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枪是最主要的冷战兵器之一,综合威力大,是“十八般武器”之一,“四大名器”之首,被称为“百兵之王”。在唐军编制中,长枪是主流。《太白阴经》记载:唐军一支12500个作战人员组成的军中,要配备12500条长枪、2500面牛皮盾、2500张弩、12500张弓、2500把陌刀、各种箭枝70余万支、佩刀10000口,外加盔甲7500领。
一个标准的宋代叠阵约3200人(含有搬运拒马的200人)。其中步兵主阵有披甲长枪手502人,神臂弩手302人,弓手202人,左右两翼各有弓弩手281人,左右肋骑兵各有261人。可见在宋军编制中,长枪也是最主要的武器配置。
但是枪术在十八般武艺中比较难学,不易掌握,俗语:“年棍,月刀,久练枪”。既然不易掌握,那为何还能成为最主要的装备呢?这是因为枪长而锋利尖锐,使用灵便,枪头刃可刺可斩,可刺穿盔甲;枪杆抓住,可格挡兵器,也可棒打或投掷杀敌,威力比棍棒类钝器强,特别是在兵团作战中,长枪便于结阵,密度更大,具有别的兵器不可替代的优势。
宋朝武将姚仲,就试图用大刀替代长枪,结果却悲剧了。
绍兴32年(公元1162年)4月,金人入侵,原州被围,吴璘命姚仲率领德顺之兵前往救援。姚仲列阵时以“敢死士锁足行马间,持大刀为拒”。所谓的阵就是宋朝最常用的叠阵,标准的叠阵人数前文已经介绍过,列阵方法一般是最外层放拒马,然后就是布置长枪手,再配合弓弩手。长枪手除了保护弓弩手外,还要保护拒马。只不过这次姚仲将长枪换成了类似偃月刀的那种长柄大刀。
姚仲大概是要学岳飞堰师大战金兀术那样用达大刀砍马腿,谁知金兵也学乖了,他们先下马步战,赶走宋军骑兵,然后金军用长枪阵突破宋军拒马,后用强弓扩大战果。在金军长枪加强弓打击下,姚仲虽然依靠亲兵拼死抵抗,还是惨败。更为讽刺的是,大败之下,宋军最终还是依靠剩余的长枪兵和弓弩手配合布成传统的叠阵,才勉强遏制住了金军的攻势,没有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此战宋军伤亡惨重,阵亡统领官7位、将官30、队将73。吴璘本想杀了姚仲,但念在他跟随自己三十余年,立下战功无数,最后只是剥夺了姚仲的兵权,下狱拘管。
一次大刀替代长枪的试验就这样匆匆落幕,而长枪在兵阵中的地位也愈加稳固。
率三百骑兵横扫契丹数万人的军阵的绝世猛将,竟然被三个小卒谋杀
唐玄宗皇帝没当好,却是个艺术大家,还为“脏唐”出了一份力
团长、政委因贪污叛逃,是高敬亭被错杀的主要原因之一
盘点1955年授衔,获授将军衔的国军起义人员
司令和政委争执不下,东野首长支持韩先楚,成就“旋风司令”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