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国家总后勤部长洪学智由于身体方面的原因,自己主动提出要退休,在快退休的时候,他跟中央建议让赵南起接他的班当总后勤部长。
不过呢,没几天,杨尚昆收到了一封没写名字的举报信。
收到这封信后,杨尚昆赶忙让相关人员把这个秘密严严实实地守住,与此同时,赶紧给中央写信请求给出处理办法。
党中央很快就组建了调查小组,让杨尚昆来负责,一定得把这事儿查清楚。
新上任的总后勤部长赵南起难道是间谍?那封信是咋回事呢?杨尚昆对这事儿的调查结果又会如何呢?
这事儿的起因是赵南起的身世问题。
从远方来的客人
1927 年,赵南起在朝鲜的一个穷人家出生了。
那时候,朝鲜是被日本占着当殖民地呢,小赵南起还小,他爷爷赵东植对朝鲜感情可深了,在爷爷的影响和教导下,赵南起打小就特别反感日本。
因为要反抗日本人的文化掠夺,有爷爷赵东植撑腰,赵南起没去上教日语的公立学校,而是选了学费挺贵的朝鲜私塾,心里想着等以后学好了,就能接着爷爷的心愿,把日本人赶跑。
没过多长时间,日本人的文化侵略变得越发严重了,他们硬把所有朝鲜当地的学校都给关了,逼着朝鲜人讲日语、学日文。
在爸爸赵龙九的引领下,13岁的赵南起一块儿走到了中国东北的“满洲”,在长白山脚下的岔路河那儿站住了脚。在这儿,他们寻到了几个由当时的朝鲜同胞聚居形成的村落,赵南起一家就在此安家了。
五年后,在这朝鲜人不少的山脚下,有个特让人高兴的事儿,那就是日本战败投降啦。这下子,朝鲜和“满洲”马上就要解放了。
大伙那是高兴得不行,好多人都急着收拾东西准备回老家。然而,赵南起却整了个让大伙都吃惊的决定。
“我想参加解放军,这个国家在咱走投无路时给了咱安身的地方,我要去这的军队当兵。”
就这么着,18 岁的赵南起自己一个人走了一百多里地,找到了那时候在东北组建的自治军,顺理成章地成了东北自治军的一份子。
赵南起在中国都生活五年多了,可他待的那个村子朝鲜人不少,他的汉语水平也就不咋高,只能简单说几句,再深点的就理解不了啦。
由于语言不通,再加上是朝鲜人,赵南起在部队不太被重视,身边人还时常对他表示怀疑。
真正使赵南起不再处于这种尴尬处境的时候是1945年的年底。
一直没变的革命信念
那时候,因为国民党搞封锁策略,赵南起他们部队老长时间都没法从外边买到物资了,而且东北那地方天又冷,战士们都在苦苦坚持着。
这时候,赵南起主动出声:“粮食我能筹到,我去试试呗。”
大伙挺怀疑地说:“就你?你自己一个人上哪儿找粮食去呀。”
那时候大家对赵南起的身份严重存疑。
那时,自治军副司令员周保中见赵南起态度坚决,便说:“能让你出去,不过你得记住,不能强迫老百姓。”
听着司令员的交代,还顶着有些战友的怀疑,赵南起自己离开了营地。
谁都没想到,过了几天赵南起回来了,还带回来差不多30万斤粮食呢。
大伙都愣愣地瞅着赵南起,七嘴八舌地朝他提出了自己心里的疑问。
“你咋做到的呢?”
赵南起说:“我今年进部队前,正好赶上今年的收成。今年大伙收成都挺好,而且我跟他们都是朝鲜人,交流起来容易。周围村子每家出一点儿,咱这段时间就够过了。”
这些粮食帮大家熬过了这段苦日子,让大家身子暖乎乎的。同时呢,也让赵南起和大家之间的那层隔膜消失了,让大家的战友之情变得更热乎了。
随后,组织把赵南起安排到东北的学校去学习。在学校的时候,赵南起一直努力提升自己的汉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
毕业后,赵南起始终在延边地区干活儿。
然而,抗美援朝战争一打响,赵南起的生活就变了,这也使得他在多年以后,又一次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出生地。
1950 年 6 月 25 号,赵南起接到命令,去朝鲜战场干双方联络的活儿。
到了朝鲜,对这个曾经的家乡,赵南起没花时间去回想过去,而是赶紧投身到新工作里。
接下来的一年,赵南起主要干的是前线指挥所的文献整理与翻译的活儿,有时候还在双方谈话时当翻译。
半年后赵南起到了朝鲜战场,在一次玉泉洞会议上,赵南起说着流利的朝鲜话,有着独特的看法,这引起了当时参会的朝鲜首相朴宪永的留意。
知道赵南起是朝鲜人后,朴宪永就找彭德怀,问能不能把赵南起留在朝鲜干活儿。
彭德怀回来后问赵南起咋想的,赵南起毫不迟疑地说:“我是中国共产党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人。我特喜欢咱中国,早把这儿当自己家、自己的祖国了。我想一直留在中国。”
1951年6月,赵南起被调到后勤部去管运输方面的工作,这样他就成了洪学智所管部队里的人了。
在运输部干活的时候,赵南起冒着危险开着汽车往前方战线送各种物资,那会儿敌我双方打得正猛呢,这里面还有特别危险的3万枚手榴弹。这下子,把前方弹药不足的难题给彻底解决了。
据运输科后勤人员战后开会得知,赵南起在这次出发前就给家里写了遗书,还让别人帮着给家人传话。
“别为我伤心。我这是为国家献身呢。”
赵南起通过一次次的实际举动,体现出了他对中国的深深热爱,对他所信奉的中国共产党的高度尊崇,以及对祖国人民的坚决信念和守护。
1958 年,赵南起跟着志愿军回到祖国,此后一直在吉林省干延边方面的工作
在延边工作时,赵南起一直奋战在第一线,大力推动延边自治州的改革事宜,着力推动延边文化和经济的发展,让吉林省成为了国家商品粮基地。
然而,一心为民众服务的赵南起,又一次因他的身世遭到了攻击。
毫无事实依据的匿名信件
1987年,在说赵南起要当总后勤部长之后,有人给杨尚昆寄了封没写名字的信。
收到信后,杨尚昆吃惊不小。赵南起那可是革命老战士,还是洪学智亲自推荐的,咋能是间谍呢!
杨尚昆清楚这事儿很重要,立马就给邓小平汇报了。邓小平当晚就召集开会,研究这封举报信到底靠不靠谱。
会议最终确定让杨尚昆当主要负责人,组建一个调查小组,必须把赵南起的事情查个明白。
邓小平特意跟杨尚昆讲:“咱可不能让坏人有机会得逞。但也不能错怪任何一个真心为人民服务的好同志。”
杨尚昆接到命令后,就对赵南起周围的人进行了调查。
洪学智、周保中这些人都愿意给赵南起担保,他们觉得赵南起对党和国家特别忠诚,赵南起绝对不可能当叛徒。
接着,杨尚昆针对匿名信里提到的密信以及电台这两件事,进行了仔细查究,了解到知道这两件事的人不少,赵南起自己还曾向中央汇报过这事。
杨尚昆仔细瞧了又瞧后察觉到,书信跟电台录音里都出现了同一个名字——赵南元,这名字和赵南起挺像。
我那没见过面的亲弟弟
杨尚昆向赵南起本人问了这件事。
猛地听说有人讲他是间谍,赵南起特别吃惊,他坚决让杨尚昆认真查这事,好给他证明清白。
杨尚昆宽慰他讲:“你别担心,组织肯定会给你洗刷冤屈,还你公道的。”
接着又问:“赵南元是啥人?”
“赵南元是我亲弟,当年分开后,咱俩有好几十年没见着了。他在韩国呢,我是中国的政府官员,没法出国去找他。”
据赵南起所说,杨尚昆这才明白,这个少数民族将领并非像外人以为的那样风光,他也有自己难以言说的苦衷和无法达成的遗憾。
当年赵龙九带着赵南起他们到了东北,爷爷赵东植由于太想念家乡,心里老是不痛快,身体也就越来越不好了。
过了半年,赵冬植跟赵九龙讲:“我清楚自己身体是越来越不行啦。老话说得好‘落叶归根’,我当下就想回朝鲜去,在那儿走完我最后的时光。”
本来是要赵南起陪着爷爷回去的,结果赵南起自己主动讲:“我想留在中国,我喜欢这儿的日子。”
好嘞,这下换成弟弟赵南元回朝鲜老家去了。
原先家里还能收到弟弟赵南元的信,可朝鲜战争一打响,身在韩国的赵南元就被限制跟中国联系了。
双方就这么没联系了。
1979 年,在韩国的赵南元有一回偶然从收音机里听到赵南起这个名字。他不敢肯定这就是他哥哥赵南起,就想着试试看,找了个记者帮他写封信寄到大陆。
那时候赵南起收到这封来自外国的信后,可不敢随便打开。他找了好几个人来当证人,然后才跟大家一块儿把信给打开了。
看到信的落款,上面写着弟弟的名字。赵南起特别想念这个从小就分开的弟弟,特别想再见到赵南元。
但现在自己可不是普通人,两国关系正紧张着呢,他得随时留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因为各种原因,赵南起没给赵南元回信,只是常常在夜深人静时,一个人趴在桌子上,一遍又一遍地看这封信。
原以为再也没弟弟的信儿了。没想到一年后的春节,赵南去英城慰问,从一个当地人那儿又知道了弟弟赵南元的情况。
“书记,您是不是有个兄弟呀。我以前听有人在电台里找他哥,那人说他哥叫赵南起,我感觉那人描述的和您挺像的,我就给记住了。”
赵南起回去给上级打报告,然后把这段广播内容调出来并收藏了。
晓得这些过去的事儿以后,杨尚昆宽慰赵南起。
“你跟你弟弟分开,是因为战争和当下中韩的关系造成的,要是中韩关系能变好,没准你们就能相见了。这封匿名信呢,你别太在意,组织会帮你证明清白的。”
最后杨尚昆等人反复调查后发现,那封匿名信里讲的全是歪曲的事儿,赵南起同志是清白的,这没啥可怀疑的。
之后,赵南起依旧担任总后勤部长,一年后,他被正式授予上将军衔。
2004 年,赵南起跟着中国代表团去了韩国。这是他离开清源郡后,头一回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然而在这儿,他没见到心心念念的弟弟。
最后,赵南起满心遗憾地从韩国回到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