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当年山西人“走西口”,为何不去富裕的南方,而是直奔穷苦的草原
创始人
2025-07-08 13:02:51
0

人类迁徙可以说是发展文明的重要手段。

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以及恶劣的自然灾害面前。

为了寻求生活上的突破,不少人都会选择换一个环境开始新的生活。

这样的情况下,人口迁徙就成了必然的情况。

历史上人口迁徙的情况可不少。

在近代最为出名的人口迁徙当属闯关东、走西口、蹚古道、下南洋、赴金山这五次。

每一次人口迁徙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力求找到一个生活习性、环境都各方面都契合的地方。

但“走西口”的环境选择上却一直备受质疑。

它是去荒无人烟的北方大草原,和当地牧民交流,从新开始生活。

当年人们为何不去生活富饶、资源丰富的南方,而是选择了贫苦寒冷的北方草原呢?

位置选择上另辟蹊径

走西口在位置的选择上确实不如其他几次人口迁徙,甚至一度让人感到费解。

“闯关东”虽然是去寒冷的地方,但肥沃的黑土地对生产有很大的帮助。

“蹚古道”不用说,走的是丝绸之路的延续。

至于下南洋和赴金山为的都是国外市场拥有更多机会。

而走西口,却是深入草原,不仅生活条件截然相反,还要忍受语言不通的情况。

之所以会将这股人口迁徙称为走西口,根本原因是他的迁徙道路。

虽然都是通向内蒙古,但路线选择上却有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一条向西,一条向东。

向西的从杀虎口出关,向东的从大同方向再经过张家口出关。

因为是两个重要关口所以这次人口迁徙便有了“走西口”的称呼。

而随着时间的变化,渐渐地“西口”也泛指长城以北的地区。

只要有商业贸易活动和内外蒙古进行,那么这些地方都可以统称为“西口”。

到了现在,“西口”所包括的就有河北张家口、陕北的神木口、内蒙古以及呼和浩特。

这些地方哪怕到了现代社会,也是交通贸易方面不太发达的地方,当初肯定更是贫苦。

既然要选择迁徙为何不选择更加温和的南方,而是选择深入草原这种苦寒之地呢?

这个问题,不仅现在有许多人疑惑,恐怕在当时也有人提出质疑。

而之所以能同意前往,想必是草原这个选择有一定的道理。

原本的地区,处于黄河流域,这里开发得早,有着悠久的农耕文化。

但抵不住这里地少人多,加上天灾频发导致土地的情况越发惨淡。

而草原地广人稀,那边的人又都是以游牧为主。

若是迁移到此好处显然更多,不仅避免了天灾还有地可以开垦种植。

而且大家都知道南方好,那么能够前往的人肯定不在少数。

这样的情况下,这部分人还想要去分一杯羹就要考虑实力问题。

大部分人早已在南方扎根,生活早已趋于稳定。

南方在当时是很抢手的一块地方,无论天灾还是人祸都鲜少降临南方。

所以为求安稳许多人在迁移时候都会把南方纳入迁移范围。

早先来的自然有一席之地,这时候再想来必定会遭到排斥。

本来就是人多地少的情况,原先的住民必定不愿意分一块地出来。

而且两地之间的种植方法也很不一样。

南方梯田多主要种植的是水稻,这与原先的种植方式有很大的区别。

若是南下这方面的习惯都要用很久来适应,完全得不偿失。

综合考虑之下,前往地广人稀的草原,显然是更好的选择。

上面说到的都是主观原因,是这群人要脱离出去迁徙到新地方的选择。

他们固然也可以不顾一切冲到南方拼个你死我活的,但显然是不划算的。

而能够坚定想法前往草原,其中少不了政策上的支持。

提到这个政策,就不得不说到蒙古人和汉人长久以来的关系。

政策的推动助力之下

自从清兵入关后,蒙古便和他们达成了同盟,成为紧密的合作关系。

虽然有了这样的关系,但清朝朝廷却并不放心。

于是,一条以长城北侧划分的,东西长两千里、南北宽五十里分割线。

这条线成了蒙古人和汉人的禁区线,蒙古人和汉人都被划分开来不能有所联系。

在这条线的控制下,蒙古人不能学习任何汉人的文化知识。

生活习惯上也以游牧为主,汉人更是被禁止私自越关进入蒙古地区。

这样的制度,很长一段时间将蒙古人和汉人分隔开来。

本以为是合理管控的情况,没成想却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加剧了各种矛盾。

首先就是人口的增长,导致土地和人口的分布不均从而产生一系列矛盾。

经常出现没有地种的农民,而在那个时代种地是大部分人维持生计的劳动。

到了晚清,局势变得十分紧张,内忧外患之下人民苦不堪言。

不少人都想要谋取新形式的谋生能力,各种重压下迁徙成为一项新的选择。

朝廷方面自然也看出了这样的局势,为了让内患减轻,他们便主动缓解这样的情况。

顺治时期,朝廷先是设立关口,允许商人在两地之间进行贸易往来。

但为了获得掌控权,商人的出行必须通过朝廷官方设立的关口,不允许私自出行。

这样的贸易往来,让两地之间有了些联系,不少晋商聚集让两地的关系越发紧密。

那时候出行十分严格,商人必须依靠通行证出行。

平民可能一生都没有离开过生养他的地方。

写出云游经历的诗人也只是被贬、调遣时候才能一览大好河山。

好在,关口设立商人通行后,朝廷又允许少部分的晋陕百姓去蒙古地区进行垦荒。

但这方面的规定十分严格,只允许春去秋来,还不许在外定居。

即使是这样的情况还是让不少人看到了草原之地的好处。

随着时间流逝,朝廷设立的规矩正在一步步打破。

“禁留令”的取消让先前前去开垦的人选择留在草原,渐渐地越来越多晋陕人士前往草原。

到后来,朝廷的限制越发放开,官方出立了宽松的迁移政策,人员流动越来越大。

政策的推动,让草原和内地的联系越发紧密。

汉人到草原后带去了农耕技术,还把汉文化带到了草原之上。

就这样,一批一批的人踏上走西口之路,到了民初时期这样的情况到达了顶峰。

其实,历史上的人口迁徙事件并不少,但大都是时代背景造就的无奈之举。

时代背景造就的无奈

早一些的西晋末年,惠帝软弱导致皇后干政,在此情况下发生了“八王之乱”。

受到朝政影响加上匈奴起兵,内忧外患之下人民大量南迁。

全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

哪怕是繁荣的唐朝也有此情况,著名的“安史之乱”后唐朝经济受到了影响。

加上藩镇割据战火四起,此时和平稳定的南方便成为避难之地。

但“走西口”时期,这样大批量的人口迁徙,却不是战争导致的,主要还是受环境影响。

走西口最早开始于明朝中期,到了清朝时期社会早已稳定。

大部分人都能有稳定的生活,随着生活质量的升高,人口数量也在逐步攀升之中。

然而,传统农耕手段,是个靠天吃饭的本事,这极容易受到天灾影响。

而一年的收成又是全家人的口粮,关系着一家人的生命。

随着人口的增长,生存成了很大的压力,土地和人口的分布不均让农业更加脆弱。

这样的背景下,清朝光绪年间晋北地区遭遇了连续性的三年大旱。

这次灾害空前绝后,大家用“丁戊奇荒”来形容,可见灾害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本就恶劣的高原地形加上灾害频发,让人民的生存压力进一步提升。

那时候的晋北地区可谓民不聊生,本就贫瘠的土壤在天灾的打击下颗粒无收。

当地成片的盐碱地也无法使用,简直雪上加霜。

为了找寻新的生机,当地的男人便外出寻找一线生机。

留下来的女性只能靠挖野菜活下去,因为种下去的庄稼根本毫无收成。

因为这样的惨状,当地还有一句广为流传的歌谣。

“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说的就是上面那样惨烈的情况。

这样的形势下走出去是必然的结果,毕竟再待下去就真的饿死了。

活下去成了晋北人民当时的唯一想法,。

这样一番商量之后,大家拖家带口带着为数不多的行李踏上了一条艰难的路。

谁也不知道最后会不会成功,但谁都没有回头路可走。

时至今日,草原上的人追溯起来很多都是山西人。

家族里都是当初走西口闯出去的,这样的精神也将带领一代又一代的人继续走下去。

结语

走西口将晋文化传到内蒙古地区,让草原上多了一份文化内涵。

让内地和关外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种植上都有了更加紧密的融合。

这样的融合,少不了当初那群人的拼搏。

若不是他们奋起决定前往崭新的世界,想必不少人都会在黄土高原上守着贫瘠的土地发愁。

这中间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是不能忘记的。

之后的新生活,也要用这样的精神继续开创属于年轻人的新时代。

不要忘记在这背后前人所付出的一切艰辛。

相关内容

茶百道、奈雪的茶、古茗、沪...
茶百道、奈雪的茶、古茗、沪上阿姨,近期纷纷呈现出集体大涨的态势!茶...
2025-07-08 12:37:12
原创 ...
腐败、软弱、固步自封的晚清政府,你知道它有多努力吗?我们熟知晚清时...
2025-07-08 12:34:14
原创 ...
1856年的天京事变,是洪秀全全面掌握权力的标志,却也是太平天国衰...
2025-07-08 12:33:53
原创 ...
1938年8月的一天,冀北崇礼县喇嘛庙镇伪警察署署长王耀光突然暴毙...
2025-07-08 12:33:45
原创 ...
从上面几文的梳理中,小包萝知道对于大多数人,是把上古史简单化了,更...
2025-07-08 12:33:36
原创 ...
在早年组织和改造新民学会的过程中,关于如何才能成功,毛主席曾这样说...
2025-07-08 12:33:25
原创 ...
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中经济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唐朝时期的政治形态也是异...
2025-07-08 12:33:23
原创 ...
大家都知道伟人是一个很简朴的人,尤其是在公家的立场上,一点儿也不允...
2025-07-08 12:33:16
原创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在北洋史上,“水晶狐狸”徐世昌的名号,断...
2025-07-08 12:33:11

热门资讯

原创 彭... “这个孩子不太适合干咱们革命,有反骨,你需提防啊!”这是主席第一次见到郭炳生后对彭老总说的话。 前...
她是咸丰身边的宫女,慈禧见了也... 后宫之争向来是风云突变的,后宫能闹出多大的事情,也与皇帝的喜好有关,若是遇到了多情的皇帝,那么后宫必...
原创 毛... 1947年,毛主席带兵打了场大胜仗,对李银桥说:“帮我搞碗红烧肉”。 众所周知,毛主席的饮食以简单为...
原创 回... 在俄罗斯境内,有一个面积17.05万平方公里的自治共和国,名叫图瓦共和国。 图瓦共和国的政治、经济基...
原创 朱... 通宝事变是明朝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此后,历代皇帝都试图复兴明朝,但都未能恢复昔日的辉煌。 专...
冯志业:痴心汝瓷追逐梦 不善言谈、穿着朴素,是冯志业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但谈起汝窑和汝瓷文化,他却滔滔不绝、如数家珍,有说不...
原创 古... 1983年的夏天,成都考古圈突然传出一条爆炸新闻:一座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古墓中,发现了一些植物种子,令...
原创 民... 民国初年,国局动荡,清朝一位王爷把自己的38个儿女送到国外,并且告诫他们:“以后不许为中国效力!” ...
原创 谁... 在当今世界,朝鲜是一个相当特殊的国家。朝鲜面积不大人口也不多,发展程度很一般,但是非常硬气,可以说谁...
美美与共 中乌对话激活古老文明... “土地沃壤,稼穑备植,林树蓊郁,花果滋茂,多出善马。”1300多年前,中国唐代玄奘法师这样描绘撒马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