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闹灾荒,十年九欠收”,这句话描述黄土高原再适合不过了,曾经被联合国都认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黄土高原,到底是怎样被中国征服的?
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地理环境太差了,基本上大风只要刮过,就会满嘴沙。并且土质透水性极强,哪怕长出绿植,也容易被大水冲走。
然而,在经历多年的治理后,黄土满天飞的现象早就不复存在,因为这里大部分地区都被绿色浸染,变成了一片青葱浓郁的光景。
那么,黄土高原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何能在短短几十年时间创造人类一大奇迹?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位于中国中部偏北。横跨山西、陕西、甘肃等多个地区,面积更是达到了62万平方千米。
虽然这个地方联合国都认为没救了,但却居住了1.2亿人口。由此可见,哪怕环境非常恶劣,仍有很多人选择这里。
因为在他们看来,这里不仅仅只是他们的故乡,更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传说黄帝就是在这里吞并了炎帝部落,同时还击败了蚩尤,从而统一中原。
不仅如此,黄土高原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其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再加上土质松软,开采起来十分方便。
最为关键的是,作为全国的能源基地,黄土高原正源源不断的向全国提供煤炭。也正是这样,有很多人将它称之为全国的锅炉房。
可奇怪的是,黄土高原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事实上,黄土高原的形成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早更新世、中更新世和全新世。早更新世的黄土高原内存在很多大小不同的湖泊,在河水的作用下,那些低洼的地方,就会形成堆积物。
到中更新世时,由于气候等原因,黄土高原的河流开始变少,而干旱气候明显开始增多。随着时间的发展,当全新世来临后,黄土高原明显被气候所控制,原本的土地也逐渐开始荒漠化。
可这个时候就有人问了,既然黄土高原远古时期就是人类的发源地,为何环境会越来越恶劣?
事实上,水土流失占很大一部分原因,由于黄土高原夏季降雨多且不平均,导致暴雨对土地进行了冲刷,而这种冲刷不像平原。毕竟黄土高原没有植被保护,非常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除了自然因素外,人为破坏也是其中一方面。
根据历史记载,在很早以前,黄土高原也是一副绿油油的景象。可到了秦汉时期,秦始皇组织了大批边防军对黄土高原进行了“屯垦”,以至于黄土高原的植被大批量减少。
第二次是在明初,当时推行屯田制。而当时有一个规定,每个边防战士必须毁林开荒。由此可见,明代推行的屯田对环境破坏非常严重。
到了清代则更为过分,开始推行奖励垦荒制度,所有人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不断的砍树种田。数以百万亩的草原被开垦为农田,使大面积的土地沙化。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千沟万壑的模样。
除此之外,流失的黄土其实都被带入了黄河。要知道,被带走的黄土绝不是一个小数目。就比如70年代的三门峡,曾做过一次大概的统计。当时黄河一年的输沙量是16亿吨,而这里面的黄沙,绝大多数都来自黄土高原。
或许有人会问,难道黄土高原没有治理吗。
其实新中国成立后,黄土高原一度成为了重点整治对象,从多个方面以及各种手段,对千疮百孔的黄土高原进行治理。
比如拦截泥沙,至于用什么拦截,可能大家都没有想到,那就是梯田。首先梯田可以有效治理坡度很大的地带,因为一层层的梯田种上绿植后,可以让雨水流速减慢,这样就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过快。
更重要的是,退耕还林政策,也是改变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措施之一。毕竟树可以是多种水果树,在提高植被面积的情况下,还能有效提高人民收入。如果一味的只知道开垦种地,只会让黄土高原恶性循环。
不过在治理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计划都很完美。起初,人们也非常担心这种效果能不能起到作用,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后,这种担心显然是多余的。
因为2017年的黄河输沙量,只有70年代的八分之一,也就是两亿吨。很显然,黄土高原的治理方案非常有效果。
毕竟我国从来不缺少奇迹,从古代的愚公移山,到如今的黄土变绿山,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变。
截至目前,黄土高原绿化多达581万公顷,退耕还林215公顷。就拿黄土高原中的延安来说,绿化面积从46%直接增长到了83%。遥想以前还是黄土一片,现在全都变绿了。
而这种成果更是震惊全世界,因为在他们来看,中国做的事情,堪称一大奇迹。事实证明,中国治理方式完全正确,相信用不了多久,黄土高原会变成一个植被丰盛的北方江南。
不过我们还要再接再厉,在维持治理效果的同时,也要完美利用土地,完善农民的收入结构,让黄土高原走上一个新征程。
不管怎么说,作为中国的一份子,大家都有义务和责任一起维持属于自己的生存环境,让沙尘暴远离彻底远离我们的生活。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