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源的矿山监管领域,如今迎来了智慧“千里眼”——无人机智能巡查系统。这一系统宛如一位敏锐的守护者,悄然升空。它凭借先进的传感器和高清摄像头,能够全方位、无死角地对矿山进行巡查。无论是险峻的山坡,还是幽深的矿洞,都能清晰捕捉到每一个细节。通过实时传输的画面,监管人员仿佛拥有了一双透视的眼睛,可及时发现违规开采、山体滑坡等潜在风险。无人机智能巡查系统大大提高了矿山监管的效率和准确性,为罗源的矿山安全与生态保护筑牢了坚实的防线。
8日上午,在罗源县霍口畲族乡政府的水泥屋顶上,一架装着“小电脑”的无人机接到指令,沿着设定好的路线在矿区上空巡逻。而在几十公里外的罗源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办公室里,工作人员盯着大屏幕,上面清清楚楚地显示着无人机拍回来的实时画面——哪里动了土,哪里有可疑车辆,哪里地底异常发热,都被系统自动标了出来。这一幕,意味着罗源县对矿山的监管,正式用上了高科技的“千里眼”。
过去,守着罗源这片山区的执法人员可没少犯难。山高林密路难走,靠人两条腿去巡查,效率低不说,死角还多。到了晚上或者藏在角落里的偷挖盗采,想取证更是难上加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罗源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创新引入“无人机智能巡查系统”。这系统本事不小:无人机能自己飞、自己充电,按照排好的班次定时起飞巡逻;飞到地方,它搭载的“聪明大脑”AI系统能自动分析拍到的画面,发现不对劲就立刻“报警”,还能把拍到的问题照片、位置信息直接推送给执法人员。从发现到取证,全程基本不用人操心,真正实现了24小时“不打烊”的空中盯防,极大提升了监管效率和巡逻覆盖范围。
“这‘小飞机’可真是帮了我们大忙!”霍口畲族乡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说起这套系统,语气里透着高兴。以前那些靠人走不到、看不清的地方,现在无人机的“火眼金睛”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它不仅能全天候盯防,更能精准地“指”出问题在哪,拍下的照片、视频就是铁打的证据,让执法更有力、更硬气。
罗源县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干部周志告诉记者,“天眼”工程将继续升级。“我们打算让无人机巡逻的范围再扩大些,覆盖更多矿区。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优化AI算法,让这套系统的‘大脑’更聪明,守护好罗源的绿水青山。”(记者 任思言 通讯员 黄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