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林老总手下确实能人辈出,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曾经是林老总的部下,既在八路军115师待过,也是第四野战军出身,他的名字叫刘兴元,是开国中将,刘兴元将军的人生履历可以说是相当丰富,他还曾在新四军任职,建国后曾主政广东和四川,后来做到成都军区司令员,可是在即将迎来新时代之际,这位饱经风霜的开国将军竟然主动辞职,究竟是为何呢?
1908年,刘兴元出生在山东省莒南县朱芦乡刘家东山一个中等富裕的农民家庭,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也上过小学,不过1925年,刘兴元还是离开了家乡,来到青岛的一家纺纱厂当养成工,后来又转到杂货店当学徒工。
只是看刘兴元这早年的履历,就不简单,有文化,也在下等阶层历练过,更重要事的是,接下来他先后在冯玉祥的学兵团当过兵,还在国民党孙传芳部当过文书,于1931年参加对中央苏区第二次“围剿”时被红军打败,谁知,刘兴元毅然加入到红军,来到共产主义的大家庭,不久便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据说刘兴元身材伟硕,鼻大嘴阔,一副标准的山东大汉模样,再加上他戴近视眼镜,更显得有威严,关键是刘兴元说话比较刻薄,被誉为“刀子嘴”,从这些来看,刘兴元简直就是一个天生的政工人才。
从抗日战争开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刘兴元大部分时间都在林彪手下任职,成为军中翘楚,林彪和罗荣桓对他非常器重,再加上刘兴元文化素质比较高,还在国民革命军当过文书,属于文化人,再一点就是刘兴元对比他早参加革命的同志非常尊重,像黄永胜、陶铸、李天佑、韦国清等等。
话说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军区二师的一名通信员给报社投稿,后来有人向二师政委刘兴元请示给作者发稿费,刘兴元大怒:“《战士报》有人提出写稿要给你们稿费,那我问问你,我们的战士上战场流血牺牲,打枪要不要子弹费?”
建国后不久,刘兴元被调到广州军区担任副政委,后来又提升为政委,当时龙书金将军被调到广东省军区担任司令员,到任后给自己盖了一栋小楼,有人写信给广州军区告状,龙书金听到后大怒,直接给广州军区司令员黄永胜打电话,问:“黄司令,你马上来看看我盖的这个楼大不大?”
黄永胜赶来后一看确实不大,有人问龙书金,你这事应该找刘政委(刘兴元,时任广州军区政委),怎么找黄司令了,龙书金说道:“刘政委会讲理又不讲理,我讲不过他。”
确实如此,刘兴元会当政委,他在广州军区任职政委长达13年,特殊时期开始后,还兼任过广东革委会主任,是广东省名副其实的一把手。
当时,军区政治部机关造反,要打倒温玉成(时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斗了一天一夜,还要求撤掉温玉成的职,刘兴元却始终不开这个口,他说道:“温玉成副司令员的命令是中央下的,我们军区有什么权利免他的职?”
正是在刘兴元政委的坐镇下,特殊时期初期广州军区保持了稳定,没出什么大乱,据说林彪事件发生前,毛主席在南巡时曾找广州军区政委刘兴元与司令员丁盛谈话,说道:“你们和黄永胜关系那么深,黄永胜倒了怎么得了呀?”
确实如此,林彪出事后,原四野出身的许多领导干部都受到了牵连,但刘兴元非但没事,反而受到器重,1972年,在广州军区待了13年的刘兴元被调到四川,出任成都军区第一政委、成都军区党委第一书记、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和四川省革委会主任,可以说是全面主政四川,名副其实的四川省的一把手。
临行前,毛主席嘱托刘兴元,到成都后,先到武侯祠看一副对联,就知道接下来的工作怎么做了,那副对联为: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那段时期,许多元老级人物,受时代浪潮的影响,已经被打倒或是靠边站了,但对于这些元老级人物,刘兴元依然非常尊重.
1969年,当时广州军区接到中央指示,接收了一批老干部,包括朱德与夫人康克清、董必武与夫人何莲芝、李富春与夫人蔡畅等等,面对这些已经失势的元老,刘兴元却非常尊重,尊称他们是“毛主席、周总理送来的客人”,安排住房并逐一检查,要求伙食要单独起火,药品资源也要有保证,元老们听到这些后,感动地热泪盈眶。
尤其是朱德老元帅尤其激动,说道:“来到流溪河,就像重上井冈山”,确实如此,刘兴元等人的礼遇,让老帅们找回了昔日的尊严。
不过,到了晚年,刘兴元的身体也越发不好,1977年,刘兴元调任解放军军政大学政委,这是个闲差,到1978年,刘兴元以年事已高、体弱多病为由,给中央军委写信,要求休息免去职务,军委同意了刘兴元的请求。
1990年8月14日,刘兴元病逝于北京,享年82岁,在这里,向这位老将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