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孩子不太适合干咱们革命,有反骨,你需提防啊!”这是主席第一次见到郭炳生后对彭老总说的话。
前言
彭老总一生征战无数,手下将领也有很多。其中最让他气愤加惋惜的就是郭炳生。
虽然从主席第一次见到便说此人需要提防,但是他还是不愿怀疑手下的人。
但是直到事发之时,彭老总不得不承认主席说的是正确的,眼光毒辣,此人确实叛变了。
从那以后的许多年,他都耿耿于怀于郭炳生的叛变。
一、彭德怀
与我国近代的大多数将领一样,彭老总也是出身在一个比较贫苦的家庭中。没有受到过高等教育的他,在16岁便投身于革命了。
正值当时湘江起义,彭老总便前往湘江的部队中去了。
也就是在此时他认识了郭炳生的父亲并与他成为好友这才有了后来的一系列事情。
彭老总的一生战功赫赫。并且论资历,也是在这些将军中数一数二的。
他领导了我国八大起义之一,并且是以首要领导人的身份参与的。单单这一项就已经超越许多将军了。
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彭老总带领部队发动了在我国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百团大战。并且在彭的指挥下取得了完美的胜利。
百团大战是我党在华北地区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并且持续的时间最长的战役,此战之后狠狠的打击了日军嚣张的气焰。
此战结束后,震惊了国内外就单单这一项军事成就,就已经让很多人望尘莫及了。
并且在新中国成立后,他又率领志愿军部队前往朝鲜,参与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是我国成立后第一次参与外战,也取得了重大胜利。
虽然他不如其他的将军们参与革命时间早,但是他的成就一点也不少。
主席曾经写诗称赞过他的骁勇善战:“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二、何为得力爱将
彭老总正与手下将领激烈地讨论着突破战略,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大家都疲惫不已。
这时一名警卫员闯进,把一封电报交到彭老总的手中。
此份电报的大致内容就是我军的一位将领反叛,当彭老总视线下移看见了最下面的名字时。差点气的一口气没有喘上来。
赫然的三个大字——郭炳生。
那么这郭炳生又是谁呢?
他是当时彭的得力爱将之一,不仅如此他还是彭的恩人之子。怎么回事呢?
原来郭炳生的父亲与彭老总是旧识,并且在临终前将儿子也就是郭炳生交给了彭。
在当时湘江起义时,彭与郭炳生的父亲在一起参军,并且郭炳生的父亲还是当年彭老总的班长。
两人志同道合很能聊得来,直到后来在一次战役中彭不幸遇难是郭炳生的父亲出手相救。对此彭一直铭记于心。
也因此他们的关系日渐亲密了起来。但是这位老班长命运坎坷,在一次疾病中不幸去世。
临终前,他将唯一的儿子交给了好兄弟彭老总,请他代为抚养。说完便撒手人寰了。
彭当然立即就答应他,并承诺一定会好好的养育老班长唯一的后代。事实也就是如此。
后来彭一直将他带在身边,并让他进入部队、参加革命。没想到他却在背后给了彭老总一枪。
其实早在之前,主席第一次见到此子的时候就告诫过彭。他说:“此子有反骨,不适合干咱们革命,你要提防!”
当时的彭并不相信,也他一直拿郭炳生当自己的亲儿子所对待。军队内部的人都知道彭老总有一个骁勇善战的干儿子。
对于主席的话,彭也只是当不了解郭炳生从而才得出如此结论。
遥想当年第一次见到郭炳生的时候,他瘦弱不已、也因为战争所导致的长时间营养不良导致他身体也十分不好。
对此,彭很是心疼,后来一直带在身边悉心教导、并且让他出国留学。
因着在外学习的知识再加上彭的熏陶,使得郭炳生一战成名,首战告捷。也奠定了他当时在军中的地位。
因为骁勇善战、有勇有谋并且加上彭的帮助,他在军中很快名声便传开了。
并且在当时,彭的手下无一人可以比得上他,对于这个干儿子彭是无比信任的。
在彭对他如此信任的情况下,他又为何要背叛呢?
三、步枪扫射
虽然当时郭炳生打仗很是勇猛,在军中也渐渐升官,但是随着他职位的变化。军中也开始流出关于郭炳生的闲言碎语,这是为何呢?
原来,因为当时军中大多数人都是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但是由于有彭的帮助他可以出国留学。
所以他就开始居功自傲,并且随着他又打了几次胜仗便开始自高自大、目中无人了起来。
他开始无端训斥下属、谁若是不对他的心意他就开始动辄打骂。
并且他十分排斥部队的政治思想教育,不仅如此他还向属下传播思想教育没用的负面思想。导致他的下属也都开始学习他的不良思想。
正所谓:“上行下效”这也导致他带的部队开始慢慢的不注重一些规定起来、变得散漫没有纪律。
当时的红军队伍中有着严格的纪律,可是郭炳生仗着自己“劳苦功高”从不放在眼里,不仅打骂士兵而且还在公开场所埋怨军队政治课的无用。
对于缺席政治课对于他来说也是家常便饭。虽然彭老总派人前去给他做思想工作,并且他自己也写下了保证书。
但这一切不过都是掩饰太平罢了。这时的郭炳生心中早已经滋生了反叛的念头。
因为在之前的一次与国军的对战中,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任务完成的不好。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也是主帅战略不得当。
对此特派人前来与郭炳生进行约谈,虽然他表面应下。但是他的内心已经开始不满起来。
尤其是之后接连几次战斗,国军来势汹汹。郭炳生逐渐没有了战意,开始变得消极了起来。
甚至说出:“革命没有出路”这种非常消极的言论。当时的郭炳生还是一军之帅,不难想象此言论会给士兵带来怎样的影响。
于是他开始渐渐与国军接触,对方得知他与彭的关系以及在军中的地位。立刻开始用各种物质诱惑他。
当然他没有抵挡得住诱惑,在一次战役中他带领手下投奔了国军。
听到这个消息彭悲痛不已,他强忍着心痛说到:“格杀勿论!无论是谁,都格杀勿论!”
后在战场上遇到郭炳生,为了处决叛徒。士兵们站成一排进行扫射,众人齐放枪,将郭炳生打成了筛子。
事后彭唏嘘不已,找到主席说到:“怪我,是我用人不明!”主席却很坦然道:“不是你的问题,怪他自己心术不正!”
结语
他之所以走到这一步,只能说完完全全都是他自己咎由自取。如果他不居功自傲、踏踏实实的搞革命,不会落得个如此惨烈的下场。
郭炳生被击毙的时候只有25岁,说明他年仅25岁便已经是一师之帅。这个高度可能是很多人一生都达不到的高度。
可是他却不知感恩、不求上进、贪恋荣华富贵,只能说贪婪必使人灭亡!对于一个背叛国家的人,决不轻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