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一些专家学者总是喜欢说,中国是个农耕民族,所以打不过游牧民族,农耕民族天生就比游牧民族脆弱,并且喜欢结合历史上的宋朝来说:看,多厉害的宋朝啊!随便来一个游牧民族都能吊打宋朝。其实说这些话的人都是典型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他们根本不知道农耕是一个多么复杂的系统,农耕不仅仅是一套庄家种植系统,同时还是一套文化系统、一套军事系统,我们今天单独来简单的说一说农耕军事系统。
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次著名的会战,叫做长沙会战。当时的日本人气焰嚣张地跑过来,他们武器比我们先进,军队比我们精锐,天上有飞机,地上有炮,在他们看来长沙不过是手到擒来而已。当时的长沙守将是薛岳,他也考虑到了这种军事科技上的差距,我们不得不承认,当时的武器装备确实要比日本人差。
于是薛岳在做了一定的思想工作之后,说动了长沙附近老百姓放弃今年的水稻,他让老百姓把当地所有能灌溉的水田全部灌溉起来,让整个田里充满了水。老百姓的农田,里面的土都是很肥沃的,加上每年老百姓要用犁和耙反反复复的搅拌,所以一旦灌满水之后整个田都形成了一大片一大片的淤泥,人一脚踩下去能陷到齐腰深,更不用说沉重的坦克、跑车,开进去之后半天拉不出来。
正是用这种牺牲农田的办法,日本人的精锐部队开过来之后就傻眼了,一会儿坦克陷进去了,一会儿炮车陷进去了,一会儿装甲车陷进去,行军速度比乌龟还慢,薛岳的军队还时不时的抓住机会打一下他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机械化部队,把日本人搞得苦不堪言,仗还没开打,士气先卸掉了一大半,最终被薛岳在长沙迎头痛击。
实际上这就是农耕军事系统的体现,如果你是游牧的话,大片大片的草地,纵然你灌水进去,也不能阻止机械化部队的前进。实际上这些水田也是阻止骑兵前进的重要措施,想想千里奔袭的马匹一脚陷入齐腰深的淤泥里面——也许它还能从淤泥里面拔出马蹄子,但是埋伏在四周的弓箭手一定能够让几乎一动不动的骑士死于箭下。
而农民本身又是极好的兵员,习武之人讲究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农民的作息时间差不多也是如此。他们常年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虽然看起来个子瘦小,但是200斤的谷子他们能挑起来走上几公里,这点儿恐怕某些专业运动员都不一定受得了吧?平日农民都是老实巴交的干农活,但是一旦敌人破坏了、践踏了他们的农田,没了活路的农民就会拿起200斤的力气去对付那些所谓的“游牧民族”。
所以虽然宋朝是一个耻辱的朝代,但是实际上宋朝打胜仗的概率远远大于大败仗的概率。而同样偏安一隅的东晋更是多次发起北伐中原的运动,多次打到洛阳、长安一带。我们想想,那么小小的一块土地,对北方那么大一块土地发起攻击的时候,居然如入无人之境,不然怎么会有“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的说法呢?除了陈庆之个人的魅力之外,那就是农耕民族在刺激之下爆发了令人恐惧的力量。
所以为什么晋、宋可以保有半壁江山呢?实际上问题不应该这样问,因为按照真正的农耕民族的实力,晋、宋是完全可以统一天下的!而他们却没能够统一,为什么呢?因为每次将要统一天下的时候,就会有各种事情把前线的将领给叫回来。
比如岳飞,被赵构的十八道金牌给叫回来了;北伐打到了长安,却听说了自己的肱骨之臣刘牢之夭折;桓温北伐在取得节节胜利之后,也受到了国内权臣的制约;陈庆之更是打到后面孤军深入。如果一次是偶然,两次、三次还是偶然吗?所以说农耕文明最大的缺点就是吃得太饱,养多了国家蛀虫!如果没有秦桧、赵构这样的人,北伐岂会失败?
更不用说宋朝和明朝的灭亡了,如果当时人真正的利用好了南方森林、水田的地利,并且鼓舞人民反抗的斗志,怎么可能灭亡呢?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有一些无良的大官僚、大家族他们率先妥协,投敌卖身,导致国家人心离散,最后才被灭亡的!比如辽东军事家族集团。
往期回顾:
手无寸铁的农民军是如何打败正规军的?说出来可能你不相信
公知大V的正义感从何而来?当东林党的徒子徒孙学会了“秦侩式”
焚书坑儒,秦始皇的整风运动
花式抗议之下,显示出美国人在普世文化指导下的精神错乱
你的一个“点赞”
让我们之间的距离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