的去世可能是因为生病的原因,不过,闫庄坟墓上的墓志却记载了与人们猜测不一样的东西。
因为在这座古墓上的墓志内容有让人非常费解的两句话“积痗俄侵,缠蚁床而遘祸;浮晖溘尽,随鹤版而俱逝”,这两句话原本是对死者悼念的,只是这两句话中的蚁床、鹤版是非常奇怪的。
有一些研究者分析认为,太子的病床被称之为蚁床,而太子的棺材则被称之为鹤版。若是将这两句话翻译过来的话,就不难发现身为太子幕僚的他,正是因为太子的死亡使其十分忧伤、悲愤,在这种抑郁悲愤的情绪中随太子死去。
自古以来便有一些忠贞之士,因为他们对主子特别效忠,总是做出一些让人万般感动的事情,但是从这位墓主的死亡的情况来看,他的死亡日期和太子死亡日期不到一年,按照一些史书的记载,这位太子是病重死亡的,按理说作为他的门客,不应该有如此悲愤的情绪,为什么闫庄如此悲痛抑郁呢?
史学研究者的推断
墓碑的记载内容让一些研究者大胆地做出推断,他们认为闫庄之所以会如此悲痛,有极大的可能是太子并非正常死亡的,极有可能是因为在政治斗争中展昭失败,被人为陷害的,对太子一向忠心耿耿的闫庄,在见证了这些历史事件后,十分悲痛忧伤。还有一些研究者指出,或许当时身为太子门客,闫庄之所以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死亡,就也极有可能是人为的,幕后凶手最大的可能便是太子的亲生母亲武则天。
关于这位太子的死亡原因,在历史领域中一直都没有确切的定论,他的死亡一直存在谜团。在不同的史书中,关于李弘太子的死亡原因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有的内容记载的是,他病故也有一些内容记载的,是被武则天赐了一杯毒酒。关于后者这种说法从闫庄墓志来看确实是有可能的。
残酷的权力之争
事实上,李弘在生前几年的时间里,一直和武则天之间的关系都处于十分微妙的状态,作为曾经颇受武则天看中的孩子,又加上他是武则天的长子,自然是深受其喜爱的,而皇帝李治也是对他百般宠爱。
因此,从一出生他就生活在万般宠爱之中,甚至父母为他铺好了一条通向储君之位的路。在他4岁那年就被立为太子。太子之位的争夺向来都是非常残酷的,他成为太子的那一刻,也就预示着未来必然是要面对许许多多的争斗。这位太子却是十分仁孝,没有武则天那种雷厉风行的风格,他一向待人宽厚仁慈,对众多大臣也是十分礼敬,又能体恤到百姓之苦,在唐朝我朝廷之中有极好的评价,即便其去世之后也经常受到人们的怀念。
随着他一天天长大,和武则天之间的关系也渐渐紧张,他的仁厚让武则天极为不满,而武则天又是为了权利不顾一切的人,两人之间的间隙越来越大。在面对权力的时候,他却非常照顾亲情,特别是为姐姐求情这件事,虽然得到唐高宗的赞许,但是却成为武则天的眼中钉。
眼看着自己的儿子一天天长大,也是名副其实的未来储君,意味着武则天手中的权利,或许就要让给自己的儿子。虽然这位太子十分仁厚,但也十分聪明有主见,他当上皇帝后自然是不容易受武则天的摆布,眼看着他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一心想要天下的武则天自然是不允许的。
总结:
在面对至高无上的权利时,武则天就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不放过,孩子成为其最大的敌人,如果她想要得到权力的话,就必须要除去李弘。面对这种抉择,武则天最终选择了自己,以至于年纪轻轻的太子骤然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