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在国际社会是一个比较“神秘”的国家,很多人对朝鲜的印象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自苏联解体后,朝鲜经济急速衰退,又因为“核问题”便被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贸易、经济、资源方面制裁了,让朝鲜采用了“先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封闭”了朝鲜的大门。
如今,朝鲜也逐渐开放,有不少国人都报团去朝鲜旅游,那么,朝鲜人对我们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呢?
中朝友谊
如果要梳理中朝关系,那得从秦末汉初说起,当时,居住在北京附近的燕人卫满,趁中原战乱时,带着一部分燕人迁徙到了朝鲜半岛北部,定都在今日的平壤,成立了北朝鲜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卫氏朝鲜。
1392年,李成桂推翻了高丽王朝,建立李氏朝鲜,经过朱元璋同意,“朝鲜”正式成为李氏政权的国号,后来便演变成为了如今的国名。
说到朝鲜旅游,可能很多人会抱有疑问,因为经济相对落后,一般而言,的确没有什么可玩的地方,其实很多人探访朝鲜就是出于好奇,毕竟两国关系紧密,但朝鲜的消息又相对闭塞,游客就愈发感兴趣当地人如今都过得咋样。
很多人去朝鲜旅游后回来都说朝鲜像我国的八十年代,我也在2017年的时候去朝鲜旅游了一次,说真的,朝鲜除了首都平壤之外,其他地方的确像我国的八十年代,平壤到处也是高楼大厦,道路很宽,绿化做得也很好,只是路上的汽车很少,总的来说,平壤和我国的一些中小城市没有太大的区别。
朝鲜游只限跟团游,且游客不得离团活动,要看普通人的生活也就只有透过窗户了。
其实他们只限跟团游的做法,也并非不能理解,毕竟周遭群狼环伺的。
当地无论火车还是大巴,车速都足够慢,而转车途经的地区也很明显是没有重点发展的地区,它们就是游客观察真实朝鲜的一个窗口。
在朝鲜的日子里,我与当地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踏入平壤站,我并未见到预想中的宏伟场面,车站候车室仅能容纳数百人;虽设有座位,但多数坐的是外国人,朝鲜本地人多在站外广场等候。车站的建筑风格与我们国内的地级市车站差不多,难以相信这是一个首都的火车站。
尽管如此,它仍是朝鲜北部最大的车站,覆盖了绝大多数区域;整个建筑带有浓厚的苏联风格,在正门挂有金日成和金正日的肖像,增添了几分威严和肃穆。
我们行驶在朝鲜的高速公路上,全国仅此四条,可能是由于国土面积较小。在将近两小时的行程中,高速上车辆稀少。
导游解释,由于缺乏私车概念且油价昂贵,朝鲜倡导环保出行,少开车。我乘坐的大巴,多是从中国、日本、俄罗斯引进的二手车。
朝鲜的高速路质量并不理想,坑洼不平,更像是市区的普通主路。
进入平壤市区,我注意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美女交警在路上指挥交通。
在新义州换车时,我们发现也有不少当地人来赶车,他们有的西装革履,有的则背着与体型严重不符的大件行李,后来咨询导游才知道,当地人的工作都是统辖安排的,穿着也大致反映着他们的工作内容,于后者而言,她们很多是女性,大概是农闲的农民有了剩余产出后,拿去集市销售的,或者就是被外派工作的人。
到了平壤后坐大巴时,我们又可以看到另一番光景,人们大多穿得光鲜亮丽,看样子白领阶层应该很多,据导游介绍,如果从事科教行业,待遇更不错,在平壤十分抢眼的未来科学家大道片区就是他们的福利房。
根据统计调查的数据显示,朝鲜一个人的月均工资大概只有三四百块钱左右。而在我们国家三四百块钱可能只够出去吃一顿饭,甚至连一件衣服都买不起,更别说是一个月的开支了。但是在朝鲜他们拿着这三四百块钱不仅能安安稳稳度过一个月,有时候甚至还会有所剩余。
朝鲜人生活幸福感高的原因主要是在于他们的三大福利政策:义务教育政策、住房政策以及医疗政策。
民众想要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是有国家帮助的。
每个月国家都会分配给每个人20斤的大米,为了确保营养搭配,朝鲜还会分给人民,每个月10斤蔬菜、1斤猪肉以及10个鸡蛋。这些就足以能够满足温饱问题,也不需要大家额外花钱购买。
朝鲜的住房问题采用的是公有制,国家会解决每个家庭的住房需求。
为了防止人民生病,朝鲜规定所有民众可以统一享受到国家的免费医疗服务,简单来说就是免费就医。
除了生活上的保障之外,朝鲜还实行着12年义务教育制度。在这期间学生所需要到的各种学杂费都由国家统一拨款,在朝鲜不允许学生参加补课班。
相信经过不断努力,他们能过得越来越好的,到时自由行应该也就毫无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