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封建社会的帝王,秦始皇嬴政和汉武帝刘彻都是非常优秀的。这两位一个带领历史的车轮迈入封建社会,一个建设出空前强大的大汉朝,初步划定我国疆域范围。都是功在千秋的人物。可是后世对这两人的评价却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个声音认为这两位皇帝都是千年难遇的雄主,千古一帝四个字当之无愧。另一个声音认为这两位皇帝都是继承前人成果,并且不知仔细胡乱挥霍。若是换成两个雄才大略且量入为出的人,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我们来看看为什么会有这两种安全相反的声音。
首先说说秦始皇。这位的功绩世人皆知,就是没念过几年书的人都知道他以一敌六战无不胜,并且是第一个自称皇帝的人,广义来说,以后无论各朝各代,只要称自己为皇帝,就都站在了这位首创者的下游。另外还有万里长城,这个至今还让我们无比自豪的“巨龙”就是秦始皇兴建的。虽然现在我们很难看到当年秦长城的影子,但长城的根基和建长城抵御游牧民族的思路都是这位祖先留下的。
秦始皇的功绩是表现在方方面面的。交通上,他修建了网状的国家公路,这些公路以都城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个重镇。可以想象在交通极度不便的年代,这些道路的投入使用必然能加快商业发展,促进经济繁荣,也能方便百姓生活。为了抗击匈奴,他还命令蒙恬修建一条北起内蒙古包头、南至陕西淳化的军事干道。这条道路连接关中平原和河套地区,在战时可以为朝廷军队输送大量军需物资。
另外,秦始皇还统一各国混乱的文字、战车、货币,这些都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尤其是文字,他奠定了汉民族的文化承载方式,现在我们独一无二的方块字,就是从秦朝演变发展来的。秦始皇还结束春秋战国长达400年的战乱,给百姓一个和平安定的生活。所以说他是“千古一帝”,理所当然。
而反对的声音认为,秦始皇之所以能统一六国,他自己的文治武功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嬴政继承的是远超于其他六国的秦朝。因为秦朝自商鞅变法以来,国力逐步提升,否则也不会让其他国家感到威胁,从而合纵连横之术盛行。秦始皇统一六国完全是大势所趋。建立大一统的国家后,如果嬴政没有求仙问药,大兴土木,连年征战,而是休养生息,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要务,那么秦朝一定会传至数代。在国富民强的情况下重新开疆辟土,也一定会为后世打下更宽广的版图。可惜这一切,都被自负的秦始皇毁了。
汉武帝的情况也差不多。他利用“推恩”的方式削减诸侯国势力,从根本上解决了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他设立中朝,减少皇帝和丞相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朝政安稳。秦朝没有确立正统思想,汉武帝独尊儒术,为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提供思想范本。知道清朝末年,科举取士依然以儒家经典出题。并且任用理财专家桑弘羊为经济顾问,进行一系列经济改革,并规定盐、铁由国家管理,为后世的经济政策提供范本。
军事上,汉武帝把北匈奴赶到欧洲,南匈奴在大汗军队的威慑下彻底臣服。众多西域小国也纷纷派遣史臣到长安,表示愿意献上汉武帝感兴趣的东西换取和平。并且他进一步扩大秦朝疆域,为我国今日的广阔领土做出贡献。
这些闪光的功绩也让刘彻成为“千古一帝”的拥有者,但也有人认为汉武帝穷兵黩武。这些人认为他的功劳是建立在“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上,因为之前的皇帝给他留下的是一个国库充盈百姓富足的盛世,所以刘彻才能财大气粗的说打就打,并且欺负到头上的匈奴要打,从未接触过但拥有优良战马的国家也要打。近代著名史学家吕思勉认为若是换一个勤俭持家的皇帝,汉朝会取得更大的成就。汉武帝晚年也发“罪己诏”,认为自己好大喜功和沉迷丹药为国家带来灾难。
无论是秦始皇还是汉武帝,都是人不是神。是人就会有功有过。用后世眼光来评价前朝人物,是对历史人物的不公。我们在评价一个人时,首先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就是易地而处,自己是否会做得更好。相信各位仔细思考一下,就会改变许多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