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6年的一天,曾经意气风发的淮阴侯韩信,被吕雉派重兵包围在了长乐宫的钟室,韩信这才悟到自己要面对和越国文仲一样的结局,他仰天长叹,说了一句:““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随后被士兵乱棍打死。
为什么这位为西汉立下赫赫的战功淮阴侯韩信,会遭到身死灭族的结局。追寻历史的线索,只因为他做错了这三件事。
人生若只如初见该多好。时间回到十年前的公元前206年,早年落魄、甚至遭受了胯下之辱的韩信,为了建功立业投靠了项羽,在楚营的项羽因为没有关系一直得不到重用。后来,他听说刘邦善于用人,就在刘邦来到巴、蜀就位汉王的时候,带着一丝希望投奔刘邦。
初来汉营的韩信,就像一颗沙子一样被埋没,甚至因为犯事差点被斩杀,幸亏夏侯婴发现了他的不同凡响,便救了他。丞相萧何多次和韩信交谈,发现了韩信是个可以帮助刘邦争霸天下的难得人才。于是在韩信又一次失望离开汉营的时候,萧何心急火燎去追他,发生了“萧何月下追韩信”故事。
后来在萧何的大力推荐下,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为了表示庄重和诚意,一度傲慢无礼、不拘小节的刘邦,专门斋戒沐浴,修筑拜将坛,为韩信举行了正式的拜将仪式,昭告全军韩信从此就是汉军的大将军了。
韩信和刘邦第一次谈话也是第一次献策,就让刘邦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韩信说:“我曾经追随过项羽,他看似勇猛、刚毅,其实空有匹夫之勇、妇人之仁,并且他做了许多不义之事,早就失去百姓的拥护了”。刘邦让韩信接着说,韩信又说:“大王你在关中的举动早就是民心所向了,只要你招揽天下人才,用利益驱使他们,你振臂一呼,霸业便指日可待。”
韩信的话如同迷雾中的一点亮光,立马驱赶了刘邦心中的迷茫。于是刘邦发布讨伐檄文,罗列项羽的十大罪状,开始率军攻打三秦之地。
胸有谋略的大将军韩信果然很神勇,公元前204年,他带领汉军一路东进,一连灭掉魏国、灭掉赵国、胁迫燕国投降、又平定齐国。
齐国平定之后,韩信派人向刘邦上书说:“齐国狡诈多变,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南边又与楚国相邻,如不设立一个代理王来统治,局势将不会安定。我希望做代理齐王,这样对形势有利。”
这个时候的刘邦,正被项羽紧紧的围困在荥阳城,情势十分危急,看了韩信上书内容,刘邦十分恼怒,大骂韩信不救荥阳之急,竟想自立为王。
张良、陈平反应灵敏,暗中踩刘邦的脚,凑近他的耳朵说:“汉军处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就此机会立他为王,好好善待他,使他自守一方,否则可能发生变乱。”刘邦经提醒也明白过来,改口骂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做真王罢了,何必做个暂时代理的王呢?”于是派张良前去立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部队攻打楚军。
韩信此时要求封王,也许是真的是形势所迫,也许是私信太重。但在刘邦看来,都是危难时刻对主上的要挟,是落井下石之举,刘邦从此将韩信从心腹之将、信任之人的名单中划掉。要挟刘邦封王,这是韩信做的第一件错事。
汉五年也就是公元前202年,刘邦发动对项羽的反攻,准备消灭项羽。刘邦提前约韩信从齐地,彭越从梁地南下合围楚军。这个时候,韩信的谋臣蒯彻劝说韩信道:“您的面相,不过封侯,且危不可安。您的背相,显贵不可言,不如让楚、汉同时存在下去,您和他们三分天下。”韩信想起刘邦对自己的再造之恩,最终没有下决心反叛刘邦。
过了几个月,刘邦趁项羽没有防备,楚军饥疲难耐,突然对楚军发动战略追击。而约定好的会师,齐王韩信、建成侯彭越没有如约前来。刘邦追击楚军至固陵,最后遭到楚军反击,刘邦大败而归。
为了让韩信、彭越出战,不得已之下,刘邦听从张良之谋,给他们增加封地,划陈县以东至海边广大地区为齐王韩信封地;封彭越为梁王,划睢阳县以北至谷城为其封地,由韩信指挥此战,韩信、彭越这两位异姓王这才发兵攻楚,和刘邦垓下对项羽形成四面包围之势。在一阵凄楚的歌声中,项羽感到自己争霸大业就要惨败落幕,于是无奈告别虞姬,带领800多名勇士突围到乌江边,自刎身亡。
对韩信失望至极的刘邦,战后带兵还至定陶,他驰入韩信军中,收夺了韩信的兵权,将韩信由齐王改封为楚王,都城定到下邳。战事关键时刻的失约之举,是韩信做的第二件错事。
项羽的旧将钟离眜,一直都和韩信的关系非常好。项羽兵败后,钟离眜去投奔韩信,刘邦记恨钟离眜,听说他在楚国,便下令楚国逮捕。当时韩信刚到楚国,巡行县城乡邑,进进出出都带着军队。
汉六年十月份,有人上书控告韩信谋反,刘邦询问各位将领,将领们说:“赶紧发兵把这小子坑杀了吧!”刘邦沉默不语。这时陈平给刘邦出计谋,说:“陛下先假装巡游云梦泽,抵达楚国西部边界陈县时召集诸侯来会见,等韩信拜见时,便可趁机将他拿下。”
刘邦将到楚国时,韩信想发兵反叛,又自认为无罪过;想谒见,又怕被擒获。有人建议韩信说:“大王杀了钟离眜去朝见皇上,皇上一定高兴,就没有祸患了。” 韩信找钟离眜商议,钟离眜说:“汉军之所以不来攻取楚国,是因为我在您这里;您想捕杀我去讨好皇帝,我今天死了,您也要跟着灭亡。”于是大骂韩信说:“您不是一个有德行的长者!”最终自刎而死。 韩信带着钟离眜的首级去见刘邦。
刘邦果然依照陈平的计策,抓铺了韩信。虽然对韩信有忌惮,但是刘邦还是念着韩信的功劳,不忍心处置韩信,他收了韩信的封地,削了韩信的楚王封号,贬韩信为淮阴侯。刘邦把韩信放到都城的眼皮子底下,以便实时监控韩信的言行举止。
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之后,知道刘邦畏惧厌恶他的才能,所以常常装病不参加朝见或跟随出行。韩信由此日益怨恼愤恨,在家中闷闷不乐。
真正为韩信惹来杀身之祸的时候是汉十年,赵国的陈豨谋反,刘邦命令韩信和彭越跟随自己去平定叛乱,韩信和彭越双双推脱,拒绝了刘邦的命令。韩信私底下和陈豨商定,留在都城帮助陈豨,要趁刘邦领兵外出时杀死吕后和刘盈。联合叛军进行反叛,是韩信做的第三件错事。
紧急关头,韩信的家丁出卖了主人,将韩信的计谋告知吕后,吕后于是和萧何合谋,设计让韩信入宫实施抓捕,萧何来到韩信府中,假装请韩信参加皇帝诛灭陈豨的庆功宴。在韩信看来,萧何是可信任的人,他最终跟随萧何来到长春宫,等待他的不是庆功宴,而是身死之局。
韩信是一位军事天才,后人多将他和白起相比肩。韩信有谋略攻城略池,却没有谋略安身立命,逐利之心大于忠诚之心,所以得到是兔死狗烹却名流历史的结局。