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兰陵王成名的入阵之战,其实是重大失误,他真是北齐重要的战将吗
创始人
2025-07-07 22:03:58
0

自从西晋之后,我国便进入了长期的分裂时代,无数割据政权在中华大地上厮杀不断,在这一背景下诞生了无数赫赫战功的名将。

但由于这段历史太过曲折,因此这些人在历史上的名气往往并不突出。

但在南北朝时还是有一些名将被人们所熟知,北齐的兰陵王高长恭便是其代表。

▲与兰陵王相关的影视作品

根据其故事改编的影视作品在近年来层出不穷,这让其人气进一步攀升。

那么历史上的兰陵王真的有这么神勇吗?这样一位栋梁之才又为何被北齐后主赐死呢?

一、兰陵王的军事才能

我们如今提起兰陵王的时候,一般都会联想到著名的《兰陵王入阵曲》,这首古代舞曲描绘了兰陵王在邙山之战中,亲自冲入敌阵的故事。

这一曲目在我国隋唐时期颇为流行,甚至多次在皇宫中演奏。

▲演奏《兰陵王入阵曲》的乐手

在这一艺术作品的加持下,兰陵王被塑造成了一员猛将。

再加上其在北齐军事系统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人们便开始将兰陵王形容成北齐的柱石之臣。

还有史学家表示,如果不是北齐后主杀害了兰陵王,那么北周不可能那么快就统一北方。

但历史上兰陵王的表现其实并没有那么突出,邙山之战中取得大胜,也和他的统率没有太大关系。

根据史料记载邙山之战是北周主动发起的一次战争,北周方面派出了尉迟迥、宇文宪等名将,率领大军进犯洛阳。

为了抵御强敌,北齐方面派出高长恭和名将斛律光前去迎敌。

但此时北齐在和北周的军事力量对比中已然落入下风,因此高长恭和斛律光并没有主动出击,而是在邙山一带与北周军队对峙了一个多月。

▲兰陵王剧照

他们之所以要按兵不动,是为了等待另一位北齐名将段韶的到来。

在段韶抵达前线后,迅速制定了诱敌深入再进行反攻的计划,之后北周军在交战中果然中计,最终被北齐杀得大败而归。

在这次战斗中,三名主将中年纪最轻的高长恭,肩负着执掌中军的重任,这让他成了这次战斗中名副其实的主帅。

但在北齐军队取得巨大优势的时候,高长恭并没有端坐点将台,而是亲自披挂上阵冲杀,并在金墉城下陷入险境。

如果不是北齐弓弩手认出了褪下面具的高长恭,并及时给予救援,恐怕他就要命丧当场了。

对于一位主帅而言,与战士们共进退固然能够赢得下属的支持,亲自上阵冲锋也能证明他的勇气,但在拥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如此以身犯险还是令人捏了一把汗。

这也充分说明高长恭在军事指挥上,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而史学家们也将邙山之战的首功记在了段韶的头上。

虽然兰陵王在此战中为人们留下了《兰陵王入阵曲》的故事,但还是不足以被称作名将的。

▲段韶剧照

除了此战之外,兰陵王有迹可循的几次战斗,也都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而且其身后往往还有段韶等人的辅佐。

在同时代北周人的笔下,兰陵王更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这充分说明兰陵王在历史上的军事水平,和我们现在的认知是并不一致的。

二、兰陵王的晋升原因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会问,既然兰陵王在军事水平上远不如段韶斛律光等人,那他为什么还做了三军的主帅呢?

这就要从南北朝的历史特点,进行分析了。

自从西晋建立以来,两晋南北朝的统治者们便十分注意宗室的发展,在这段时间里各国宗室往往掌握着绝大的权力。

他们不但能够在朝堂上呼风唤雨,而且还能够控制兵权,这也为南北朝时期频繁上演的政变埋下了祸根。

▲北齐神武帝高欢

北齐的实际创始人高欢作为北魏重臣,其亲眼目睹了尔朱荣家族的覆灭,以及北魏皇室的衰落,他深知只有掌握了军权才能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为此高欢在世时,便十分注意对宗室的提拔和培养,其弟高琛和从父兄弟高岳都有着不错的军事能力,也逐渐成长为高欢的左膀右臂,帮助他稳定了朝堂局势。

与此同时,高欢在培养儿子的时候,也十分注重他们的军事水平,在高欢宿敌宇文泰眼中其子高洋,甚至有着不亚于高欢的军事才能。

但纵使如此,由于高欢毕生没有称帝,因此其在地位上和诸多北镇将领并没有本质区别。

这些人在高欢在世的时候尚能臣服,但在高欢死后他们便不愿臣服于其子,侯景之乱的发生也让高氏后人明白了掌控军权的重要性。

但是在高洋和高演相继离世后,北齐宗室中一时之间竟找不出一个能够掌兵的后辈。

武成帝高湛虽然也曾御驾亲征,但是在面对大战时,却经常出现怯战的表现。

一次在斛律光击退北周军队后,他竟然与归来的斛律光抱头痛哭,这说明高湛已经不具备掌控大军的能力了。

▲高湛剧照

为了防止外姓重臣篡权,北齐急需在后辈中找到一个可靠之人来掌控军权。

当时的兰陵王表现出了不俗的能力,为人又宽厚仁慈,不像有野心之人,其自然成为了高湛优先培养的对象。

在邙山之战前,高长恭曾经长时间担任文职官员,除了在并州与突厥作战过一次之外,再无战功。

但他却可以力压段韶和斛律光两位老将,坐到主帅的位置上,明显是高湛的特殊安排,为的就是让北齐将士们看到,北齐的大权还是掌握在高氏子孙手里的。

▲戴面具上阵的高长恭

而在此战之后,高长恭也被授予了尚书令的职位,在朝中掌握大权。

相比之下,段韶和斛律光则只被封了虚位,这更可以看出高湛有意扶持高长恭作为皇室新贵的意图。

三、高长恭的结局

按理说在高湛的扶持下,高长恭理应成长为北齐最重要的宗室大臣,但是高湛的英年早逝,彻底改变了高长恭的人生轨迹。

在高湛去世之后,其子高玮成为了北齐的统治者,虽然高湛并不是什么出色的皇帝,但是高玮却连他的水平都远远不如。

高湛在登基之初,曾经迫害过几位对自己皇位有威胁的宗室成员,但是在皇位稳固后,他便开始扶持高长恭等人,并且对于这些大臣也比较信任。

▲北齐后主高玮剧照

但是高玮则与高湛完全不同,只要是他觉得会威胁到他权力的人,都会被他铲除掉。

高长恭作为当时北齐宗室在朝堂上威望最著的成员,自然也受到了高玮的猜忌。

高长恭对于高玮的性格也心知肚明,因此他开始效仿古人利用职位之便收受贿赂,就是为了向高玮展现自己绝没有争权夺利的想法。

但是高玮身边的一众宵小之辈,却每日向其进谗言,将高长恭塑造成皇位的最大威胁。

在高玮继位的时候,北齐出现了几次异常的天象,意味着将有政权的更替,高玮觉得这表示在宗室中有人要将自己取而代之。

综合考虑下来,兰陵王在所有宗室中年纪最长,战功最高,而且在朝野内外有着不错的名声,无疑是嫌疑最大的一个。

之后,北齐又发生了一起试图推翻后主统治的琅琊王高俨之变,在这次政变中兰陵王的两个弟弟广宁王高孝珩和安德王高延宗均站在琅琊王一边。

虽然他们二人后来没有受到责罚,但却让高玮对兰陵王的猜忌更深了。

▲斛律光剧照

为了除掉兰陵王以及其他大臣,高玮在武平四年,以“荧惑犯右执法”为由,先后处死了斛律光、高长恭、崔季舒三名大臣。

这让北齐失去了抵抗北周的最后依靠,自此北周终于下定了一举吞并北齐的决心,并最终统一了北方。

在高长恭被害的过程中,高玮身边的亲信也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当时高玮身边的宠臣多为鲜卑人,他们对于中原汉文化并不认同,而高长恭恰好又是北齐最著名的风流名士,因此其也遭受了大量的诋毁。

这也加速了高玮铲除高长恭的决定,可以说北齐国内鲜卑人与汉人的对立情绪,也是害死高长恭的原因之一。

在高长恭死后,其弟弟高延宗为他写了一首悼诗:

夜台长自宗,泉门无复明。独有鱼山树,郁郁向西倾。睹物命人感,目拯使魂惊。望碑遥堕泪,抚墓转伤情。轩此终见毁,千秋空建名。

▲兰陵王墓

虽然高长恭在南北朝后期,并不能算得上是顶级的将领,但是其悲剧的人生还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加上《兰陵王入阵曲》以及众多民间传说的渲染,终于让兰陵王成为了南北朝最著名的英雄人物。

其名气甚至超越了段韶、斛律光等名将,真正达到了高延宗笔下的“千秋建名”,这对于冤死的兰陵王而言,未尝不是一种慰藉。

注:

本文关于兰陵王高长恭生平的相关内容,参考自《北齐兰陵忠武王高长恭研究》;严昊著,2013年4月发表

相关内容

茶百道、奈雪的茶、古茗、沪...
茶百道、奈雪的茶、古茗、沪上阿姨,近期纷纷呈现出集体大涨的态势!茶...
2025-07-08 12:37:12
原创 ...
腐败、软弱、固步自封的晚清政府,你知道它有多努力吗?我们熟知晚清时...
2025-07-08 12:34:14
原创 ...
1856年的天京事变,是洪秀全全面掌握权力的标志,却也是太平天国衰...
2025-07-08 12:33:53
原创 ...
1938年8月的一天,冀北崇礼县喇嘛庙镇伪警察署署长王耀光突然暴毙...
2025-07-08 12:33:45
原创 ...
从上面几文的梳理中,小包萝知道对于大多数人,是把上古史简单化了,更...
2025-07-08 12:33:36
原创 ...
在早年组织和改造新民学会的过程中,关于如何才能成功,毛主席曾这样说...
2025-07-08 12:33:25
原创 ...
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中经济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唐朝时期的政治形态也是异...
2025-07-08 12:33:23
原创 ...
大家都知道伟人是一个很简朴的人,尤其是在公家的立场上,一点儿也不允...
2025-07-08 12:33:16
原创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在北洋史上,“水晶狐狸”徐世昌的名号,断...
2025-07-08 12:33:11

热门资讯

原创 1... 1971年8月,毛主席在巡视南方的过程中,与许多地方的党政军领导人会面,毛主席在接见这些人的时候,经...
原创 从... 我们看过《史记》后,会对其中的《李将军列传》留下深刻印象。看过这篇文章的人,都会对李广的遭遇感到扼腕...
原创 俘... 太监是很早很早以前就有的一种第三性人类。最早的太监都不是自愿的,其实就是一种刑罚,我们都知道这种刑罚...
原创 回... “不自由,毋宁死”美国人亨利在殖民时代中呐喊出来的一句话,成为了美国自始至终都坚持的信条,不论是代表...
畅谈改革(三)“大包干”在争论... 实际上,早在1957年,浙江永嘉等地就搞过包产到户,但当时永嘉县委书记李云河等都被撤职查办,有的还被...
原创 施... 考古是一项充满神秘和发现的工作,我国的考古历史上涌现出许多由民间无意间发现的古墓,这些偶然的发现成为...
原创 吴... 七十年代初期,我国发生了“九一三”事件,此事对毛主席打击很大,他的身体健康情况每况愈下,身边需要人照...
原创 二... 是否有人像我以前一样,从字面理解以为国民党“考试院”仅仅是个负责全国学生考试的专门机构 后来我发现搞...
原创 《... 老虎现在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然而在一千年前的宋代,却是为祸一方,难于捕杀的“大虫”。 在《水浒传》...
原创 八...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陕北的红军主力被改编为三个主力师,分别是115师、120师和129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