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众多英雄人物中,魏延可以说是比较特殊的一员大将,一方面他英勇善战、文武双全、为蜀汉集团立下了汗马功劳,是当时不可多得的人才,另一方面他孤高自傲、刚愎自用、妄自尊大,一直不受诸葛亮所器重,但是在另一方面不能否认魏延在蜀汉后期起到了以老带新的作用,俨然成了中流砥柱。魏延善攻,用兵,攻则拉枯摧朽,守则固如金汤,攻守自如,张弛有度,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而最终更是被诸葛亮所杀,这更是最大的遗憾。
魏延本是荆州将领,后投靠刘备,于公元211年,魏延以部曲的身份随同刘备入蜀,能作为刘备的部曲,那说明是刘备最信得过的人,等于是亲信。在取代刘璋的过程中,魏延那是立下大功的,如平定广汉郡、围攻成都,魏延都是当时重要的将领,魏延也因此被刘备任命为牙门将军。先后在刘备手下担任牙门将军的人主要有赵云、魏延和向宠,这三人都是刘备最信得过的亲信之一。
而魏延深受刘备信任,从另外的一件事也可以看出,就是刘备成为汉中王之后,需要一名重臣镇守汉中,汉中乃是益州的屏障,又是蜀汉北伐前进的基地。其地位至关重要,留镇者必须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之才,而关羽在当时已经留守荆州,蜀军上下议论纷纷,都以为必留张飞无疑,但是刘备却在此时力排众议,破格提拔魏延为镇远将军,兼汉中太守。
此后,魏延一直驻守汉中十余年,成为蜀汉最稳定的边界,相比关羽,当时的关羽镇守荆州,竟然将荆州失去,成为蜀汉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而魏延镇守汉中,面对的是北魏,都没有出现任何险情,而且人民安居乐业,由此充分的说明了魏延不但军事才能非凡,而且施行政治、经济能力也是相当不错。
魏延命运悲剧始于他张扬的个性,正是由于他桀骜不驯的性格导致了一系列的悲喜剧。魏延刚愎自用,目中无人的性格同时也制约了他在蜀汉集团的发展。魏延加入刘备集团初期,还算不上主要将领.但他英勇善战、智勇双全,凭着他对战争艺术的独特见解很快崭露头角。但魏延心高气傲、私心太重、肆意妄为,不善处理与同僚之间关系。
在刘备去世之后,魏延与诸葛亮之间的矛盾就没有停止过,魏延在战略上与诸葛亮争执发生在第一次北伐出兵之际。魏延提出出奇兵达以制胜的战略方针,但诸葛亮了谨小慎微认为魏延言过其实因而并没有采用他的战术。并且在诸葛亮死后,魏延不愿执行退军计划,并说:“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这个时候,蜀汉所有将领,包括长史杨仪、护军姜维,都认为应该撤军了,而魏延不。最终造成了他的悲剧!
诸葛亮临终时亦计划着杀一个人魏延,他威名远扬。在关中地区,无人敢犯,即使是势力强大的魏军,也不敢往他枪口上撞。然而,魏延天生心思想着冒尖儿,所以诸葛亮十分忌讳他,一直压制着他的嚣张气焰。不仅如此,魏延为人还十分心高气傲,到处树敌,并且他也十分不爽诸葛亮。所以诸葛亮死后的遗书里让大军撤退却让魏延断后,魏延当然不从,所以魏延最终也只能落了个被斩杀的命运。若是他不死,刘禅必一统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