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开国大典,为何照片上只有五位元帅?又为何提前三个月举行?
创始人
2025-07-08 22:03:31
0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55分,一支车队从中南海东门开出,到达天安门的新中国领导人沿着城楼西头的古砖道楼梯大步向前,准备宣告一个新时代。在这一天前,其实天安门西侧早搭设了一架土电梯,但新中国的领导人没有乘电梯,他们要用自己的脚板登上天安门城楼。

毛泽东与18年前在中央苏区的“开国大典”上一样穿着中山装,只不过那时是布衣,今天是黄呢子,56岁的毛泽东自然走在这支队伍的最前面,比毛泽东大7岁的总司令朱德紧随其后,之后是比朱德小12岁的刘少奇,与毛泽东同岁的宋庆龄以及其他领导人按顺序一一跟上。

在场的记者早在久久等候,用相机记录了很多宝贵的历史镜头,苏联专程派出的记者也用先进宝贵的彩色摄影机记录下了这一天的影片。也许那天的记者们也和今天的我们一样发出疑问:怎么开国大典上没有看彭德怀老总?十大元帅为何只有五位?为什么此时举办开国大典?为什么还没解放全国就举行了开国大典呢?

开国大典里十大元帅有五大元帅没参加

天安门城楼上朱德总司令讲话时,刘伯承、陈毅、贺龙、罗荣桓喜笑颜开,军队与群众水乳交融,领袖与万民同堂齐乐,场面壮观,气势恢宏。可是城楼上风云际会,大家不易觉察的是,我们军队中统帅,重量级泰斗,有没有悉数在场呢?虽然十大元帅是1955年评定的,但是从历史影像中,我们是可以看到朱德、陈毅、贺龙、刘伯承、罗荣桓的,那还有5位大帅呢?

资历仅次于朱老总的彭德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在兰州的“三爱堂”大院里,彭总在司令部兴奋急切,驻守在收音机旁,通过收音机和全国人们一起分享着革命理想达成的这一刻。在激动之时,他仍不忘军事部署,一面还为解放新疆大西北继续吹响了强有力的冲锋号角。

1949年,林正值壮年,时满42岁。作为四野的最高军事统帅,正忙于四野南下的战斗,由于中央需要四野派人参加首次政协会议,林决定由罗荣桓政委代表参加。

徐向前呢,解放战争的极度紧张与辛劳,让这位原本就旧疾在身的将领病倒了,他不得不服从党中央对他关怀的安排,前往青岛治病。他和彭老总一样,在青岛用一个老式收音机听北平现场“直播”呢。这难以自已的时刻,他激动的难以平复,却屏住呼吸听着。而19天以后,他将被任命为首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参谋长。

还有聂荣臻,他虽在天安门现场,可他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大典的细节上,还要集中在阅兵上。他安排了开国大典的许多事宜,要多次登上天安门布置,虽然当时没在天安门城楼,但是这条路,这个城楼,他已经彩排过不知多少次了,此外,指挥阅兵预演更是不能没有他。毛泽东宣布共和国成立的时候,他正站在金水桥畔迎候朱总司令检阅,那威武不凡、雄姿英发的身躯,已经成为了广场群众和解放军将士眼中靓丽的风景。

而叶剑英,在前一个多月,被调往中共中央华南分局,肩负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一职。叶剑英同样作了一名“听众”,他在赣州革命老区听广播的,据当事人回忆,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叶剑英的眼睛没有离开过收音机,似乎把收音机当成了电视机来收看而不是聆听。赣南老区这个曾经苏维埃政府的首都所在地,而他在此听着广播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平举行着盛典,此时此景,或者对叶帅来说也会有一种恍如隔世般的激动和欣慰吧。

开国大典时间的确定和斯大林一段话有关

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颇有几分“现实”,其制定的国策从“本色”上,是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却也没有排除和国民政府的往来。

原因何在呢? 原来斯大林不相信中国共产党人能取得天下,能以小米加步枪的实力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他认为“美国人将会全力以赴地扑灭中国的起义”。所以,斯大林曾经劝说毛泽东与蒋介石和解,与蒋介石建立某种联合政府。

出于这样的考虑,斯大林一直与蒋介石保持着正常的政治和经济往来。 然而,我党以风卷残云之势席卷全国,逐渐改变了斯大林的观点。斯大林乐见其成,立即采取了很现实的立场,于1949年5月30日,他召回已南迁到广州的大使,完全放弃对国民党残余政权的支持和利用。

这的确是一个十分客观的问题,国家利益高过一切,这也是世界历史和未来发展中亘古不变的道理。解放军攻占南京之际,国民党溃兵南下,苏联大使跟随国民党政府,一同搬迁到了广州,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各国的使节都留在了南京。新中国建立之后,苏联首先承认中共新政权,并立即建立外交关系,而美国,直至70年代末才承认新中国。

在中国共产党人看来,争取苏联及东欧各国对即将诞生的新中国的支持,具有非常意义。特别是苏联,在东欧各国中是社会主义先锋,开创了社会主义纪元,“老大哥”一样的存在,号召力很强,军事实力甚至让美国也非常忌惮。那个时代,苏联和美国制霸全球,是唯一把对方当成对手的世界两极大国。还有苏联与中国接壤的疆域甚为绵长,并紧邻东北防线,掌握外蒙古风向,因此保持与苏联的良好的同盟关系,争取苏联的对我国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中共中央决定派秘密代表团访苏拜会斯大林,就建立新中国等有关问题向他请教,听一听苏联同志的意见。

斯大林面对中国革命胜利的快速到来,也很想与中共领导人进行沟通。1949年初,苏联方面专门发电邀请毛泽东访苏,就重大国际问题和中国建国问题交换意见。后来,斯大林鉴于中国的战争还在进行中,开国工作万事纷纭,觉得毛泽东不便出行,便专电请毛泽东留在国内主持大局。这样,刘少奇作为代表,进行了秘密访问的任务。

1949年7月2日,刘少奇、高岗、王稼祥等一行秘密启程,从东北赴苏联访问。

毛泽东对斯大林有所了解,知道他是一位强硬派的领导人,有时听不得别人的意见,自我主张比较强烈。但新中国在内有国民党穷寇、外在资本主义新兴军事列强的背景下成立,急需斯大林的支持。因此,代表团临行前,毛泽东再三嘱咐,要求对苏联党和同志一定要尊重友好,特别对斯大林同志,对他的建议和意见,一定要认真分析,多加吸取,尽最大可能地做到“虚心、友好、学习”。

苏联毕竟搞了十几年社会主义,确实有许多值得中国学习的东西。 没有想到,斯大林对刘少奇的秘密来访,表达了非常诚挚的欢迎,其个人态度也反映到苏联这次的接待安排和会晤规格上,层次非常高,对我党领导人一行释放了很大的诚意。

中国同志面对如此热情始料不及,却也完全在情理之中。 斯大林、米高扬等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依次站在门口迎候中国客人。宾主握手问候后, 双方气氛十分热烈友好。

接下来会谈中关于中苏关系,斯大林答应,新中国一旦成立,苏联将会立即在世界上公开承认。他特别强调,1945年苏联政府同国民党政府签订的中苏条约是不平等的,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即可来苏联访问,待毛泽东同志来莫斯科后再解决这个问题。他还解释说,苏联在旅顺港的驻军可以为中国防卫美国和国民党的入侵,显然,他的潜台词是:希望苏联驻军仍然留在旅顺。

斯大林虽然滔滔不绝,但很多局势分析讲的很中肯,很有针对性,对中国有实际意义。因此,中国代表团的同志一直认真听着、记着,没有插话。看着斯大林讲得差不多了,代表团团长刘少奇立即接过话题谈到了未来的世界发展格局和局势。

中共代表团这次有备而来,当然要听一下斯大林的总体意见,更要就一些具体问题交换意见。所以,斯大林讲话一出现停顿,刘少奇说:“尊敬的斯大林同志,您刚才的讲话使我们很受启发。您的不少建议和意见对我们新中国的建设有很大的作用。斯大林同志,我们还想请您解答几个问题。”

“什么问题?你们尽管说,我会尽量回答的。” 斯大林一派胸有成竹的样子。

刘少奇说:“我们中国同志非常关心这样几个问题:会不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国际局势前景将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国际共运和工运形势如何?防止战争和争取和平建设的可能性有哪些?”

这些问题显然常在斯大林的思考之中,但中国必须了解他的看法、他的态度,以便有所应策。斯大林听后微微一笑,又一次侃侃而谈。斯大林认为,近期发生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各国人民刚从法西斯战争的灾难中摆脱出来,战争造成的创伤还没有得到医治,一般不会发生战争。只要各国人民不愿意打仗,战争就打不起来。我们应当发动人民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只要人民不受骗、反对战争,战争狂人是很难得逞的。国际间各国人民团结起来,加强合作,友好互助,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是维护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这个思想在毛泽东后来的文章中有过明确的体现。

7月27日,斯大林在孔策沃别墅再次设宴招待中共代表团。 斯大林依旧非常高兴,谈话的氛围也非常好,他多次劝刘少奇等人品尝当地的风味,比如格鲁吉亚风味的羊肉汤、红菜汤及烤羊肉串。

会餐中斯大林对刘少奇说:“中国共产党在多年艰苦奋斗中,茁壮成长,拿人的一生来比方的话,青少年的时光已经过去了,目前已是成年了。它在斗争中成长起来,在政治上已经是成熟的党了!中国共产党在实际斗争锻炼中培养出了优秀的干部,你们都在实践中得到了新的理论,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非常了不起。”

说完后,斯大林端着酒杯离开餐桌,到宴会厅的另一角,来回踱了几步。忽然,他又转回中共代表团成员身边,神情略带伤感地说:“苏中两党的团结友好是重中之重,对其他国家的革命是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和意义的。我斯大林在不在这世界上存在,两国都是应该是团结的。我们之间的团结,是与世界革命和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的,这具有重大意义。”

充满情感的话语,感动了中共代表团的成员,他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斯大林同志,愿您永远健康!”

斯大林有些激动,连忙说:“谢谢中国同志的良好祝愿!但人总是要死的,斯大林也不例外。”接着又说:“刚才,我说中国共产党成熟了,并不是客气话。革命的中心由西方移到了东方。你们在半殖民地的国家取得了胜利,是很了不起的,很多国家都要向你们学习。”

刘少奇见斯大林态度真切诚挚,又提出了要求苏联派一些技术人员,帮助中国恢复国民经济工作,并研究新建项目问题。斯大林比较爽快,他答应向中国派专家,但要求中方保证为苏联专家提供优厚的工作、生活条件;到中国工作的专家家属的生活费用,也必须由中方承担;苏联专家如果犯了错误,一律由苏联方面来处理,中方无须过问。

为了向苏联学到更多的东西,为了马上将军事斗争顺利过渡到国家治理,刘少奇在逗留莫斯科期间,还访问了苏联外交部、国家计委、国家经委、财政部、国家银行、外贸部、化工部等,并同这些部委的负责人进行了交谈,了解了国际形势和外交斗争、苏联的经济计划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以及各部门的职能和作用等,为新中国下一步谋划做好大量的调研工作。

回到中国前,斯大林再一次和刘少奇来到孔策沃别墅做客。 好客的斯大林,亲自领着刘少奇游览了别墅的全景。 席间,刘少奇有些激动地说:“斯大林同志,由于国内的工作很忙,我们得赶快回国了。苏联给我们很大的支援,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是永存的!” 斯大林点了点头。饯行之宴参加的人不多,是一种家宴形式,气氛格外亲切和谐。

吃着吃着,斯大林想起了一件事,便问刘少奇:“你们打算在什么时候宣布成立中央政府?”

刘少奇按照中央原定的方针如实相告:目前我们正集中力量解放华南各省,计划1950年1月1月1日,正式成立中央政府。

斯大林思索一会儿说:“国民党政权实际上已不复存在了,你们已解放了大部分地区,掌握政权的一切条件已经有了基础。解决重大问题时要注意把握时机,贻误战机有可能面临巨大的损失和困境,要防止帝国主义可能会利用所谓‘无政府状态’对中国进行干涉,不能不防。” 不得不说,斯大林当时就已经预见,美国政府喜欢打着“世界警察”的旗号来干涉他国内政,而时至今日,美国政府依旧如此霸权主义的风格。

斯大林的话引起了刘少奇的注意,这个问题大家过去没有考虑过。回到公寓后,刘少奇立即以电报的形式,向中共中央、毛泽东作了汇报。

8月14日,刘少奇圆满结束访问,从莫斯科乘火车回国,三个月后,开国大典提前举行。 刘少奇这次访苏,是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前夕的一次重大外交活动。而斯大林的一句建议,更是让中央重新考虑并提前了大典时间,避免了国际上列强的虎视眈眈,甚至回过神腾出手来军事干涉新中国内政的的局面发生。而新中国的提前成立,也进一步敲响了蒋介石梦想依靠划江而治的美梦。

相关内容

茶百道、奈雪的茶、古茗、沪...
茶百道、奈雪的茶、古茗、沪上阿姨,近期纷纷呈现出集体大涨的态势!茶...
2025-07-08 12:37:12
原创 ...
腐败、软弱、固步自封的晚清政府,你知道它有多努力吗?我们熟知晚清时...
2025-07-08 12:34:14
原创 ...
1856年的天京事变,是洪秀全全面掌握权力的标志,却也是太平天国衰...
2025-07-08 12:33:53
原创 ...
1938年8月的一天,冀北崇礼县喇嘛庙镇伪警察署署长王耀光突然暴毙...
2025-07-08 12:33:45
原创 ...
从上面几文的梳理中,小包萝知道对于大多数人,是把上古史简单化了,更...
2025-07-08 12:33:36
原创 ...
在早年组织和改造新民学会的过程中,关于如何才能成功,毛主席曾这样说...
2025-07-08 12:33:25
原创 ...
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中经济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唐朝时期的政治形态也是异...
2025-07-08 12:33:23
原创 ...
大家都知道伟人是一个很简朴的人,尤其是在公家的立场上,一点儿也不允...
2025-07-08 12:33:16
原创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在北洋史上,“水晶狐狸”徐世昌的名号,断...
2025-07-08 12:33:11

热门资讯

原创 毛... 1947年3月18日,毛主席在延安主持召开了一次党内会议。 会议上,各位将士的争论层出不穷,一度达到...
原创 7... 前言: 1972年1月,开国十大元帅之一的陈毅因病在北京去世,然而作为元帅的他,却以上将的治丧规格举...
原创 双... 双标?诸葛亮用阴谋,就神机妙算,吕蒙白衣渡江就是黑? 人的立场、眼界、学识、目的不同,同一个事情会得...
明乡人:17世纪的越南,为何如... 17世纪中期,随着满清入关和朱明王朝崩塌,有很多汉人选择流亡海外。从东北亚的朝鲜、日本,到东南亚的安...
原创 纣...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商朝末年,纣王在牧野一战中遭遇惨败。然而,令人不解的是,纣王在败仗后竟...
原创 毛... 1976年,中国的天空笼罩在一片乌云之下,一场史无前例的灾难——“文化大革命”已接近尾声,但风雨仍在...
原创 千...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秦始皇无疑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作为秦朝的开国皇帝,他结束了长达九百年的春...
原创 陈... 特殊时期对于老一辈人来讲都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尤其是在那段时期受到过冲击的人,更是不愿提起那段痛苦...
原创 如... 公元1644年,明朝的天空乌云密布,这是一个充满了动荡与变革的年代。 崇祯皇帝,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国家...
原创 硬... 由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热映影片《F1:狂飙飞车》正在全国各大院线引发热议。此片由约瑟夫·科辛斯基执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